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相互接触交流形成了一个多元化格局。本从跨化交际视野中研究汉英语言与化之间的关系,从语言的层面上诠释化在语言使用中所蕴涵的多样性和内在丰富性以及语言与化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而为多元化区域如何学习吸纳异域语言,借鉴、融合异域化进行跨化交际提供一个语言与化相结合新的理论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从揭示语言与化的相互关系入手,论证了语言的化内涵,认为语言是化的载体,并推动着化的传播,研究语言,必须考虑语言的化和社会特征。同时,化也反作用于语言、推动,制约,影响着语言的发展,章阐明了语言学的人价值,指出了我国语言学研究的弊端及促进化语言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语翻译中的文化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化、语言、翻译三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化翻译的理论基础。应在化研究的大语境下考察化翻译,即对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化“传真”意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语从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翻译中“化传真”度的把握也是本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形成而产生,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探究一个民族的化必然研究其语言,更好地理解语言也离不开研究其化。因为语言是化的一部分,语言受化的影响,同时又反映化。  相似文献   

5.
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更是化的翻译。但翻译中的化总是要通过语言的转换才能再现,因此,化对比必须基于语言对比之上。“英汉语言化比较与翻译”即“英汉翻译语言化对比研究”,是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与英汉化对比研究的合而为一,它既是英汉翻译研究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英汉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科目和培养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化的组成部分,是化的载体,化是语言的底座,在外语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该语言的化知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化导入,培养学生的“化意识”,以便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所学语言,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语言记载化,传递化,同时又受化的影响,语言与化之间这种特殊而又紧密的联系,揭示了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化习得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本从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等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学英语教学中语言习得与化意识培养的关系及途径。  相似文献   

8.
语言既与化互为依存,又是化的组成部分。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导入化知识应循序渐进,应从词汇教学为先导内容,同时应注重中外化对比。  相似文献   

9.
化是语言产生的基础,语言是化的表现形式,各民族化的差异集中反映在各自的语言上,故外语学习不可避免地成为跨化学习。本通过阐述语言与化的关系,列举化差异在中西方民族交际活动中的常表现,提出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克服化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论日语寒暄语的独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语言及化的独特性引起了研究的日益浓厚兴趣,其寒暄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独特性,分析、探讨日语中寒暄语的结构特点、语义特点,并与汉、英语言中的寒暄语相比照,展示了日本语言化之独特性所在。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近代中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留学日本的热潮。数以万计的留日学生回国后,成为近代中国学习日本和西方先进文明的重要媒介,不仅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教育向着近代化方向发展。他们传播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译编教科书,解决了兴办新式学堂急需教材的燃眉之急,也把许多新词汇、新术语传入中国,促进了教育内容的近代化。他们在教育行政机关任职和在学堂任教,尤其是创办新式学校,对近代中国兴办新式学校和进行资产阶级教育改革,确立资产阶级教育体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近代留日学生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艰难地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2.
全球史虽然在国际史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也有不少局限性。全球史观还是一个不成熟的方法论,把它与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唯物史观相提并论确实不很妥当。世界史的研究方法有必要借鉴全球史学者的一些方法论,但全球史不能代替世界史。西方文明是一个既有惊人创造力又有惊人破坏力的文明,它的成就和灾难都是一些“牵动世界全局、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事件”。在世界史的编纂中,用科学发展观重点阐述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绝不是“西方中心论”。  相似文献   

13.
常凤 《海外英语》2012,(10):184-186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human beings have had frequent contact with different animals.Because of the differ ent cultural background of Chinese and English nationalities and the individuality of national culture,the animals also reflect the different totems or symbols.So in order to learn English well,learn the animals in different culture deeply and communicate properly in inter-cul tural communications,it is necessary to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different culture in Chinese and Western.This paper studied the reflection and connotation of anima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Through giving examples and analysis the two aspects,this paper found that the reasons causing animals connotation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cultures.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新闻自由原则是在与封建专制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其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西方的新闻自由原则对我国的新闻监督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改进我国新闻监督的途径选择是进行舆论监督的法律建设、制度建设、主体建设.改进新闻监督的实践期望是实现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使之服务于政治文明建设、反腐败及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目前的设计借鉴甚至抄袭西方的很多,这只是一种盲目的拿来主义,我们可以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的设计观念,而无需从形式上去照搬,这种照搬只会越来越失却本土自己的东西,跟着别人的步伐走。现代设计必须考虑如何能把握着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游戏,如何使中国的设计更具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性,这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根本,也是立足世界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史学尤见中华文明之底蕴。在与西方史学的比较中凸显出中西史学不同的思想,也传递出中西文明不同的精神。探讨其差异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以人为本、强调道德的特点滋润着中国史学浓郁的人文精神、鲜明的道德劝戒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着中国长期的稳定与和平。而西方史学所表现出的理性、创新以及对历史规律的钟情则浸透着西方古代文明善于逻辑思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海上花列传》的作者韩邦庆是清末明初的落寞文人,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在中西方文化相互涤荡、较量的背景下,他的内心是矛盾徬徨的。他批判传统试图颠覆传统,同时又无时无刻受着传统的约束,有时甚至是有意识地维护传统;他崇尚西方文化,希望学习西方文化以求富国强民,同时又处处以文化大国形象自居,排斥西方文明。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是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西部城市化有自身的特点,西部开发应走特色城市化之路。本文从西部城市化的可行性前瞻、西部地区城市化特点与城市化水平以及西部特色城市化的战略思路探寻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离异与回归现象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异与回归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是针对传统文化而言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之所以离异,亡国灭种的严峻形势是内因,而西方文明潜移默化乃外因。在回归的动因上,传统文化的顽冥根深是内因,对西方文明的失望是诱因。总体而论,近代中国西化的成就极低,离异明显不足,难度极大,大有半途而废之势,而回归的力度则因传统文化对异质文明的强大排斥力而显得不可阻挡,这是一个值得总结的教训。  相似文献   

20.
《文化偏至论》与作为方法的西方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把西方文明当作方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中西文明在机能上有着类似的结构;二、在重建中国文明的过程中,西方文明只有作为方法被引进才能发挥效用;三、重建中国文明的根本在于依靠自己。这一在历史中思考问题的方法,无论在当时还是对当下都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