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导师列宁在《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一文中指出:“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十一世纪,是中国北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正在一步步走下坡路的时候。王安石(公元1019—1086年)在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曾两次作宰相,实行过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变法运动。他的变法,削弱了大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提高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的进步作用,所  相似文献   

2.
<正>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县盐卒岭人。其生卒时间为公元1021—1086年。他在进士及第做过十多年的地方官、深谙北宋内忧外患的重重困境,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入内阁参知政事,第二年任宰相。立下了从改革求扭转宋朝颓败政局的壮志和决心。对内:他  相似文献   

3.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王安石写的一篇游记。王安石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一○二一年),卒于宋哲宗元佑元年(公元一○八六年)。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出身中下层官僚地主家庭,少年随父宦游,立志报国,自比夏禹的大臣稷和契(“材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一○四二年),考中进士,出任地方官达十七年之久。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北宋王朝的弊病。嘉佑三年(公元一○五八年),他写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改革朝政的措施。虽未引起重视,但是,他却利用自己的权限,在局部地区施行过一些政治改革。  相似文献   

4.
《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文学家。他曾任副宰相、宰相之职,并积极从事革新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这一变法虽有当时的时代局限和王安石本人的阶级局限,但他能够代表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抑制和打击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兼并行为,客观上对生  相似文献   

5.
(一) 《游褒禅山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文学家。幼时好学,博览群书,曾随父宦游各地。他为人刚直不阿,有“矫世变俗之志”。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中进士后,曾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地方官职,使他有机会接触人民,了解人民的疾苦。在他任职的地区内,实行了一些政治改革,做出了卓著的成绩,显示了他的政治才能,逐步树立了实行变法的志向。嘉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公元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注重摆用人才,提拔后进,凡有才能的人,他都能大力扶植、荐举。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等,都是在欧阳修的提携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文学家、政治家。有次,欧阳修向皇帝推荐吕公著、司马光、王安石三人可以为宰相。吕公著是原宰相吕夷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公元1021年—1086年)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文学领域里卓有建树,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在教育领域中也有杰出的贡献,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位出色的改革家。他在积极推行“变法”的同时,对北宋的教育与科举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改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熙宁、元丰兴学”。 王安石生活的时代,社会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国家财政极端窘迫,人民生活异常艰难,边患日益严重。面对当时积  相似文献   

8.
张雷 《教育艺术》2002,(8):44-46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他发动了北宋中叶那场闻名中外的变法运动 ,旨在解决北宋严重的政治、经济、军事危机。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改革运动 ,王安石变法遭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激烈反对和攻击 ,“士大夫诚多不悦” ,甚至“士夫沸腾” ,同时 ,也遇到了泥古守旧的思维方式、因循苟且的社会风俗等方面的阻力 ,加之天灾频仍 ,宋神宗发生动摇 ,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推行改革 ,王安石不仅对改革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而且配合改革 ,做了大量的变法教育工作 ,提出了一些深刻独到的见解 ,有很多卓有成…  相似文献   

9.
沈括(公元一○三一——一○九五)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积极地参加了王安石的变法运动。在推行新法的斗争中,积极地开展了科学技术活动,而他的科学实践又是为着推行新法服务的。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他是北宋中期封建地主阶级中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于公元1068年(熙宁二年)神宗赵顼即位的次年,被拜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其内容所及,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各个方面。尽管由于历史的复杂原因,变法在取得一定成效后,还是归于失败,但就其变法的思想而言,实有一些发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11.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小品,它借描绘莲花的高洁品质,表明作者鄙薄世俗、洁身自好的君子情操,这是历史来人所公认。惟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朱舜水独持异议,认为《爱莲说》“寄意高远,人奠窥其际也。或曰‘莲出淤泥之中芬芳静好,殆如高贤之不缁不涅,故爱之。’此乃推测之智耳,果足尽先生乎?”①他还指出《爱莲说》的立意是寄予对王安石变法的不满;“王安石以智慧术数逢其君,为祸方烈,先生委之不可,争之不能,是故爱莲以闲神志。”②朱舜水之解颇新奇,然而缺少根据,不足徵信。据宋人度正《周声公年谱》载,《爱莲说》写于宋仁宗嘉祐八年癸卯(公元1063年)五月,此时周敦颐正通判虔州,年四十七岁。而王安石参政,推行新法是在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之间相距六年。换言之,即《爱莲说》在王安石变法前六年已经写出,虽然早在嘉祐四年,王安石撰《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变法主张,但一直未被宋仁宗采纳,也未得到治平年间宋英宗的支持。这段时期的王安石是未逢其君,更谈  相似文献   

