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善基层民事纠纷的诉讼调解有利于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维护当事人利益。实践中应避免片面追求结案率、片面注重调解、诉讼外调解不能与诉讼调解有机结合、调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拓展调解领域,构建司法调解网络,鼓励基层民事调解组织进行民事调解,注重成功经验的推广总结。  相似文献   

2.
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近年来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会调解组织出现了萎缩、虚化的现象。在劳动争议案件总体上逐年快速上升的形势下,由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调解的案件数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甚至全国平均每个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一年调解的劳动争议案件不到一件。由此,也不断引起社会对劳动争议工会调解制度的质疑。  相似文献   

3.
人民调解文书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民间纠纷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律意义的书面材料,人民调解文书能真实、全面反映民间纠纷调解的过程与结果。2010年"人民调解法"颁布后,基层司法行政部门加强了对人民调解文书的指导。基层人民调解实务中存在人民调解员对调解文书法律意义认知不足和基层司法行政部门对调解文书管理机制不健全的现象。规范人民调解文书的制作、立卷和保存是促进人民调解活动有序开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 ,理解乡镇司法所运行的逻辑 ,应将其置入国家、社会与基层政府机构三维视野予以考察。作为乡镇机构 ,司法所不仅仅是“旁观者”,而且也是“游戏者”,为使调解有效 ,将调解变成“处理”,使各方力量达成均衡。空间、资源、权力技术与个体能力的非均衡分布 ,侵蚀了其正常生存机制 ,使其徘徊在政府与厂商之间 ,甚至造成了个体的人格分裂。  相似文献   

5.
小额诉讼程序作为微小权益的保护工具,法院及当事人却出于各方面考虑选择调解解决小额争议,这使小额诉讼面临"虚置"的境地。小额诉讼和调解制度基于不同的价值理念而设计,各有优劣,二者也辩证统一。通过对T市基层法院的实证研究,了解小额案件处理的司法现状,以及各相关方的看法,提出在小额诉讼中引入"诉前强制调解",实行"诉前调解+小额诉讼"的模式,全面推行"立案预登记"制,实现二者真正意义上的"诉调对接"。  相似文献   

6.
着重调解,是我国自1987年恢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以来一直坚持的基本原则。调解作为劳动争议处理的第一道防线,把大量的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有效地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被国际司法界誉为“东方经验”。2008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进一步强化了劳动争议调解,拓宽了劳动争议调解渠道。  相似文献   

7.
现代大学制度要求加快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高校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使高校的劳动人事争议逐渐增多。如何把劳动人事争议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高校和谐稳定,对高校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发挥高校工会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的作用,创新调解工作机制,依法及时化解矛盾,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履职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及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建立四级调解网络: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县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确保物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建立诉调对接机制,使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实现无缝对接。节省了当事人诉讼成本,缓解了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的一项特色制度,来源于我国传统的民间调解。在继承原有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新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调解制度作为基层民事纠纷处理的第一道防线,成为和谐社会的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人民调解制度还不够完善,调解组织与人员、调解原则与调解程序、调解协议的履行及与司法诉讼的衔接都存在一些问题,对它的健全与完善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调解政策推动下,诉讼调解开始复兴。决策者希望通过诉讼调解实现维护社会稳定和分流诉讼压力的目标。当前我国社会的失范使纠纷频仍,诉讼调解在实际运行中虽能分流诉讼压力,但是由于强制调解等原因社会效果不佳。因此,为实现维护稳定和分流诉讼压力的目标,应将诉讼调解作为常规性司法方式,但须坚持审判为主、诉讼调解为辅的原则,在尊重当事人处分权的基础上规范诉讼调解。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40年代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制定颁布了一系列调解法律法规,通过立法形式对以往自发性的调解机制做出了制度性规定,建立起民间调解和官方调解相结合的调解制度,从而使调解成为边区化解纠纷的重要方式之一。从边区司法档案来看,绝大部分纠纷的解决都必须先经过调解环节,只有调解失败后当事人才能提起诉讼。在纠纷调解实践中,调解人往往运用法律法规、地方习惯、情理等多种规则进行纠纷调解。由于调解机制自身缺乏强制性,使得调解需要外在的强制手段作为其支撑,因此,在纠纷解决实践中调解与诉讼相互之间形成了合理的分工、配合和监督关系。  相似文献   

12.
疏晴 《大学生》2012,(6):72-73
实习基层,偷师基层才能得基层公务员办事的智慧和精髓在此敬告各位正在实习的同学们,不要嫌麻烦,一定要把所有的那些领导或工作可能用得到的文件,数据放在你第一时间能拿得到的地方。我实习的单位是位于浙江省三门县南陲一个乡镇——小雄的基层法庭,距离县城有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地方虽然有些偏僻,却是全市调解工作最为出色的基层法庭。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列入人大立法计划,有关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再次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笔者认为,中国有确定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同时为了使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正常运转,在确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过程中应注意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是我国多年司法实践成功经验的总结。目前法院调解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应对法院调解程序进行法律规制,从立法上对可调案件范围、调解程序开始阶段、调解方式等予以明确界定,进而减少调解活动的随意性,使法院调解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5.
宁乡县白马桥乡司法所实现了人民调解工作“四个转变”:“一家抓”向“大家抓”转变;“小调解”向“大调解”转变;“被动调解”向“主动驾驭”转变;“小服务”向“大服务”转变。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筑起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固屏障,促进了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随着大量人口的返乡和土地价值的上升,围绕土地的权属、收益和使用的纠纷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由于土地纠纷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调解机制尤其是具有灵活性的人民调解将发挥重要的治理作用。在土地纠纷调解的过程中,除掌握相关的普遍性和规范性的法律知识外,调解者一般还需要具有土地的历史性、地方性和人格化的三重知识,由此才能实现乡村社会中的实质正义。为了具备这种知识和调解能力,中央和地方政府不仅要推动调解制度的自我完善,还需要改善其所嵌入的基层治理环境,实现调解制度与社会治理体系的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7.
调解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而诉讼调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更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深入,诉讼调解制度越来越暴露出诸多弊端,如调解程序的相对任意性与审判程序的规范性明显存在冲突,法官既是调解者又是审判者,对最终纠纷的解决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等等。为此,必须进一步规范诉讼调解程序,通过建立调审分离的立法模式,明确诉讼调解的自愿合法原则,使我国的诉讼调解制度能够符合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诉讼调解是提高诉讼效率的方式之一,随着行政审判实践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对行政诉讼调解的原则和范围进行规范,从而使人民法院在对行政案件进行调解时有法可依,最大限度的实现法律的效益化.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院调解是我国具有特色的一种调解方式,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本文从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内涵界定出发,分析了当前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完善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法院调解制度,使法院调解制度与当事人自行和解、人民调解制度达到相互协调配合和补充,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我国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只有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除赔偿诉讼外禁止适用调解。但在实践中一种异化的调解结案模式却在行政案件的审判中存在着,并且使很大一部分行政纠纷得以很好的解决,但是这种游离于法律规范之外的结案模式也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将行政诉讼调解结案模式法律化,使之更好地发挥定纷止争、节约司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