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浒传》第一回开场诗系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作,原题为《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揭示了封建时代皇帝早朝的宏大场面。王维这首诗并不流行,一般人不会了解。可见《水浒传》的作者应该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宿儒。《水浒传》是群众创作与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生活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综合反映,其文化哲学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其社会文化学的价值也是十分显著的。我们应该对其展开多向度多方法的研究。本文则取社会人才学的角度,试图从《水浒传》之本事、创作、内容、影响与人才问题以及《水浒传》的人才观诸方面进行一番初步的考察,以说明《水浒传》在社会人才学方面的价值与意义,也为求教于学界大家与读者诸君。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塑造了七十多位女性人物形象。与那些侠肝义胆的男性人物相比,这些女性人物黯然失色。这一现象引起了历来研究者的兴趣,他们纷纷撰写文章讨论之,故见诸于报刊的论文多矣。综观这些成果,大家的思路基本一致,即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蔑视、轻视女性的,从而将《水浒传》看作是一个反女性的典型文本。如果我们放眼于男性掌握话语权的中国古代文学,就会发现《水浒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水浒传》中的女性多为“红颜祸水”,男性英雄不近女色,以及男性对女性的大肆杀戮,都体现出男性是社会的主宰。然而女性对人性、对爱情的追求和家庭地位的提高,犹如坚冰下的潺潺流水,昭示着其自身主体性的觉醒。  相似文献   

4.
在《水浒传》中作者施耐庵描绘了许多女性人物,对后世女性人物的塑造影响重大。学界对其中的女性形象就一直在持续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探析《水浒传》中女性人物的塑造方法入手,通过对《水浒传》女性人物的塑造意义、《水浒传》女性形象塑造水平的提升等内容上进行叙述,对作者女性观的进步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伦理道德意识作为中国封建时代思想文化的主体内容之一,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生活及精神产品曾产生了巨大的制约作用。明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在深广的历史背景中描绘和揭示了由水浒英雄们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的生活、思想和精神,自然也深深地印上了这个民族的伦理道德意识的投影。因此,从对中国封建时代的思想文化的整体特色的认识基础上,去探讨《水浒传》的伦理道德意识的具体内容及其与人物悲剧命运的联系,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评判这部文学巨著的思想,阐明它的历史的和美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朱雅文 《文教资料》2014,(30):53-54
《水浒传》女性观是近三十年来在学界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学者们对此展开激烈讨论,成果颇丰。但在论述角度、论述方法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导致在探讨《水浒传》女性观时不够客观、科学。本文针对现阶段研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以期能为《水浒传》女性观研究做出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中的另类女性形象,与封建时代正统的女性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们见识卓异、性格独立、能力出众、刚强有为,尽管这类女性在书中出现不多,但意义非凡,在封建时代晚期的社会舞台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沙博理和登特杨(男性译者)所译《水浒传》为对照本,结合译者赛珍珠(女性译者)的双语文化背景及女性身份两大要素,探讨不同性别的译者传译《水浒传》女性形象时的翻译策略与立场差异:沙博理和登特杨译本奉行与原作一致的男性主导、女性从属立场;赛译本却从女性角度出发,引导目标读者重新评价被封建意识形态烙上负面印记的女性人物,修正了《水浒传》原著中被歪曲的女性人物形象,构建了积极反叛的女性形象,使译本更加符合西方意识形态下人们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红颜祸水"一度被人讲述得理直气壮,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红颜祸水"只不过是男性开脱责任的借口,女性与男性应该享有平等的地位,从水浒小说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这种观念的变化:在《水浒传》中"红颜祸水观"比较强烈,到《水浒后传》、《后水浒传》中出现了松动,而到了《荡寇志》与《新水浒》,"红颜祸水"观已经得到完全改观。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革命的力作,歌颂了众家好汉聚义梁山泊、“替天行道”的英雄行为,是一曲当之无愧的英雄颂歌。然而“‘天下无无妇人之小说。此乃小说家之言,然亦小说之公例也。”(曼殊《小说从话》)冈此虽说以塑造草莽英雄闻名于世,《水浒传》却也毫不例外地描写了众多女性形象。但是,小说毫不掩饰对女性的歧视,在这赞歌背后,奏响的却是一首关于女性的毁谤怨曲。  相似文献   

