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用我国经典诗词并以音乐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让听众能够体会到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为了提高高中生音乐鉴赏水平,在课堂中把音乐鉴赏与《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做了有效的结合,不仅拓宽了学生在音乐鉴赏方面的眼界,还能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正>《三字经》《明日歌》《将进酒》……当这些经典诗词谱成流行音乐,做成一档文化节目,一下子就火了。2018年春节,无数人的朋友圈被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刷屏了。这个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让传统经典诗词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再造当下流行和未来经典,而这档节目背后的许多故事,更是经典的作文素材。《经典咏流传》:央视烹制的又一文化大餐近年来,央视先后奉献了《中国诗词大会》《朗  相似文献   

3.
正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于2018年初在央视一套周末黄金时间播出。开播至今好评如潮,豆瓣评分一度高达9.3。节目形式新颖、颇有深度,邀请明星或音乐家"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深层价值。中华文化的瑰宝——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和主流价  相似文献   

4.
《经典咏流传》节目中运用较多的修辞格主要是譬喻、比拟、引用、排比、设问。譬喻和比拟增强了节目用语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引用对节目诗词文化主题的烘托起了重要作用。排比加强了句段的语势,促进了情感的抒发。设问在讲解诗词文化知识时起到了重要的提示和引导作用。节目中运用的修辞格增强了节目参与者和受众的情感共鸣,突出了节目传播诗词文化经典的主旨,更好地塑造了节目的雅俗共赏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基于《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的意义所在,我们提出了《< 经典咏流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个课题,让小 学生学习经典时,不再枯燥无味,而是用唱或吟诵等多种方式 来记忆经典、传承经典。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鼓励孩子自己写诗、编曲,用一己之力唤醒经典永恒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经典咏流传》是央视大型文化类节目,在音乐创新与文化传播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和诗以歌,诗画合璧,深化“思想—艺术—技术”的传播。节目以经典诗词引发其中的精神内涵,带给观众文化的新记忆,为传统诗画作品赋予新时代的表达。诗词教学和《经典咏流传》的完美结合,能挖掘诗词背后的内涵,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让经典诗词与音乐相互交融,为其注入一汪活水,使其吐故纳新,绽放芬芳,也让学生对古诗词教学产生兴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美妙。  相似文献   

7.
龚绍芳 《家长》2024,(4):186-188
<正>“诗意中国,源远流长,与时光作伴,听世纪回响。”《经典咏流传》作为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古诗词文化展演类节目,一经播出,就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更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掀起一番“诗文热”,让学生对诗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热情。在《经典咏流传》成功的浪潮中,作为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者,既乐于看到其推波助澜、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又需要深入挖掘、科学分析其成功背后的原因与内涵,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师:同学们好!大家还记得这样两句诗吧,"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学生也跟着背诵)大家想一想这样自信、豪迈的诗句出于哪位诗人之口呢?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白居易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平以及他在当时的环境下做出的选择进行介绍,尝试透过诗歌分析白居易不同时期的心境,探讨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界限,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新春,一档充满人文静美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以走心的演唱形式,让中华诗词乘着歌声的翅膀而生动起来、流行起来。《经典咏流传》在呈现诗词美学特质、发挥音乐怡情功能的同时,更有着深刻而厚重的教育意蕴,为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提供了启示与借鉴。一、以诗育人,修炼诗意品质诗意是人性深处的精神原型,也是道德教育的应然追求。德育若缺少了诗意的浸润,就如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中国的文字之美一次次地通过荧屏让众人惊艳感慨。演绎"和诗以歌"的《经典咏流传》,自播出后更是赢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和口碑。央视作为传统主流媒体,这一次对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视听盛宴,将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与当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又一次创新传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央视推出的一档电视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对传统诗词的继承与创新进行阐述,以《红楼梦》中的《枉凝眉》为例,从音乐专业的角度讲述了《枉凝眉》的历史渊源与时代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中央电视台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表现在传承传统文化、孕育审美教育、传播情感价值等方面。我们可以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节目定位、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育价值的节目内容和形式、创作者的审美追求与文化情怀等角度,探讨文化综艺节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有多方面启示,即在教育内容上要渗透美育,在教育载体上需重视文艺,在教育资源上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徐家堤先生主编的《乌镇掌故》一书即将出版 ,闻讯喜甚。徐老曾是母校乌镇植材小学的前校长 ,书稿甫成 ,曾赐寄原稿 ,并嘱写序。写序自不敢当 ,但师长之命 ,拒之不敬 ,姑且谈一点读后感 ,权充不能算序的序。乌镇是地处江南水乡的历史文化名镇 ,钟灵毓秀 ,人文荟萃 ,人才辈出 ,历史悠久。早在70 0 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先民们已在乌镇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至唐朝 ,正式揭开建镇的历史 ,迄今已近 1 2 0 0年。到明清 ,乌镇已发展为烟火万家、雄视一方的重镇 ,因位居江苏、浙江两省 ,湖州、嘉兴、苏州三府及桐乡等 7县交界要冲 ,故特设执掌…  相似文献   

15.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根本,它对建设文化强国有重要作用。增强文化自信迫切需要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载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外在压力和传统文化的内生要求催生着传播载体的创新发展。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在内容选取、表现形式、传播效果和价值传递方面破局创新,使受众品味诗文之美,旋律之雅和情感的熏陶,重焕了文化经典的生命力。在节目基础上从主题转换、返本开新、媒体融合和动态式呈现四个维度提出传播载体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职学校语文课堂作为诗词教学的重要阵地,通过借鉴央视诗词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在题材选择的"经典性"、表现形式的"音乐性"、技术手段的"现代性"等方面做出大胆尝试,这对革新中职语文诗词教学、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效将会起到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刘青 《教师博览》2023,(11):28-31
<正>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诗词文化音乐类节目《经典咏流传》采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愉悦视听的音乐和触动心灵的古诗文结合起来,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诗”“歌”盛宴。其实,《经典咏流传》这一节目和很多学校所开展的古诗文诵读活动看似花开两朵,实则殊途同归,都致力于传承中华民族经典的古诗文和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每天下午两点,这醇厚、绵长、不徐不疾的声音都会从学校的广播中准时响起,遍布整个校园。学校地处山脚,青山巍峨,绿树成荫,空谷幽幽,好鸟相闻。《论语》广播伴着古典音乐如行云流水般的萦绕其间,回声飘渺、悠长,此情此景常常会让我们有置身于孔孟时代的梦  相似文献   

19.
<史记>论赞是司马迁创造的史论形式,其逻辑性、概括性、形象性和抒情性向为历代史评家所激赏.司马迁的史论,博大思精,笔势纵横,说理形象,补纪传之未备,阐深微之旨义,抒个人之感慨,对后代史论产生了深刻影响.欧阳修的史论<伶官传序>弘扬了太史公论赞传统而又有所创新.对此,清代不少评论家都谈到这篇史论与<史记>论赞一脉相承的关系.沈德潜称:"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转引自<唐宋文举要>)刘大魁称:"跌宕遒逸,风神绝似史迁."(<古文辞类纂>)吴楚材、吴调侯称:"两扬两抑,低昂反复,感慨淋漓,可直与史迁相为颉颃."(<古文观止>)应当说,这些文评家是极有识力的.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所作的这篇传论,得<史记>风神而不袭其貌,不仅具有卓越的史识,而且以其大气包举的史笔叙事明理,堪称史论之"千年绝调"(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