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道德意识与公民道德意识紧密联系,从静态的理论层面来看,它们在根本上都是一种基于契约关系的道德意识,前者是后者不可分割的部分;从动态的现实层面来看,职业道德意识还可以成为后者实现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尤其在中国的现实中,职业道德意识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公民道德意识的发育和培养,需要我们给予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推己及人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原则.在现代社会中,推己及人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以"我"为中心、以同类意识为基础的道德思维方式.但从公民道德的视角出发,则发现推己及人式的道德思维在处理公民社会伦理关系时将面临一些困境,这就需要引入公共生活中的主体反思以及有效对话和商谈.  相似文献   

3.
道德是一种复杂和奥妙的社会现象。科学地回答什么是道德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国现行的大多数伦理学著作都认为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道德不仅仅是人们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人们自身的一种情感、意识和品质。我认为,道德不仅仅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也不仅仅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和自身的一种情感、意识、品质的总和,而是人的具有善恶价值的实践一精神的活动。道德的本质不仅仅是人们的思想的社会关系,而是人们的实践—精神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4.
诚实守信是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是道德约束的核心;在经济领域,它要求各自独立的市场主体之间在经济往来交易中讲信用,杜绝欺诈行为;法治经济在本质上是信用经济,是在规范的经济秩序中进行的,它鄙视一切不守信用的行为;诚实守信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强化意识、道德约束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道德情感它是道德意识的一种内容,属于人们精神活动的一个方面。它是对社会存在的一种主观态度。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根据一定的道德要求进行道德活动时所产生的爱慕、憎恨、信任、同情、痛苦等主观上的心理反映都属于道德  相似文献   

6.
学界对于道德本质问题的探索有两个出发点,一般本质(社会性本质)与特殊本质(人的主体性本质),重点常左右摇摆。而高校相关教材,虽几经修订,对于道德的定义至今仍含混不清,须予以厘清。厘清道德的本质还应从人这个主体出发,道德作为人的一种精神现象,在个体属于其观念的一部分,与行为密切相关,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在群体属于社会的意识的一部分,受经济基础决定,是经济关系的反映。从本质上讲,道德是一种观念意识,绝非行为活动或经济关系本身。作为人与社会的观念意识,它事关善恶。  相似文献   

7.
生态道德蕴涵的内容极其宽泛,包括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生态理念。初中生物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讲解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呢?  相似文献   

8.
"仁"是人的一种内在的属性和品质,它具有成己成物的内在要求,"为仁由己"说明了行为主体"求诸己"的道德修养方法和道德自律意识以及对于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的自觉意识,表明了道德实践活动中主体性价值.  相似文献   

9.
道德既是一种善恶评价,又是一种行为标准。它既表现为道德心理和意识现象,也表现为道德行为和活动现象,同时又表现为一定的道德原则和制度。科学、完善的制度会促使行为主体的道德选择。反之,行为主体就会进行不道德行为的选择。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制度对行为选择的影响,我们必须抛弃旧制度,建立新制度,促进行为主体进行道德行为的选择,促使全社会真正走向文明之道。  相似文献   

10.
在关怀伦理的影响下,人们认识到女性的道德主体地位,道德教育也逐渐从对女性的道德歧视中走出,进而从同质化的道德平等走向差异化的道德平等。关怀伦理思想在引领女性远离道德歧视的同时,又陷入了一种道德性别化的困境,从性别歧视滑向了性别专属。道德教育若要摆脱性别歧视与性别专属的双重困境,则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关怀是人类一个普遍的道德教育概念。无论是作为一种道德价值观念的关怀,还是作为一种道德教育模式的关怀,都是男女两性所共享的。  相似文献   

11.
道德判断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道德判断的发展阶段、道德判断的研究手段和方法、道德判断的形式、道德判断的中介变量、道德判断的生理基础以及道德判断的作用等方面。道德判断是一种智力活动,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规范合乎道德准则的行为活动。为了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需根据不同儿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未来的研究取向更注重道德判断的生理基础方面,探索道德判断的神经机制,注重中介变量的效应,提高道德判断实验的外部效度。  相似文献   

12.
用“三分法”来建构伦理学的新体系,把道德褒扬与道德谴责,道德意识与道德活动,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变成道德褒扬——道德容许——道德谴责,道德意识——道德制度——道德实践,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品质,……这样一束,其体系就更加全面、完整、深刻,逻辑严密,哲理性强。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背景下反思性教学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性教学是适应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采用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但它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教师反思意识淡薄,反思性教学氛围不浓,反思性教学的途径和方式单一等问题。其解决对策主要有:学校建立一系列有利于反思性教学的相关制度;营造学校反思性学习的文化氛围,强化反思性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培养反思型教师;拓宽反思途径,充分运用反思性教学策略等。  相似文献   

14.
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人之所以需要道德,有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的缘由.就社会方面而言,道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的产物,是保障社会有序运行的手段;就个体方面而言,道德是人的本质存在的体现,是个体立身行事的依归,是个人自我完善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道德信仰是主体基于自身对道德的认知而对道德理想及其价值依据的笃信与奉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既是知、情、意的统一,又是知与行的统一。这种统一性内蕴着实践性,主要体现在道德信仰的产生与展开两个方面。道德信仰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实践的产物,不能只是停留于主观领域的个人观念意识,而是客观地反映着社会历史现实,是道德主体与道德客体相互作用共同进步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素质教育的呼唤和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导下,让每一位教师清楚地认识到现代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广阔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要求学生从小树立健身意识,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使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上都有良性的发展,但由于城乡差别大,学生的发展参差不齐,尤其是农村受环境、条件、场地及各种设备设施的制约,给现代化的教育带来诸多不便。下面是笔者想就此问题谈谈“山区农村初中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积极锻炼的身体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学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  相似文献   

17.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质和一定专业技能的职业劳动者。根据这一培养目标,职业学校的政治学科教学更应侧重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质量道德意识,这是其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我们知道,质量意识和质量道德是一切企事业的生命线,是塑造企事业形象的第一要素,是从业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具体要求,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都要凭借质量。所以对将要走向工作岗位的职校学生来说,具备一定质量意识和质量道德水平尤为重要。 每种职业活动都存在着质量问题。产品质量具有极大的道德意义,成为道德评价的对象,体现质量制造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这两者不仅仅有成本、效益、价值和使用价值等经济利益关系,更有因质量的高低优劣影响消费者的利益甚至身心健康,影响到国家、社会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的问题,因而质量是有社会责任、人道主义、价值目标等道德性因素。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管理部门对质量制造者,销售或服务部门的经营者提出明确的道德要求,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又是道德深化的必然。因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职业道德对市场经济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它具体表现在: 第一,职业道德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相似文献   

18.
无法被人同化吸收并整合为个人的本质是当前道德教育的一个困境,情景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解决这个困境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它分为课前准备阶段和课堂展示阶段,其中包含了创作、表演和观看。而在这一系列步骤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突出,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们从中主动而不是被动地感受到了道德缺失的危害,意识到道德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规范、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建构生活德育,避免德育与生活的疏离,特别是其中的情境体验强化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可培育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在合作和探究中发现道德,感受道德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一种生命道德文化。生命需要自身真切理解和体悟,更需要身心体验。传统中国体育的内在精神和价值,是生命道德实践的高层次境界和追求。从生命道德哲学视角看,中国传统体育生命道德呈现出诸如生命道德的教化性、生命发展的道义性、生命发展的整体性、生命发展的和谐性以及生命发展的境界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20.
教育智慧是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在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时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与行动的能力。但是这种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中一直被漠视和忽略,造成教师无法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情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促进自身教育智慧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