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系统地分析了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明确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即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进而让学生学会分析某一地区农业的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2.
1.了解城市区位概念以便熟悉影响因素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城市区位包括城市的位置和城市的分布两层含义,城市的位置是指每个城市的具体定位,而城市的分布是指城市总体的分布,因此影响城市具体位置和分布的因素,就是城市的区位因素.  相似文献   

3.
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朱立新 《新高考》2007,(1):61-64
一、知识拓展高中地理区位涉及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运输点与线的区位、商业中心与网点区位等内容,体现了地理学  相似文献   

6.
一、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因素 1.地形与城市区位 (1)平原--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我国的百万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7.
朱慧 《地理教育》2005,(6):18-19
一、"案例教学"实施方法 1.备案例、备学生 (1)仔细阅读、分析案例,找出案例中的关键性问题或典型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9.
王兵 《地理教育》2005,(2):20-20
新编高中地理教材编入大量案例,建立起地理教学体系的自我更新机制,使其更具科学性和时代性,这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就影响京九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探讨案例教学的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1月26日,江苏省天一中学地理教师佟柠的一堂探究示范课给了我很多启示,下面以这堂课为例谈谈本人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1.
高梅 《地理教育》2005,(2):17-17
近年来,关于城市的区位因素的分析成为高考命题的核心之一.在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进行对知识的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并自觉地运用知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相关事物和现象,不断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高考的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工业的区位因素”是一重要内容,学生往往容易记住每个“要素”,然而却不能充分理解每个“要素”,进而不会用“要素”来解决问题,其实“工业的区位因素”好比做数学题的“公式”,只有理解了“公式”的应用条件,才能把题目解出来。与其教会学生用“区位因素”解题,不如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13.
1.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因素:(1)地形因素:世界上的城市大多位于平原地区。(2)气候因素: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地带。(3)河流因素: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两条河流的汇合处、河口适宜布局城市。  相似文献   

14.
王平 《甘肃教育》2004,(5):28-28
为了能够比较具体地阐述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用图的基本技能的过程,提高学生用图的兴趣,本文结合高中地理下册第六单元《城市的区位因素(一)》一节的课堂教学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Ⅰ)”一节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过程及方法,分析了该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6.
●指导思想基于新课程标准下“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本节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了解新兴工业区的特点,比较新兴工业区和传统工业区的异同;(2)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17.
“二拍”大量的性爱描写是与明代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的哲学思潮、美学思想、社会风尚、作家的审美理想和创作态度以及读者的审美心理结构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以我国的六大古都的变迁来讨论城市的区位影响因素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一、城市及城市区位 1.城市 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作为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间开始进入城市生活的时代,但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直到18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开始以后,人口和二三产业向城镇持续不断地集中,城市才真正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导力量。 2.城市区位 城市区位是城市与其外在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等客观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总和。区域环境条件与人们主观认识相互作用决定了地区人口和资源的集中过程,从而产生了城市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最基本的否定副词有两个,即"没(有)"和"不",这两个词都表示否定,根据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两个词一定存在着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对立性,如果两个词没有区别,能自由互换,就完全可以舍弃一个,只保留一个,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讨论了"不"和"没(有)"的区别.为了行文方便,文章中所有的"没有"都简写为"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