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行刑法中规定的假释不利于实际操作,导致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假释的比例过低。按照现代刑法理念,假释应被看作是法律赋予服刑人员的权利,并非是对服刑人员的恩赐。应当进一步完善假释适用条件,保障假释过程的公正,并建立健全相应保障制度,以利于服刑人员的早日复归社会。  相似文献   

2.
论假释     
假释作为现代刑罚的一种适用制度,目前几乎为世界各国的刑法予以规定,我佃新刑法对假释作了不同于以往的规定。笔正是基于这一事实 ,重点阐述了我阵刊法中假释的概念、实用条件,假释的考验的撤销以及假释适用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假释罪犯社会危险性评估是裁量假释的关键因素,也是执法机关在适用假释时深感棘手的一大难题.缺乏假释罪犯社会危险性评估机制是导致我国假释适用率偏低的"瓶颈"之一.因此,建立高效的假释罪犯社会危险性评估机制,是实现我国假释制度高效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中的假释是在借鉴和吸收外国假释制度规定的基础上制定而成的,既有假释制度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色。假释制度的确立对于我国在惩罚和预防犯罪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假释在其撤销的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完善的方面。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假释制度在撤销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假释撤销制度的建议,以使我国假释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发挥更大的效能。  相似文献   

5.
假释制度作为各国广泛采用的刑罚执行制度,在监管执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执行实践中,与国外假释的普遍适用相比,我国的假释制度适用存在诸多问题。文章旨在对比分析中西方适用假释现状,提出整合假释制度的对策,以期对改进我国假释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假释制度是对确有悔改表现的犯罪人附条件地提前释放,以促进犯罪人再社会化为目的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它在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和罪犯改造积极性、补救量刑差异、缓解监狱压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细化假释的实质条件、假释适用对象、假释刑期条件等方面对假释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如建立假释再犯预测表、对重刑犯有条件的适用假释、假释刑期区别对待等,以完善我国假释制度。  相似文献   

7.
减刑、假释制度是刑罚执行的重要内容,发挥着特殊的犯罪预防功能,犯罪分子符合法定条件后就有可能获得减刑、假释机会,提前回归社会。在我国,减刑、假释制度应用范围较广,在减刑、假释过程中存在制度不完备、监督缺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减刑、假释适用的权威性,引起了普通民众的强烈质疑。针对减刑、假释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发挥减刑、假释的作用,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我国的减刑、假释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假释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刑罚执行制度,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底蕴,是刑事近代学派主观主义、特别预防主义、教育刑理论在刑罚执行制度上的体现。假释制度与刑法中的人身危险性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法律全球化、行刑社会化、刑罚轻缓化的全球背景之下,假释对于刑罚制度的完善具有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国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现状的描述,分析了当前我国社区矫正适用率过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和后果,从而引发对我国现行假释制度适用不足的认识和思考,在阐明假释制度在刑罚执行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对假释制度的适用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观点,以及完善我国假释制度的四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
1997《刑法》(除特别说明外,本文中的《刑法》均指1997年颁布的《刑法》)第65条和66条分别对普通累犯和特别累犯做出了规定,两种累犯具有不同的构成要件。现行刑法对累犯的修改和规定较79刑法相比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可操作性,但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未成年人没有被排除在累犯之外,累犯中人格因素被忽视,对累犯一律从重处罚,累犯不得适用假释,特殊累犯的范围狭窄等等。鉴于此,有必要对我国的累犯制度予以重构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将社区矫正纳入刑法条文中,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在法律层面上得以确立。但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在实践中还存在强制约束力不够,检察监督的方式、手段缺乏,适用率低,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管存在漏洞等问题。借鉴国外社区矫正制度及其监督模式,我国检察机关应不断强化对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建立社区矫正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对服刑人员及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督;加强对人民法院适用社区矫正的监督。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减刑假释程序是由执行机关提出减刑假释意见书,法院组成合议庭作出裁定。现有制度存在很大不合理性,犯罪人作为减刑假释的直接获益人,被排斥在程序之外并不能保障犯罪人的利益,而且会导致假释使用率被执行机关人为降低。减刑假释本质都应采用权利说,二者本质上并无差别,且优劣互补,只是具体执行方式不同,因此减刑假释应当实行申请制,由犯罪人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减刑或者假释并先行提出申请,执行机关提出意见书,法院居中裁定。减刑假释实行申请制有利于司法机关选择真正适合犯罪人的执行措施,提高犯罪人改造的积极性,使得对犯罪人的改造更加有效、更加彻底,同时也保障了犯罪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假释制度的发展以及我国大陆假释制度的完善历程 ,在充分肯定其卓越贡献的基础上 ,结合新的形势 ,初步分析了我国假释制度的主要的局限性 :(1)假释率太低 ,相对比率和绝对数量都远远不及其它国家 ,也低于司法部门预设的 3%的指标。 (2 )新刑法规定的假释的排除性条件太过苛刻。 (3)假释的释后保障制度不健全。在 2 1世纪的今天 ,为完善我国法制制度及监狱管理制度 ,充分保障罪犯的权利 ,必然会涉及对这一制度的重新评述。  相似文献   

