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周作人的一生中,日本文化始终受到他的由衷偏爱。对他来说,以"人情美"、诗意、幽默感见长的日本文化堪称完美。然而,正是这种偏爱使周作人放弃了知识分子不可或缺的文化辨识力与批判力。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实施文化侵略、大肆诋毁中华文化的严峻现实,周作人从最初的慷慨陈词、仗义执言转变为三缄其口、退避三舍。最终,周作人放弃了民族气节,沦为文化汉奸,并因此受到了历史的审判与惩罚。  相似文献   

2.
“五四”新文化运动从实质上说是一场“人的解放”运动,正是出于这一精神的要求,周作人对西方文化人类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为中心构建了他独特的知识体系。他对中国国民性的富于穿透力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受到的文化人类学的学科滋养,正是文化人类学使周作人突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本位主义”,跟整个20世纪的“人”的觉醒与解放运动完成了精神呼应,它同时也垫高了周作人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民性的观照视点,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周作人晚年堕落变节为汉奸不是偶然的,导致周作人最后堕落的思想化基础是个人本位主义思想。它是周作人作出人生选择与化选择的关键与核心,由此而演泽的“世界民”思想、现世思想、叛徒与隐士的双重人格、隐忍调和的人生态度以厦“唪化至上”的日本化现等思想化因素都不同程度地为他的堕落失节提供了不可忽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从民俗风情、学艺术到人情义理、宗教信仰、化性格,对日本化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揭示了日本化的特殊性,构建了一套独特的日本化研究方法和视角,形成了对日本化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5.
鲁迅很少谈及日本和日本化,周作人一生把日本化当作研究对象。探讨二在异化选择上的差异,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鲁迅和周作人,而且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异化的选择与研究、交流与传播,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将其理想的生活观概括为“生活之艺术”。传统文化是影响其生活观建构的主导性因素。但周作人并未局限于传统,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外来文化中的合理因素,从而使这种生活观在呈现出“恋旧”的同时并不缺乏“趋新”的因子。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是我国日本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奠基人.他在近代日本文学史的史期划分上重史实、重文学本体;在日本文学的总体特点上强调现世思想和"美之爱好";在研究方法上强调文化角度和"同中求异",这些都对后来者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透过周作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日关系紧张时期发表的对日本的批评中民族立场的表层,分析隐含在周作人思想深处的日本文化立场和关于民族气节的认识对周作人日本认识的影响,揭示其日本认识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9.
1925年前后,周作人连续撰文对日本侵华行径作了针锋相对的揭露、批驳。然而,他却在北平沦陷之后投身敌营,沦为文化汉奸。究其原委,周作人对日本文化的偏执化认同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10.
翻译古希腊文学、研究古希腊文化是周作人一生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与中国文化的比较研究,周作人对古希腊文化的一些观点和认识,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而周作人对古希腊文化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鉴别和批判,以期实现国民文化和素质的改造。  相似文献   

11.
谚语是该民族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在该民族语言中投射的现象,是语言与文化交融后的产物,因而谚语自然被染上了该民族独特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色彩。通过对"猫"在中日谚语文化的比较,有助于我们全面、科学地看待和理解中日两国的历史文化、思想差异,缩短文化差异带来的距离,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2.
抗战期间,周作人附逆之后对上海沦陷时期的文坛产生了重要影响。周作人一向的上海厌恶症与他在此时上海文学界中所获得的尊崇地位形成奇妙反差。周作人与《古今》、《风雨谈》等期刊之间的互动表明了他的潜在心理:在畏惧民族道德审判的精神状态中用高雅装点自己,寻找同路人以排遣罪恶感与寂寞感。就文学创作实绩而言,周作人与周黎庵、文载道等上海青年文人的文学交谊不仅让《古今》变成了周氏散文大本营,还促成了上海沦陷时期的散文热。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对日本文化的考察与研究的宗旨,就是力图超越现实民族矛盾,促进两个民族的互相了解,以期实现互相友好、互相提携的愿望;克服文化沙文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偏见,互相尊重,则是两国人民乃至东亚各国之间真正实现互相理解与友好的基本原则。在研究路径上,他抓住日本神道教这一固有民族文化传统,从日本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情感方式、民风民俗角度深刻认识、理解日本民族,充分肯定日本文化传统的独特性,这对于今天中日两国的文化互读与交流,仍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唐代堪称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鼎盛的朝代,也是整个古代中国与境外、海外国家相互交往最为密切的朝代。唐王朝的先进文明,成为各国向往的文明,尤其日本自先秦至唐朝都在吸收发达的中国文明。不过,日本自古到今都有一个看似矛盾,却对本国文明极为有利的文化吸收策略。这种策略就是:既无所顾忌地“拿来”外国文化、又旗帜鲜明地固守本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田雷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4):153-154
中日文化有着非常深的渊源。日本的能乐是中国文化对日本音乐方面的影响较为突出的一种艺术形式,无论是从它的起源,还是发展演变都可以说是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学习一国语言,就不得不学习其文化。作为一种全世界闻名的文化形式,日本动漫一直以来都受到世界各界的广泛关注。日本动漫的创作,极其富有民族特色也富有感染力,借助动漫文化,日本还成了亚洲第一的文化输出国。文章通过归纳动漫文化的特点、探讨动漫中的日本文化和价值观、分析日本动漫的文化输出等内容来讨论日本动漫的文化特征与对外输出,以便在学习语言时更好地了解它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日语教学不仅应重视语言教学,而且应重视文化素养的传授。只有充分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才能真正掌握外语。教学中应注重语言与文化知识传授并进,以便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