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佤族没有文字,其历史文化均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这为佤族历史文化的解读提供了诸多可能。佤族创世神话《司岗里》流传于整个阿佤山地带,乃至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印度,内容不仅涵盖了宇宙、人类及万物的起源,还包括了佤族及其先祖数千年颠沛流离的迁徙史。当我们将这部神话传说与失落千年的古滇国文化、夜郎文化、哀牢文化和石佛洞文化进行链接的时候,佤族那段走失的文明便会以另一种方式再现。  相似文献   

2.
木鼓崇拜是历史上佤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佤族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木鼓起源神话、木鼓形制、木鼓祭祀女神、拉木鼓仪式中猎女人头等均与女性有关。整个木鼓崇拜中女性无处不在。通过对木鼓文化的人类学分析,揭示木鼓文化背后的社会性别象征,探讨佤族社会的女性观念,进而反观社会性别研究中对女性身体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象征,还有着关于城市起源的种种神话和传说。古罗马以母狼为象征,流传着罗慕路斯建城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保存在古典作家李维、狄奥尼修斯和普鲁塔克等人的著作中,情节曲折,内容离奇,脍炙人口。 (一) 罗马起源的古老传说关于罗马起源的传说经过了长期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佤族酒文化的价值与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化是古今中外最大众而又最神秘的化之一。然而,人类酒的起源和酒的功能及其饮用价值至今仍众说纷纭。本从人类酒起源说及酿酒、饮酒发展形成的酒化的展现与佤族水酒化发展历史的纵横对比,用大量资料进行了论证,对人类数千年来酒起源之谜和酒的功能价值与酒礼、酒德等化进行了有据探索与揭示。指出佤族创造的水酒化是人类最古朴、最典雅、最健身、最优秀的酒化之一。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酒化。  相似文献   

5.
《阿黑西尼摩》是流传在云南省元阳县的一部彝族创世史诗,它以天地起源、人类起源以及各种风俗起源为主要内容,为彝族历史文化溯源提供了重要史料,是彝族文化传承的有力载体。  相似文献   

6.
二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佤族原始宗教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佤族原始宗教内容、原始宗教与佤族文化关系的研究等方面。缺乏理论深度的论著,缺少民族杂居区佤族原始宗教信仰情况的个案研究,以及外来宗教和原始宗教并存状态下的佤族宗教信仰现状的研究,今后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勒宏生活着傣族,阿佤山区生活着佤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佤族是阿佤山区最早的原住民。傣族继佤族之后从勐卯迁入勒宏。傣族移民进入勒宏初期,傣族移民和佤族土著之间维持着友好关系。后来,随着傣族的强盛,傣族开始统治佤族,傣族的长期统治对佤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佤族、拉祜族等民族无法忍受傣族土司的压迫和剥削,不断进行反抗。中国中央王朝的介入,使得傣族土司辖区被肢解。近代英国人的介入,使阿佤山走向分裂。傣族和这些民族之间相互影响,对后来勒宏的地缘政治和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同姓不婚”是佤族一项重要的婚姻制度,同姓婚禁忌是佤族婚姻文化的重要内容,但佤族社会中却仍然存在同姓婚。以沧源县班奈村佤族同姓婚禁忌为例,分析了佤族同姓婚的含义以及同姓婚禁忌的根源、班奈村同姓婚个案及其相关仪式、班奈村同姓婚引起的亲属称谓调整,班奈村存在同姓婚的根本原因,并指出班奈佤族在其婚姻文化进程中遵循了自然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葫芦里来,司岗里生;阿达最初,阿达是根”,这是佤族在正式的宗教仪式和重大节庆时必唱曲目——《司岗里》。它是佤族的创世史诗,内容包罗万象,包括历史、现实、宗教、制度、法律、道德等复杂文话体系的“史诗”,是佤族现存最古老的活形态神话传说,是其文化的核心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多元仪式音乐和谐共生是云南佤族同其他民族和谐、团结民族关系在音乐范畴中的投射。民族迁徙、杂居形成的互嵌格局为佤族仪式音乐文化生成、交融提供了社会条件,“和而不同”思维模式是佤族多元仪式音乐和谐共生的心理基础,持续吸纳异质仪式音乐要素并将其整合于佤族民族文化是佤族多元仪式音乐和谐共生之根本。佤族多元仪式音乐构筑了佤族共同精神家园,其生成与演化模式契合了中华民族音乐“多元一体”特质。  相似文献   

