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入殓师》是一部日本电影,我们对这部日本电影进行欣赏时,不但对于日本人至纯至美的生死观领略了,而且,对于日本民族文化独特的光芒也更加感叹。现时代中国和日本两国的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并且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更加深入。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具有滋养的作用,同时,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也进行了丰富。  相似文献   

2.
以电影《入殓师》为例,通过论证入殓仪式的艺术性,揭示"艺术之道"和"入殓仪式之道",最终阐明真正的艺术完全超越了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和"为人生而艺术"的出发点之争、目的论之争,真正的艺术既是为艺术也是为人生。  相似文献   

3.
无常观与日本的传统思想文化相接触,不断冲突、磨合,与其他众多要素相融合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日本文化中诸要素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延续至今。本文试从日本古代文学、日本人的忧患意识、日本人的生死观三个方面分析日本人的无常观。  相似文献   

4.
俞芳 《出国与就业》2011,(12):114-115
日本人喜欢樱花的壮丽、崇尚武士道的牺牲精神,并且形成了看轻生死、宽容生死、尊重生死的独特的生死观.分析日本人生死观的形成并探究其形成的根源以及具体表现会发现,日本人生死观的形成受到了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极大影响.本文拟对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由于日语中"四"的读音与"死"相通,日本人十分忌讳。本文以日本各历史阶段日本人的"四"字忌讳为主题,从历史典籍、文学作品、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习俗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和探求这一忌讳出现的历史渊源和日本人的生死观等。  相似文献   

6.
由日本导演泷田洋二郎执导的本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入殓师》以一名入殓师新手的视角,去观察各种各样的死亡,凝视围绕在逝者周围的充满爱意的人们。同时展现出友情、亲情、爱情、工作尊严等感动。在欢笑与泪水中,一个入殓师的故事,带领观众去体会人间所有的真情真爱。死亡是《入殓师》切入点,也由此引导我们思考我们该怎么样生活的哲理。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的国民性有许多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独特的地方,严重的集团主义倾向,"任生任死"的生死观,崇尚武士道精神,以恬淡、古雅为美的审美观,多愁善感,感怀留恋衷凄之美的心理等等都带有浓厚的日本特色.日本人的国民性影响着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日本人的一言一行都无不受着国民性的影响.日本人对花的偏好也是如此,由于樱花的各种特征与日本人的国民性格及其相似,甚至可以说樱花就是日本人,日本人就是樱花,所以樱花在日本成为全民都喜爱的花,甚至被奉为国花.  相似文献   

8.
<正>"死就像一扇门,不是终点,而是奔向下一程的开始。"这是日本电影《入殓师》中的一句台词。如今很多人对死有着曲解,如果我们能像这句台词所传递的理念一样,以一种正确、积极的心态来看待它,是不是能更乐观地面对自己当下的生活,使自己的生活更有价值呢?  相似文献   

9.
<正>生命像一条河流,每个人都是河里的一尾鱼,在到达生命终点的那一刻,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回溯(sù),都将是无功而返,都将不再能够且歌且舞,且欢且戚。然而,即使是在生命的终点,尊严仍无可替代。看过日本影片《入殓(liàn)师》的人,都会对这样一组镜头记忆深刻:面对棺木中的逝者,入殓师神情肃穆地三鞠躬,然后跪下,轻柔周到地为逝者擦脸、修饰、梳头、换衣服。在稍远的地方,是跪地观望的逝者亲人。入殓师在为逝者换衣服时,要做到丝毫不暴露逝者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关系源远流长,但是其文化也有各自的特点,在对生死观的理解上是不尽相同的。通过比较电影《红高粱》和《挪威的森林》,分析了中国理性、实用的生死观与日本"惜生崇死"的生死观,从而更好地理解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1.
现代日本女作家以其饱满的创作热情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蜚声于日本坛,大有复兴平安时代女作家鼎盛繁荣局面的趋势。章从女作家作品中常见的死亡主题出发,挖掘死亡蕴涵的化和审美意义。死亡母题一方面体现了日本传统的审美意识,另一方面也包含着女性对爱与性,死亡与生命等重要命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传媒,备受关注。日本电影成为我们了解日本民族以厦日本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电影是一种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艺术形式,而片名如同电影的商标,因此它的翻译尤为重要。本文从中日两国的文字渊源入手,结合当前日本电影片名中日本汉字词的翻译现状,指出日本片名翻译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周作人的一生中,日本文化始终受到他的由衷偏爱。对他来说,以"人情美"、诗意、幽默感见长的日本文化堪称完美。然而,正是这种偏爱使周作人放弃了知识分子不可或缺的文化辨识力与批判力。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实施文化侵略、大肆诋毁中华文化的严峻现实,周作人从最初的慷慨陈词、仗义执言转变为三缄其口、退避三舍。最终,周作人放弃了民族气节,沦为文化汉奸,并因此受到了历史的审判与惩罚。  相似文献   

14.
电影《无极》在“放眼全球”的电影观念下企图营造一种“亦中亦西”的语境,但由于对西方文化缺乏精深的理解,最终在“奥斯卡”的盛殿前铩羽而归。博客搞笑剧《馒头》对《无极》进行戏谑性重构,立足于中国语境,采取了更加本土化的“法治节目”形式,但在精神实质上却与国际潮流更加合拍。因此,无论是仿西方的大片《无极》还是中国化的博客剧《馒头》,其实都是全球化或者本土化的表现,甚至是全球本土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无常观与日本的传统思想文化相接触,不断冲突、磨合,与其他众多要素融合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日本文化中诸要素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延续至今。从日本古代文学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无常观主要表现在其忧患意识与生死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战时体制下,电影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手段以其独特的视听效果更有利于政治集团为其所利用。日本侵略者强化电影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具有殖民主义文化侵略的性质,而陪都重庆抗战电影作为抗战文化的一部分,显然具有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日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使得中国学生学习日本文学课程感到困难。将影视作品引入课程教学,发挥影视视觉效果的直观性、观赏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日本民族文化信息和审美意识。教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在保证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引导学生借助影视辅助手段进行学习,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提高日本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刘玉霞  黎萌  周敏 《海外英语》2012,(12):279-280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movie:Forrest Gump.On one hand,the movie advocates truth as well as honesty.It tries to help people to get rid of the alienation of modern civilization,and find the true beauty of human nature.On the other hand it makes the movie a classic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culture.The essay made some analysis to the years and events which the movie has talked about.Then by detailed analyzing of the main character:Jenny,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Jenny and Forrest,their different fates and the values they represent,the paper highlighted the different destiny caused by the values they hold and showed that they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mixture of culture values of that period.At last,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ain characters Jenny and Forrest,it indicates that different life values have melted into one,and the subculture finally gave way to the main culture.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人格心理及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解读由美国名著《飞越布谷鸟巢》改编并获得五项奥斯卡大奖的影片《飞越疯人院》,并对其所反映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美国六、七十年代社会文化心理变态现象,进行了表象和内涵的解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