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教育适应学生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在教育与学生的关系上,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学生服从教育、学生适应教育、教育服从学生三种关系。但在制度化教育中,延续至今的主要是学生适应教育。我国教育改革中提出教育适应学生,就是对这种关系的调整,这是对当代社会知识观变革、社会需要变革、人们对人的发展认识变革的反映。所谓教育适应学生,是就教育的个体发展职能而言的,主要是指教育活动适应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多种需要和多种可能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和促进其有效的发展。其实质是打破以往教育的统一性特征和模式化,实现教育本身的多样化和创新化。当前在教育适应学生上既应在思想观念上要有明确认识,更要改革教育评价制度,更新教师素质,加强教育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个性,就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与众不同的品质、能力特点。个性教育,是有别于传统教育中过于自谦、压抑个性的观念,是一种颇富现代意识的教育观念。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推行个性教育,是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本人在这里仅谈几点浅薄之见:  相似文献   

3.
师范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其中情感教育与创造性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对情感教育、创造性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创造性教育的经验。这对于增强艺术教育功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教育工作不仅要讲究科学性,而且还要讲究艺术性。它要求教育工作用灵魂塑造灵魂,以情感升华情感,以睿智启发睿智。“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教育的情境千变万化;教育的内容千头万绪。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运用教育艺术,创造地、巧妙地去开展教育工作。也就是说,要求教师要有爱的艺术、理解的艺术、尊重的艺术、赏识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作为职业教育的“类教育”,中职和高职都有许多共同点,但由于办学层次、培养目标、教育对象的不同。两者也有许多差异。本研究着眼于中职和高职两类学生的教育问题,根据学生求学动机、成才抱负、价值取向等方面问卷采集的第一手资料从统计检验到归因分析,试图窥探中高职学生问题的“源”,从而探讨职业教育的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教育过程主要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种基本要素,其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不同的提法。文章主要在传统看法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学生幸福的缺失 教育宽容的提出 笔者认为,幸福教育是一种源于生活而最终又回归于生活的教育,是一种教育者呵护学生成长的教育,是一种充满师生心灵沟通和对话的教育,是一种有动力性、意义性和终极价值的教育追求。所谓的动力性是指使学生个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对真、善、美的不懈地追求;意义性是指学生个体在受教育过程中认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终极性指学生个体通过教育获得最高的善和智慧,得到心灵的极大的愉悦。我们现实的教育实际情况和幸福教育的目标相差很远,这和我们的教育传统和现存教育的问题有很大关系。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演变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求同”、“统一”、“标准”的心态,已成为人们一种难以割舍的文化情结和根深蒂固的传统,它盘踞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浸染在人们的观念、思想、言语、行动等各个方面,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集体“无意识”。我国现存教育体制和制度的僵化,加上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道尊”、“师尊”文化,使得一些缺乏宽容的教师在“师道尊严”的幌子下,使用专制、独断的方式来“教育”、“统制”学生。在教育现实中,有的老师甚至见孩子犯错误张口就骂,举手就打;有的声色俱厉、暴风骤雨、严加训斥、变相体罚、摧残心灵;有的失去信心撒手不管,任其发展,最后辍学,走向犯罪的道路。所有这些都是极端的不宽容做法,严重破坏了师生的和谐亲密关系,使学生失去了最好的教育时机。在这种情况下,宽容的“缺席”成了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成了教育实践中难以根除的痼疾。学生个体在受教育中,个性受到压抑,想象力受到抹杀,创造性不能很好地发挥,没有自己的民主自由的空间,甚至身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很难感觉在教育中的自由、民主和幸福。用宽容精神真心呵护学生的成长是进行幸福教育的时代呼唤。  相似文献   

8.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人们都把“心理素质”、“心理健康”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给予专门强调。在国外, 50年代就已着手实施心理教育,到 70年代人本主义畅行后,“心理教育”更被视为中小学教育的重点课程。   心理教育的涵义   对心理教育及其任务存在多种解说。目前普遍可以接受的看法认为,心理教育就是心理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人格的教育。   心理健康的标准也各说不一,基本统一的大致有几条:第一,认知正常。能基本符合实际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和客观事物,正常评价外界,恰…  相似文献   

9.
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由此开展赏识教育是必要的。近年来,我国教育大力倡导赏识激励教育,强调教师要有爱心,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理等对待学生。然而学校不是工厂,教育工作也不是生产线,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尊重、理解、宽容和赏识并不是唯一的教育手段。我以为,惩罚在教育中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0.
教育质量的评价,取决于教育的目的和人才培养的目标。电子教育属于大众化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遍高校的精英教育。不能将这两种教育放到同一起跑线上进行质量的评价。教育质量有广泛的涵义,而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主体。教师、学生、教材、考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不断变革的现代教育必须引发教与学的革命,导致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学校整合优化教育模式”就是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各种教育因素整合为一个整体,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学校内部的教学、德育、辅导、管理、化环境等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其实质是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确立明确的办学目标,设置合理的、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及育人环境,使学校教育的各种教育因素整合为一个有效的功能系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实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2.
优秀运动队的化教育提高质量?本人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普遍原理出发,依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运动员的实际,较系统地阐述了运动队要提高化教育质量,必须有扬有抑,突出一个时期的重点,处理好六个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揭示高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围绕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探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主要有心理学教学、心理咨询、高校传媒等、高师院校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相应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十分重要,但当前的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误区,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作指出: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尊重信任和关心学生,用高尚的品德感染学生,用科学知识启迪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刘键 《江西教育》2002,(8):25-25
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再新颖的内容、再理想的环境,如果教师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也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不能再以单纯传授知识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评价学生的标准也不仅是知识记忆的多少,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的训练和培养。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构成教学的诸多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课堂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当把改进课堂教学作为主攻…  相似文献   

16.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是学生思想的示范者、指导者,他的教育观念、工作方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往往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楷模和启迪者。此外,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不仅要有好的成绩,好的纪律,更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好的精神面貌。这一切,使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从小学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现状、教学的实际和培养目标出发,我们认为目前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中有几个问题很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赏识教育备受推崇的今天,有人认为惩罚教育已不必要。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惩罚教育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惩罚教育不是体罚教育,有它本身的原则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能恰当地发挥它的作用的话.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将更加完美,我们的教育手段也会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外教育发展史上,有无数的教育家、思想家都强调过教师要热爱学生,这是做好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工作中要有睿智的诲人艺术。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中小学教育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的存在使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处于一种表面健康而内里虚弱的状态,而且这种虚弱对教育的未来、对学生的未来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本人虽然不是优秀的医生,但作为一位热情的普通教师,感觉有责任问诊中小学教育的诸多大疾病,下面,我将对我所感受到的七大疾病一一分析,当然不可能靠个人力量治好,但是问诊可以引起更多人的研究及治疗,期待中小学教育走上健康道路的时间能很快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