11.
张清华 《中学时代》2022,(13):31-33
<正>三、女人与蒙汗药——风俗伦理之书《水浒传》也是一部风俗伦理之书,“女人与蒙汗药”是其形象的概括。首先看关于妇女的问题。《水浒传》里写了很多有意思的女性,而且用笔淋漓尽致,非常恰当,但是其中存在很多男权主义的偏见。男权主义通常会把妇女偏执化、极端化,我觉得最明显的一点,是《水浒传》把妇女两极化了。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批评尤其关注男性作家创作的经典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在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重新解读和评价《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揭示《水浒传》中女性形象被"妖魔化"的倾向,典型体现便是作者对"荡妇"与"男人婆"女性形象的塑造,女性形象被妖魔化的文化根源是男权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3.
<正>对《水浒传》这部小说,几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封建时代,卫道者咒骂它“奸盗诈伪”(李开先《笑散》引);有识文人则冠之以“忠义”,说它“有《春秋》之遗意”(李贽《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书发凡》)。今人则或称它“歌颂了农民起义”,或谓之赞美了绿林英雄,或责之宣扬了“投降主义”……观点分歧,莫衷一是。清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曾将《水浒传》与《离骚》、《史记》等合称为“六才子书”,如果说这之中有比儒家“六经”  相似文献   

14.
<正>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部典型的男子汉文学,《三国演义》写在朝的帝王将相,《水浒传》写在野的英雄豪杰,两部小说让男人扬眉吐气,把男人的辉煌写到了极至。对女人来说却是历史的倒退,书中描写的女性形象是父系文化中的女性形象,是对父系文化最主动、最愚昧、最痴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个体心理受地域、民族、文化的影响,藏戏《朗萨雯蚌》中的朗萨与元剧《窦娥冤》中的窦娥是不同环境的女性个体。本文以这两部戏剧中的女主人公为蓝本,试探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的同质心理,解读封建时代女性的觉醒与抗争。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水浒戏对小说《水浒传》影响的一个方面体现在对家庭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但二者在对家庭女性形象的角色安排与感情态度、水浒英雄与家庭女性的关系设置、对待家庭生活的态度三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是由元杂剧水浒戏和小说《水浒传》在主题思想、文学体裁、形成背景及受众对象四个方面的不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中的女性多取材于社会底层,地位极其低下。而当我们聚焦《水浒传》里的女性,会发现里面几乎没有完美的女性形象,作品里有作者及社会对女性的无视甚至仇视。作品虽然在审美倾向上对女性的形象显得落后了些,但是里面塑造的几位女性形象却让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对《水浒传》女性人物分析,我们可以将其中的主要人物分为三类来分析:以潘金莲为代表的女性外貌美丽非凡,但心肠歹毒,谋算过人,下场悲惨;而以扈三娘等为代表的梁山女英雄则外貌丑陋,但不失英雄气概;以王婆为代表的老妇则是贪恶。  相似文献   

18.
<正>【原文呈现】《水浒》中唯一完美的女性一部《水浒传》,几乎全是坏女人。《水浒传》中共出现78个女性,其中的青年妇女,大多薄情放荡,不守妇道,像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白秀英、贾氏等人。至于三个粗豪的梁山女头领,基本和男人相差无几。因为对女性描写过于苛刻,从民国到今天,作者施耐庵被无数"义愤填膺"的读者痛骂为"侮辱女性,人性扭曲"。实在是委屈了施耐庵。  相似文献   

19.
在主题方面,《金瓶梅》与《水浒传》关系十分密切,离开《水浒传》,就很难全面、深入地理解《金瓶梅》的主题思想。《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的冲突形式:“官逼”与“民反”。以蔡京、高俅为代表的封建黑暗势力的恶行是作为梁山英雄人物的生活背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没能深入细致地刻画统治阶级各种人物荒诞腐朽的生活内幕和卑鄙恶浊的内心世界,这便由后来的《金瓶梅》来完成了。《金瓶梅》的故事,是由《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衍演而成。以西门庆一家发迹、兴盛到衰败为主线,写出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黑暗腐败与荒淫无耻。作为《水浒传》副线的“官逼”成了《金瓶梅》作者调动各方面艺术手法来着力描写的主线。当然,《水浒传》中体现“民反”意向的事件、人物、情节在《金瓶梅》中也得到了一定反映。因此,不可简单地把《金瓶梅》的思想内容说成“昏暗一团”,把《金瓶梅》作者的思想说成“绝望”。而“民反”一条暗线的被忽视,可能与其“崇祯本”对“词话本”的删改有关  相似文献   

20.
《后水浒传》是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续书,这部续书不论在思想、情节、结构方面都对原著有继承与发展。本文通过对《后水浒传》与《水浒传》的比较阅读探讨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