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难,作美文更难,许多学生提起作文有太多的困惑:应该读什么样的文章?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作文没有材料怎么办?怎样使自己的作文语言优美生动?那么,同学们,请来我们今天的“语文吧”坐坐吧,我们请了三位嘉宾为你指点迷津。你会发现,从“闭门觅句”到“对客挥毫”,美文原来是这样炼成的。  相似文献   

2.
周学敏怎样教作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师大女附中周学敏,上学期教十年制初二(1)和初二(3)两班语文课。在学期结束时,从学生作文总结中收集了学生对作文的反映。学生认为:“过去作文没有东西写,不知道怎么写”,“觉得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里烦”,“害怕作文”;“现在材料写不完”,“摸到了作文的门径”,“很喜欢作文”。我研究了她的教学经验,觉得的确值得重视。下面叙述她怎样教学生作文及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3.
“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里烦”。很多学生怕写作文,烦写作文,写作文时老是拖拖沓沓,不能完成。学生作文时为什么老是如此拖沓呢?原因是学生胸无点墨,手头没有东西可写,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学生只有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后,作文才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那么,我们如何教学生积累作文材料呢?  相似文献   

4.
不少中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摇头,觉得作文难写,特别是没有材料可写。说起生活,又认为生活太平淡、太乏味,不就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吗,不就是教室、饭堂、宿舍吗,多没劲。材料在哪里?没有材料。于是,作文时搜索枯肠,老材料翻来覆去不厌其烦地使用,作文也就写得干巴巴缺少活力,学生作文成为“无米之炊”。生活中到底有没有材料?这是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找到生活中的“米”?  相似文献   

5.
生活与作文     
“看,这作文简直是乱七八糟。”“唉,老师今天又布置作文。”从老师这焦虑中,从学生这叹息中,不难看出教师作文难教,学生作文难写的通病仍是普遍存在的。究其原因,不外乎这样两种:第一,学生缺乏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写作材料,学生当然写起作文来抓头皱眉。  相似文献   

6.
学生作文如果仅仅处于人云亦云的平庸状态,那就顶多只能达到“合格”水平。要想写出佳作,就必须让他们练出“火眼金睛”,去发现写作材料中那闪光的东西。独具慧眼,方有独出心裁的立意,有了这种立意,作文才能达于上乘。 作文立意的要求,在“新”和“深”。 目前,我们的学生写记叙类命题作文有“两难”:一难是觉得无材料可用,“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二难是有材料不知咋用,“笨媳妇糟蹋了好佐料”。 有些学生没有敏锐捕捉信息的眼睛和善于储存写作材料的思维仓库,他们的信息输入通道受阻,  相似文献   

7.
受到作文困扰的孩子可不在少数。他们认为作文很难:没有材料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知道怎样写,没有思路;修改无从下手;更不知道自己的作文写得好与差。针对学生作文过程中的这些困难,《孙悟空帮你作文》以过关升级的形式来设计题目,每关之中,以“帮你积累”解决没有材料可写问题;以“帮你构思”,点明作文的思路;用“帮你修改”点明作文修改的技巧;通过“帮助你评赏”,知道自己作文的好与差。本系列书还首创聊天,讲作文的新形式,并把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作为帮助作文的伙伴,妙趣横生。“作文可以不那么难吗?”同学们叹着气问。“学生…  相似文献   

8.
范贤群  余伟 《课外阅读》2011,(11):348-349
众所周知,作文在中学语文里和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合称“三大板块”,地位极其重要。作文是衡量中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是现代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和提高中学的写作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作文教学。提起中学生作文,社会上颇多批评,普遍认为“写作水平低”、“不会写东西”。中学语文教师感到难教,教了这么多年,也还解决不了“作文难”的老大难问题。学生感到难写,每次教师一出题布置,学生们便望题兴叹,感到无从下手,找不到材料,无话可说,没什么可写的。“生活中每天无非是吃饭睡觉”。所以他们的作文或东拼西凑,没有中心;  相似文献   

9.
眼下学生作文时有两难:一难是无材料可写,二难是有材料不知怎么写,造成了“笨媳妇糟踏了好佐料”的不良现象。这些并不缺少写作材料的学生,他们不会运用这些材料,作文时不善于选择角度,写不出新意。写事时平均用力,不分主次;写人没血没肉,看不出个性;抒情时无病叫痛,没有真情实感。其主要问题是学生没有运用好写作材料,即立意不够鲜明所致。下面就作文立意指导说说个人在教学中的孔见。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难,难就难在学生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难就难在没有"没有材料可写"可写。要解决学生这一大难题,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  相似文献   