12.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二十五章,集中讲北宋时期的历史。本文想就教材中有关北宋的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北宋的经济发展以及北宋的阶级矛盾和王安石变法等问题,谈谈个人的理解。 (一)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1.北宋的建立。后周的大将赵匡胤,掌握着全国最精锐的军队,早就有夺取政权的野心。公元960年,谣传辽兵入境,赵匡胤奉命率军出征,军行到陈桥驿,他发动了兵变,军士们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高呼“万岁”,拥戴他为皇帝(史称“陈桥兵变”),接着他回师开封,夺取了帝位,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赵匡胤的庙号是太祖)。在此后十多年里,宋朝先后灭掉了许多独立割据的国家,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晚唐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比较进步的政治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人才学家。郭沫若对他评价很高,说:“我对于王安石是怀抱着一种崇敬的念头的,实际上他是一位大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很难得找到可以和他比配的人。他有政见,有魄力,而最难得的是他是比较以人民为本位的人。”(郭沫若《历史人物·序》)  相似文献   

14.
曾巩,字子固(1019—1083年),北宋建昌军南丰县人(今江西南丰县人),一生文仕皆顺,享有盛名,与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并称北宋四大家,也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少时警敏,长而好学,援笔成章,伟辞异响。欧阳修称赞他:“学为儒宗,材不世出,文章逸发,醇深炳蔚。”秦观也颂其文才曰:“发天人之奥秘兮,约六艺而成章。挽天河而一泻兮,物应手而华昌。正经纬乎终古兮,酿维斗而昭然。”其为人也,惇大直方,严谨  相似文献   

15.
一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一说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西)人。郡望是昌黎(今北京市通县东),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其余七人是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推崇儒学,力排佛老;反对六朝以来的艳丽文风,主张以自由的散体来代替僵死的骈体,提倡文道合一、文以载道,提出“辞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江西临川人,是北宋地主阶级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神宗时两次出任宰相,实行变法革新。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变法运动,受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地主阶级顽固派的极力反对,双方开展了激烈的斗争。王安石为培养变法所需要的人才,对儒家的教育和旧的科举考试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废除了明经科,并用自己的观点解释诗、书、周礼,撰成《三经新义》,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他倡导“学以致用”的新学风,主张向有实际经验的人学习,还创设了医学、律学和武学,培养了一批实用人才。王安石在教育上主张的“新学”同守旧派“理学”的斗争,是当时变法与反变法政治斗争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由于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王安石变法从本质上说是改良主义的,这就决定了他的教  相似文献   

17.
一、生平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发展中国古代教育理论和改革国家教育制度方面卓有贡献。王安石出生于小官僚家庭,父亲王益系进士,曾做过几任州县官吏。少年时代的王安石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主要学习孔孟之道,"故道必尊先,言必称孔孟。"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及第,任地方行政官员18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  相似文献   

18.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北宋唯物主义哲学家和心理学思想家。他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在王安石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里,有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他的心理学思想与他的社会政治改革有密切联系。他的关于人的智愚“非生而不可移”和能力与禀赋关系等方面的观点,至今仍闪耀着光辉。王安石的著述收在《王临川集》里,其中《礼乐论》、《原性》、《性情》、《性说》、《洪范传》、《伤仲永》等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北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李觏(1009——1059),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理论上的支持者,也是王安石"熙宁变法"舆论上的先驱者.他对北宋社会作过深刻的剖析,提出了解决社会矛盾、挽救赵宋王朝濒危的方案.他的政论文章,曾被人们誉为"医国之书."他的经济思想,是我们研究北宋社会的宝贵资料.本文想从李觏在土地、赋税、财用三方面的主张来探讨他的经济思想.一、"农本"与均田思想  相似文献   

20.
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公元993年—1059年),字翼之,原籍陕西安定县,人们又称他安定先生。他应范仲淹、滕宗谅的聘请,在苏州、湖州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后来又到太学主持教学工作。他实行分科教学,进行专业教育,被人称为“苏湖教法”,皇帝曾明令以其教学方法为太学法。我国自唐朝开始出现分科教学,设立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