11.
佤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及外来文化对佤族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构建新的文化体系,让各种新的文化元素与佤族传统文化之间相互协调、融合,使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始终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系统中,形成稳定和良性循环的态势,是佤族固守民族文化阵地、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佤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国云南省南部边疆地区和缅甸。西盟佤族节庆活动就是大型的宗教活动,现为大多数佤族所认可的节日有:新米节、播种节、“崩南尼”、接新水、“穷克落”(拉木鼓日)、过大年、接新火等。佤族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节日有其重要的促进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功能;增强村社联系和娱乐功能;增强民族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功能;满足佤族群众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繁荣佤族地区经济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佤族文化是以“司岗里”文化和木鼓文化为主要载体的一种多元民族文化。从自然环境看,佤族主要生存环境为内陆山区,山是孕育佤族文化的母体;从人文环境看,云南悠久的葫芦种植历史,是佤族“司岗里”文化得以产生和形成的人文环境;从内部因素看,“司岗里”文化的产生是以佤族古老的生殖崇拜文化为基础而产生。由此,可以推断,佤族“司岗里”文化至少可以说是在新时器时代就产生了。由于佤族长期受到封建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双重统治,被迫过着漂泊不定、不断遁入山林的生活,这使得“司岗里”文化得以完整保留下来,基本上没有重大的或者根本性的变化。纵观“司岗里”文化与其他南方民族葫芦文化的关系问题,“司岗里”文化不仅仅是佤族一个民族的,而且也是我国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等各民族共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岫岩单鼓是流传于岫岩民间一种古老萨满教祭祀习俗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当地人称其为"烧香".本文从萨满教仪式的形成与演变追溯这一民俗事象的起源、流传与发展,以及岫岩地区风物人情影响下仪式的现有程序和服装道具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佤族民歌相当丰富,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劳动歌、风习歌、情歌、生活歌、娱乐歌、儿歌等几大类.语言是民歌的载体,佤族民歌的语言,不但质朴简洁,富有哲理,具有抒情性,而且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多变的句式及叠词和衬词等,具有形象可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云南少数民族中,流传着很多关于龙的故事,白族中流传有119个龙故事的文本,彝族中有81个文本,苗族中有32个文本,还有傣族、佤族、怒族、普米族等民族中也流传有关于龙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关龙的节日、祭祀和礼仪,龙在各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中表现出独特的功能和意义,而龙文化出现于云南的少数民族中是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随:着民族的迁徙,中原文化的浸染,龙文化也流传在少数民族中间。因此,多重文化因素的叠加与复合,产生了云南少数民族独有的龙故事和龙文化。  相似文献   

17.
陈妍 《华章》2012,(28)
被作为佤族原始宗教色彩语言符号的“黑”“红”两色,现已成为该民族的色彩文化,反映于佤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笔者通过对该种独特的崇黑尚红习俗的分析,阐释佤族色彩审美直觉形成的缘由.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传统天地结构理论“天圆地方说”的起源、形成、流传、流传原因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论述。认为“天圆地方说”是一种直观感觉下的天地模式。居住在平原地区的先人从田地的方形、领地的方形,进而认为居住的环境——大地也应是方形。方形大地的观念是在实在性与理想性的统一中诞生的。  相似文献   

19.
酹酒诵辞仪式普遍存在于佤族聚众喝酒的场合,是佤族的主要习俗之一,佤族祝酒辞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是佤族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本就其具有的艺术特色谈谈四点看法:一、独具个性的形式美。二、善于捕捉形象,创造独特的意境美。三、语言朴实生动、富于音乐美。四、趣味盎然的比兴美。  相似文献   

20.
佤族原始宗教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佤族的原始宗教与其传统的伦理道德有着密切关系,伦理道德中的不少内容都是由原始宗教中的信仰、禁忌所构成,伦理道德的维系和传承也大多由原始宗教中的神秘力量来控制。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今天,处理好佤族原始宗教与建设现代伦理道德的关系,对弘扬佤族优秀的传统道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