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人们对公民公法上的权利义务与私法上的权利义务总是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比较与鉴别,造成客观实际上对不同法律关系及内容认识的混乱.公民公法上权利义务和私法上权利义务之区别,如同对公法和私法相区别一样重要,只有认清公法上权利义务和私法上权利义务的联系和区别,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才能够得到切实的保障,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观念上和陈述语言上的“无公度性”会阻塞的是概念上的相互充分理解和一一对应式的有效翻译。但是 ,在概念化语言失效的“边缘”处 ,凭借本质上更多样的表达方式和其中蕴含的游戏意识 ,可能会产生新的翻译风格和更深意义上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网络中的MAC及IP地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从概念上和应用上已深入人心,但真正理解其中相关概念的人为数不多,本文意在对网络技术中的MAC和IP地址,从概念上和使用上做出比较通俗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父母必读》2010,(3):58-58
我女儿现在11个月。她刚出生时,胳膊上和肩膀上各有一块青色胎记,和屁屁上的胎记颜色一样。后来肩膀上那块胎记已经退下去了,但胳膊上的那块始终还是那样,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和各种社会思潮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人,观念上比较开放、思想上比较活跃、追求上比较前卫和新潮,信仰上喜欢追求绝对化的民主和超级的自由,行为上往往比较任性和怪异,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而目空一切、我行我素,不喜欢受到若干规则和某些纪律的约束.  相似文献   

6.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一堂备课充分、完整而又具有新意的中职数学课,可以使教学环节上更加完善,教学方法上更加恰当和灵活,教学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教学手段上更加先进,教学效果上更加提高。因此,探讨中职数学课备课的完整和创新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苏红编制的大学生婚恋观问卷,对304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婚恋观的特点及其差异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发现,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婚恋观的性爱抉择维度上、恋爱动机维度上以及婚姻自主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性爱抉择维度和婚姻角色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恋爱状态差异;在性爱抉择维度和婚姻忠诚维度上,本科生和研究生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性别、恋爱状态等因素影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婚恋观;相比男生,女生在性爱抉择上更保守,恋爱动机更清晰,但婚姻自主度较低;相比曾经恋爱过的群体,正在恋爱的群体在性爱抉择上更传统,在婚姻角色上更加开放;相比研究生,本科生在性爱抉择上更保守,对婚姻的认识上也更忠诚。  相似文献   

8.
刘震 《教师博览》2010,(7):54-55
早在4000多年前,最早的人类文明就出现了文字。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将楔形文字刻在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古埃及人先是把圣书字刻在石碑上、墙壁上和金字塔上,后来又写在莎草纸上;中世纪的基督教徒把经典著作抄在羊皮纸上;古代中国在青铜器上铸上文字,后来还曾把字写在竹简上、丝帛上和纸上。  相似文献   

9.
陈国典  郭英  王炯 《教育探索》2007,(9):109-110
为了探讨藏文化背景下当代中学生应付方式的特点,笔者对拉萨市5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应付方式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各个年级在"求助"因子上得分最高,汉族和藏族中学生在"退避"因子中得分都最低;在性别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年级上,初一和普师的学生由于新的生活学习环境所造成的压力而与其他年级在"解决问题"和"退避"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在地域上,城市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得分更低而农村学生在"求助"因子上得分更高;在民族上,藏族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幻想"因子上得分更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升高校线上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文章基于高校线上教学的概念和特征,首先分析了高校线上教学的优势,然后论述了高校线上教学面临的挑战,接着提出了高校线上教学的应对措施,最后对高校线上教学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reflective essay, the author describes her continuing search for a pedagogical path. She explains how she came to reject authoritative answers and packaged educational ideologies, and describes the questions that have unfolded for her about her own teaching. In closing, she writes about her search for a faith—a set of principles to guide her in the face of uncertainty in teaching.  相似文献   

12.
亨利·詹姆斯的《螺丝在拧紧》扑朔迷离,关于"女教师是否见到鬼魂"一直是关注的重点,但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不过,造成这种不确定性的原因却是有据可寻的,女教师在紧要关头一次又一次的踌躇不定就是原因之一。她的踌躇是女管家和她所处的社会地位造成的,踌躇背后折射出女教师身陷两难困境的悲剧现实。  相似文献   

13.
霍小玉、美狄亚同是痴情女子,都面临着心爱的人的负心背叛.同为弃妇,两个人在痛切之余均选择复仇,但是由于中西方道德观念、中西方婚姻制度、人物性格等的差异,决定了他们的复仇激烈程度也有很大差别:霍小玉死后化为厉鬼使负心人终日惶惶而终;美狄亚则用断绝子嗣来惩罚负心的丈夫.  相似文献   

14.
林徽因的诗中萦绕着一种虚无情绪,这种现象在当时的新月诗人中并不多见。林徽因诗中的虚无情绪常常与诗人对大自然的体验相互融合,在优美的自然景象中发现死亡、“无常”。这种情绪与诗人自身的身世、病痛以及对古代建筑的研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从分析曼斯菲尔德不确定的国家身份入手,结合曼斯菲尔德的传记、书信日记和她的短篇作品,剖析其国家身份不确定性的根源和形成原因,解读小说幻灭主题,结论认为研究曼斯菲尔德不确定的国家身份对进一步理解短篇小说主题特色和写作风格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安托万内特身份的不确定性、罗切斯特对安托万内特的殖民化和安托万内特自身的软弱三个方面层层剖析安托万内特的悲剧成因。安托万内特身份致使她成为不被任何一方接纳的边缘人,极度渴望归属感的她多次努力失败。罗切斯特对安托万内特的殖民化,剥夺了她得以依靠和安生的东西:财产,身体,姓名和自由。安托万内特自身的软弱性是导致最终走向灭亡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笔名作为一种副文本,在文学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往往并未被重视。以安妮·勃朗特的《女房客》为例,分析维多利亚时期笔名盛行现象背后的性别因素,认为安妮使用笔名的行为其实是一种处世策略,代表着女作家对自我身份的主动操控,意味着性别是不确定的,是具备操演性的,女性作家可以破除现实生活中的既定性别角色,诉诸文学创作寻求话语权威。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amines a fifth grade science teacher’s attempts at integrating engineering design using the construct of uncertainty.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served as a supportive mechanism to uncover and confront the teacher’s uncertainties. Data were gathered throug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reflections, classroom observations, lesson plans, and student work. Data analysis entailed the use of grounded theory.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teaching science through engineering design is both challenging and problematic. Underpinning the teacher’s pedagogical experiences was the constant force of uncertainty, in various forms, and how her sense of doubt was beneficial rather than problematic.  相似文献   

19.
戈迪默的《无人伴随我》创造了顺应时代要求的新型家庭模式来取代传统的家庭模式,从而解构和改写了传统的家庭叙事。虽然戈迪默对南非的未来表现出许多的犹豫不决,但她从未停止对南非的未来做大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时光的流逝,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恐惧情绪。人们为了应对此在现实有时会采取一种仓皇之策———虚假。其小说中的人物在现世的生存方式是一种失范的存在,体现为操劳的残缺样式:首先是女性人物生存位置的悬置;其次,在社会、家庭的迫使下,小说中的人物放弃了一切有意义的努力,面对无希望的现在、将来,苟且偷生;最后是男性人物在时间中的沉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