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目的研究双级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脱碳硝化原理,确定该工艺运行参数.方法通过实验对比气水比、水力负荷、容积负荷等参数的变化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接种挂膜需要12—19d,常速启动、加载启动均需1-2d.过滤周期由水力负荷2.6m3/(m3·h)时的65h缩短到水力负荷5.2m3/(m2·h)时的46h;当水力负荷进一步提高到7.8m3/(m3·h)时,出水明显恶化.结论气水比过小,溶解氧不足将抑制好氧微生物活性,影响污染物的氧化分解;气水比过大,富余气泡将减少过水断面面积,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影响处理效果.一级滤池、二级滤池气水比宜分别采用2:1和1.3:1,当水力负荷〈5.2m3/(m2·h),出水水质满足杂用水需要.出水底物质量浓度随容积负荷的升高而上升,受水力负荷的影响较小COD容积负荷〈2.0kg/(m3·d)和NH3-N容积负荷〈0.6kg/(m3·d)时,经两级BAF处理出水在运行周期内能满足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生物接触氧化法中采用三种代表性填料处理城市污水,三种方法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陶粒反应器去除CODcr,NH3-N的最佳滤床层高度为0-75cm,50-125cm;YDT反应器去除CODcr,NH3-N的最佳滤床层高度为0-100cm,75-125cm;炉渣反应器去除CODcr,NH3-N的最佳滤床层高度为0-125cm,100-125cm。  相似文献   

3.
在处理制革废水中常用SBR工艺,试验探讨了不同HRT、进水pH、COD负荷、NH3-N浓度、活性污泥浓度的运行参数,研究SBR工艺处理制革废水的最优运行参数.结果表明:SBR反应器在进水COD为1500~2000mg/L、NH3-N为150~250mg/L、pH为7.5、运行污泥浓度在3.0g/L左右、曝气时间为18h时COD去除率能达到95%左右,NH3-N去除率达到97%左右,其出水能够达到一级出水标准.  相似文献   

4.
老龄化垃圾渗滤液氨氮(NH3 -N)浓度极高,可生化性差,处理难度大。本研究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处理老龄化垃圾渗滤液,动力波吹脱法去除NH3 -N,Fenton氧化法去除生物难降解化合物,A/O型SBR法去除生物可降解成分,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动力波吹脱-Fenton-SBR 组合工艺。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正交分析,确定了最佳的实验参数。结果表明,经动力波吹脱-Fenton-SBR组合工艺处理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其出水COD 和NH3 -N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6.67%和97.98%。相比现有的诸多工程实例,本研究提出的组合工艺处理成本低至45.95 元/ t,处理效果更好,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晋城市巴公污水处理厂工艺改进前后两年同期运行数据的对比发现:COD去除率比较稳定,但在问一水温奈件下,技改后的C01)去除率略高于技改前;技改后NH3-N去除率2009年前半年有一定提高,后半年效果不明显,但出水总氯浓度有所降低;污泥负荷不稳定,相同污泥负荷条件下,技改后的NH3-N去除率高于技改前基于对主要影响因子的分析,建议在厌氧段前增设缓冲池稳定进水水质,提高碳氛比,在曝气池前加加热池、用废弃蒸汽或电加热等手段增强保温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级隔离曝气生物滤池对炼油废水进行了生物氧化预处理。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气水比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各级生物滤池的处理效果。当水力停留时间为7.95 h,气水比为8时,CODCr的平均去除率为90.3%,硫化物的平均去除率为99.3%。装置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当水力停留时间和进水中污染物浓度发生大幅变化时,仍能稳定运行且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改性粉煤灰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经过实验室处理的粉煤灰作为吸附剂,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表明,经过皮性的粉煤灰对渗滤液的CODCr、NH3-N有较好的去除能力,CODCr去除率至少72%,NH3-N去除率超过83%。改性粉煤灰对渗滤液的重金属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Cu、Cd、Zn、Pb、Cr指标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的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8.
水解酸化-厌氧-好氧-混凝工艺处理造纸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水解 -厌氧 -生物接触氧化 -混凝沉淀法处理造纸废水的方法。实践证明 :该工艺是一种出水水质好、投资省、易于操作的新工艺。CODCr、BOD5去除率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以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系统为基础,以模拟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运行条件优化研究,综合脱氮除磷效果及经济因素,将复合区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7h左右。此时系统总去除率为:CODcr≧96.28%、NH3-N≧97.54%、TN≧74.87%、TP≧74.34%,出水可以稳定保证在CODcr≦14.35mg/L、NH3-N≦0.74mg/L、TN≦9.02mg/L、TP≦1.05mg/L。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西北某炼化企业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铁炭在水中微电解作用有效降解CODCr的作用机理。通过微电解降解炼油二级出水CODCr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Fe/C质量比为3∶2,海绵铁投加量为15g/L,反应时间为2.5h,反应pH为3,填料粒度范围在1~2mm。在最佳参数运行下,出水CODCr去除率高达75%以上,达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出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展望了生物接触氧化法研究和发展的方向.文中以高县县医院污水为例,选择水力停留时间这一项至关重要的参数进行试验.通过改变水力停留时间测试最终处理水质与水力停留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ODcr及BOD5的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当水力停留时间大于4h,出水CODcr及BOD5均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6的排放要求;验证了医院污水处理设备化的可行性.4h为本试验条件下最为经济的水力停留时间,为设备设计提供了可选参数.  相似文献   