14.
《刑法修正案(九)》第1条规定了职业禁止制度,立足于二元论的立场,将职业禁止认定为保安处分比较妥当;职业禁止适用原则可以借鉴德国保安处分的适当性原则作为法官适用时的理论指引;适用条件中的刑罚的范围包括拘役和有期徒刑,管制只是在原则上不予适用,无期徒刑和死缓一般不予适用,罚金可以对单位例外适用;人格调查制度可以作为法官适用职业禁止必要性的判断标准,职业禁止应当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假释之时宣告,行为人应当享有申述或上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法律是表达某种价值取向的精神载体,无论是刑法的立法制定、司法运作,还是行刑执行,均应摒弃违宪性流俗,彰显正当的基本法精神。而非犯罪化、刑事和解与假释的完善是外在指征,人权、公正和效率是入宪性的刑法精神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从我国现行假释制度存在的不足,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对我国假释制度的完善等方面阐释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新视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完善和扩大我国假释的适用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假释适用条件的补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释作为一种非监禁化的行刑手段,其优势不言而喻,但是我国假释的运行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以转变假释观念为前提,理性看待“不致再危害社会”的预测性,并拓宽假释对累犯、特殊暴力罪犯以及无期徒刑犯的适用。  相似文献   

18.
终身监禁是刑法修正案(九)针对重特大贪污、受贿犯罪单独增设的一项新规定,禁止某些重特大贪污受贿犯罪分子在死缓变更为无期徒刑后减刑、假释等。在我国逐步减少死刑适用的实践中,终身监禁带有一些试探性色彩。对于终身监禁制度性质、功能、价值等方面的争议,笔者认为,终身监禁是死缓适用的一种情形,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制度的出台具有其时代价值和制度价值。需要不断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促进终身监禁制度的渐进完善。  相似文献   

19.
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我国刑事司法中刑罚轻缓化的改革尤为迫切和重要。刑法裁量上的非刑罚化、非监禁刑、缓刑的扩大适用和死刑的减少适用,刑罚执行上的减刑、假释的扩大适用和社区矫正的大力推进,刑事程序上的无羁押诉讼制度、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和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推行,都体现了尽可能适用轻刑和非刑罚处理措施的刑事司法中刑罚轻缓化的改革。以教育改造罪犯,降低刑罚的残酷性和严厉性,有助于促进和平司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宜宾学院学报》2019,(7):43-50
我国启动社区矫正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扩大非监禁刑罚适用、扩大假释的适用。然而,社区矫正实行15年来全国监狱假释适用率却仍然极其低下,在监狱、社区矫正执行一体化构建语境下,监狱警察派驻社区矫正可以整合司法行政系统刑罚执行资源,但需要解决监狱警察职权行使的空间地域限制问题。扩大假释适用率,需要监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社区矫正机构等部门的互动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