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散文《箱子岩》中,沈从文以重返湘西的姿态记录了他沿途的所见所感,在城乡和历史两种不同视阁下审视了湘西人的生命形态,在思索湘西未来的同时,也探寻着生命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林铁 《现代语文》2007,(12):60-61
彭世贵的《经典湘西》力图突破沈从文湘西写作的影响焦虑,用一种新的语言叙述与精神传递,对长期以来湘西想象中的诸多误解进行了祛魅,复活了湘西形象的本色。  相似文献   

3.
湘西作家黄光耀的小说集《湘西物语》的文化阐释视阈主要集中在对人性的理性探讨上。他的文化阐释视阈已经突破了湘西本土阐释,走向了历史理性,实现了视阈的融合。本文对黄光耀作品在人性深度追寻时所体现的历史视野和理性思辩进行探讨,意在把黄光耀的创作作为个案来对当代湘西作家群作家的文化视野的向度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4.
评《边城》《长河》塑造的老人形象刘宏伟沈从文是站在都市现代文明的高度去审视湘西的。他要以湘西人品质的优良,心灵的纯洁,人性的纯朴,生命力的旺盛来救治现代都市人身上的种种“文明病”。在对故乡湘西的观照中,沈从文自然选取了老年人这一湘西古老文化传统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湘西三月》的创作源于1997年的写生.经过记忆的作用,湘西苗寨一些强烈的、内在的民族特色显得更为突出.基于这一因素,《湘西三月》的创作虽采用了写实的手法,却在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都加入了许多主观的印象,而这些印象正来自于依稀的梦中湘西.从湘西写生到《湘西三月》的创作完成正印证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湘西土家族苗族祭祀与《九歌》有紧密的文化渊源,甚至可以说《九歌》直接影响着湘西土家族苗族祭祀。通过考察不难发现,湘西祭祀不仅是服饰、祭祀展演程式、祭祀对象对《九歌》有继承,而且祭歌在内容和语言上也对《九歌》有继承。  相似文献   

7.
范昌灼 《高中生》2009,(14):55-56
沈先生的文学著作虽以小说为最,如《边城》,但散文亦佳,《湘行散记》《湘西》是其代表,前者是1934年回乡的记录,后者乃1938年经湘西赴昆明在沅陵所写。他的散文,风格质朴俊逸、清淡洒脱,叙写中深含情韵,为当今文坛和广大读者所推崇、喜爱。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作品到理想构建的“湘西世界”。如诗如画,恬静淡远,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独特的功利原则和美学观的显现。作者生命赖以生成的那一方偏远的水土养成了其向美求善的生活理想,而都市文明的虚伪势利的现实又撞破了其梦纪。这是沈从文构筑其理想的“湘西世界”的根本动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是“湘西世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的深刻表现。《边城》是一首人性美的颂歌,作家所着力表现的是一种超越“自在”的“自为”性的生命形态。在“边城”里,人与自然和谐和统一于生命完美的形态中。而翠翠,二佬,大佬对于自由受情的纪想和追求,则体现了他们生命中的自由意志和纯粹神性,表明他们是新一代湘西古朴人性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9.
采用叙事学的方法,从叙述语态、叙述语式、叙述结构三个角度分析《边城》的叙事策略,对作品中如何体现清新的文体风格和淳朴的湘西风情给予剖析,并对作品的明暗结构线索提出自己的见解,力求给《边城》的研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孕育他的湘西世界是他着重描写的。《边城》和《长河》是沈从文以湘西世界为题材的小说作品中的代表作品,他通过这两部作品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常"与"变"。《边城》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常",《长河》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变"。透过"常""变"主题可以看出沈从文创作的真实目的和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的《边城》呈现了一个充满风情的湘西民俗世界.本文从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湘西社会的节庆习俗、湘西地区开放的爱情观念及婚俗、湘西对于傩神的信仰.接着,文章综合阐述了民俗描写对于文艺作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血色湘西》再现了湘西人民原生态的质朴、侠义、血性、悍美精神;彰显湘西人民“大义”、“大爱”的家国情怀;讴歌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湘西儿女英勇抗战、浴血沙场的民族豪情。  相似文献   

13.
魏源是我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先进人物,他一生硕果累累。在哲学、文学、地理和方志很多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身为湘西人,魏源与现代意义上的湘西有着不解之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魏源是现代意义上的湘西人;他的《圣武记》卷七对现代意义上湘西的乾嘉苗民起义进行了具体的载述,为清中叶划分提供了充分的史料依据;审定刊校了道光本的《凤凰厅志》。  相似文献   

14.
回顾文坛百年风云,多少人多少事如白驹过隙。大浪淘沙,存留的是不朽的经典。沈从文这颗璀璨闪耀的星,光辉闪烁至今。沈从原名沈岳焕,出生在湘西一个名叫凤凰的古城。湘西地处偏远边境,尚未被现代文明所彻底熏染和同化,这片土地用它原初的纯朴、厚实孕育着一代又一代儿女。从小在这里生活的沈从文,被湘西浓厚的民俗风情,本土文化所浸染。以至他后来走出湘西到大都市后,依然对故乡魂牵梦绕。他的大多数作品里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湘西情结。沈从文的创作以小说和散文著名,在《沈从文文集》里收录了他一生主要的作品。其中散文如《湘西》、《湘行散…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湘西乌托邦想象与近现代西方古典希腊理想化的思潮相契合,两者在寻求构建理想健全的人性和发展现代艺术上的思路与途径具有某种相似性与一致性,在这个意义上,沈从文湘西乌托邦想象是近现代西方古典希腊理想化思潮在中国的现代回声。从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深入分析论述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乌托邦世界所表达的人文追求-9艺术追求,可以为我们重新审视沈从文构建的湘西乌托邦世界提供一个新的向度。  相似文献   

16.
在将《湘西纪行》与《桂林集》(上卷)的所有篇目进行了逐一比对之后,考论了两集重出篇目的四点差异,同时比较了目前所见两种版本《桂林集》之异同。目前整理《桂林集》,应以日本内阁文库本为底本,曹岱华刻本为校本,并以《湘西纪行》为《桂林集》卷上的参校本。  相似文献   

17.
《湘行散记》与《湘西》是沈从文创作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两部作品,代表着沈从文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通过对这两部散文集的比较可以看出,沈从文散文创作在不同的阶段显现出一些不变的因素,一方面是恒定的写作题材,另一方面是一以贯之的情感表达,它们共同构成沈从文散文创作的“不变”。而沈从文散文创作的“变”则主要体现在内容表达、情感倾向和思想内涵这三方面,造成他散文创作变化的原因是时代环境的变化与作者心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湘西乡话的接触与演变研究》一书在详细调查语言事实的基础上,归纳了湘西乡话语音演变的类型,总结了接触与演变的规律。并且采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对湘西乡话的语言活力、使用者的语言态度进行了统计,分析了濒危的原因,提出了对策和措施。该著作代表了目前湘西乡话研究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陈渠珍是民国时期湘西政坛的风云人物,曾对湘西的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他在促进湘西近代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推行自治、文教改革、创办实业三个方面。本文在阐述陈渠珍开发湘西所采取措施的基础上,分析其产生的影响以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的都市在湘西的映衬下萎靡而丑陋。《边城》所描绘的湘西牧歌式的生活,将人带入自然明净的世界。书中几乎每个人都闪耀着纯美至善的光辉。翠翠的纯情,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老船夫的开明,豁达,随遇而安、慷慨大方的顺顺、健康能干的天保、傩送等等。重读《边城》,再探寻人性的冲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