11.
“作文难”已成为诸多学生和教师的心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笔者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作文的“难”。作文难,难在立意;作文难,难在出新;作文难,难在评价。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针对作文评价体系的建构作一肤浅的研究。一、当前初中作文评价的现状1.评价主体单一在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评价主体较为单一,大多数是教师独自对学生的作文做出评价。一个班级只有一位语文教师,而学生却有几十位,作文有几十篇,一来教师没有那么大的精力  相似文献   

12.
提起作文,十有八九的学生都大呼“头疼”。“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作文难在何处,不是不懂写作技巧,不会开头结尾,而是没有内容可写,无材料可用。“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呀!确实,现在的农村初中生生活面狭窄,阅读量严重不足。平时上学过的是“学校——食堂——家庭”三点一线的重复机械的生活。放假在家,电视、电脑占据了全部的空闲时间。用学生们的话来说:“实在是无聊之极。”极少有家长有空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  相似文献   

13.
作文难,学生喊难,教师也喊难.如此,作文教学效率自然高不到哪里去.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呢?有没有具体实用操作性强的作文教学法呢?本文就作者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的三“给”四“让”式作文教学法作一阐释.  相似文献   

14.
覃启祥 《广西教育》2007,(12A):20-20
多年以来,“作文难”一直是一条紧紧地套在不少山区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身上的绳索,不少中小学语文教师苦苦“挣扎”了数年仍无法给自己“松绑”,于是无奈地摇摇头说,由于山区的条件太差,学生见的世面太少,实在没有东西可写,作文教学实在难以打开新局面。对于“山区条件太差,没有材料可写”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这里,笔者从四个方面谈谈山区中小学教师如何结合山区的优势进行作文教学,打开山区作文教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根据调查,小学生普遍感到的“作文难”,首先难在没有什么事情可写,每每提起笔来,脑袋里空空如也,没有几句要写的话。因此,作文教学应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结合小学生的写作实际状况,从丰富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扩展作文内容诸方面解决“作文难”的难题,使学生喜欢作文,主动练笔,开拓写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陈英 《教师》2010,(35):22-22
课堂作文教学是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最头疼的事,他们总觉得教和不教没有多大差别:从三年级教到六年级,作文知识点就是那么几个,枯燥而又乏味,没有针对性,反反复复地讲了许多“正确”的废话;而写和不写也没有多大差距:三年级到六年级,花了两百多课时,作文课堂教学的收效依然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因此,“作文难教”“作文难写”成为小学作文的一个通病。  相似文献   

17.
如今的作文课上,仍时常会看到一些学生咬断笔杆,冥思苦想却还是不得其言,无话可说,更无从下笔。久而久之,他们便对作文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恐惧感,不断地慨叹:“作文难,作文难,见到作文心就烦;作文难,作文难,作文难于上青天!”何以会产生这样的局面?倘若仔细考察、思量,我们不难发现,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交融。朱作仁教授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表达”。叶圣陶先生也指出:“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说对等的…  相似文献   

18.
李阳海 《中学文科》2004,(11):43-43
材料作文是近些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种题型既考查了考生的写作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所以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大家都知道,材料作文对于考生来说,审题是关键,也是写此类文的难点。难在哪里?难在对材料的整体把握,难在对材料精神实质的准确挖掘与表述,难在认识范围的开拓与迁移。据2004年河北省中考考生写的材料作文来看,有一些考生读不懂材料,抓不住实质,审材料偏离题意,结果被打到四类文之列,断送了“半壁江山”。由此可知,考生在写材料作文时,必须把握好审题这一关。材料作文审题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根据调查,初中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首先难在没有什么事情可写,每每提起笔来,脑袋里空空如也,没有几句要写的话。因此,作文教学应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从丰富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扩展作文内容诸方面解决”作文难”的问题,使学生喜欢作文,主动练笔,开拓写作的材路。  相似文献   

20.
"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这是同学们爱说的一句口头禅,道出了同学们写作文的烦恼.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之"炊"的"米"就是作文的材料.同学们觉得"作文难",常常是因为写作时没有丰富的、新颖的材料.那么,作文中丰富、生动的材料从何处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