12.
彩显生产过程中,荧光粉废水水质水量变化幅度大,运行成本高,污染物排放量高.采用加载一还原一协同絮凝工艺处理荧光粉废水,工程实践表明,在处理效率、出水水质及运行成本、产泥率等方面都远优于传统工艺.该工艺出水的SS,CODcr,TCr,Cr+6,产泥率及运行成本的平均值分别为0.7mg/L,16.1mg/t,9.7mg/L,1.3kg/m3,1.26元/m3,较原有工艺降低超过35%,其出水水质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1-2002标准,可回用作杂用水及景观水补水.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总有效容积2000m3的新型UASB装置,在中温条件下处理高浓度木薯酒精废水的启动运行和污泥含量控制的过程.当反应器稳定运行时,容积负荷可达7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为2d,污泥保持量在30%-41;%,COD去除率达95%以上,出水COD小于500mg/L.  相似文献   

14.
以十八水合硫酸铝作为铝源,采用熔盐法制备了片状六方形氧化铝晶体.通过激光粒度仪、XRD和光学显微镜等检测手段,系统考察了复合熔盐的用量,磷化剂的用量,钛盐的用量,煅烧过程的升温速率以及添加晶种等对晶体的生长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熔盐与铝盐的比例为4,磷化剂的用量为1.0%,钛盐的用量为1.O%的情况下,可以制备出具有粒径为12μm的六角片状氧化铝.  相似文献   

15.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降解亚甲基蓝.结果表明:Fenton氧化过程中,H2O2溶液的用量、FeSO4溶液的用量及pH对反应都有影响,当溶液初始pH为3、0.1%Fe2镕液和0.3%H2O2溶液的用量分别为7 mL和2mL,亚甲基蓝初始浓度为10mg/L时,反应2min后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99.6%以上,证明了Fenton试剂可以有效得处理亚甲基蓝废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组合工艺(高温55℃UASB反应器一常温三相好氧生物流化床)对含盐偶氮染料活性嫩黄X-6G的去除能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为55℃,运行周期120d,水力停留时间18h的条件下,此工艺对于CODCr为600~1 000mg/L,含盐量为25~35g/L,活性嫩黄X-6G的浓度为40~50mg/L的染料废水,染料及CODCr的去除率可达80%~90%。  相似文献   

17.
将化工厂废硝酸直接硝化对甲苯酚制取高性价比的医药中间体邻硝基对甲酚,通过跟踪水相中游离硝酸根的紫外吸收值变化,考察油水体积比、温度、转速及硝酸与对甲酚的摩尔浓度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油水体积比为5∶34、温度30℃、转速600 r/min、n(硝酸):n(对甲酚)为1∶0.8时,废水中硝酸含量下降了82%,邻硝基对甲苯酚收率达79.5%.  相似文献   

18.
采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缺氧/好氧工艺"处理维生素生产废水.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处理效率高,维护管理方便,处理后的水水质稳定,COD=108 mg·L-1,BOD5=23 mg·L-1,ρ(SS)=42 mg·L-1,ρ(NH3-N)=12 mg·L-1,pH=7.1,达到《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3-2008)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