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校开展自主课堂研究已经很长时间,但形式上的自主往往收效甚微。正当此时,"生本教育"闯入我们的视野。所谓生本,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以学生发展为本。生本教育的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课堂教学的设计原理是: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  相似文献   

2.
<正>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展开,减负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发生着悄然变化,而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因此,"有效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师在时代高速发展下的思索。什么是"有效"呢?我想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者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争取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得到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进一步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科学课堂  相似文献   

3.
<正>对中国当下的中小学教育,世人多有诟病,其中诟病最多的还是它的"应试取向":考试第一——教师教考,学生学考;凡考的必教,凡不考的可以少教,甚至不教。分数第一——对学生而言,谁考得好谁就是"王",就是"成者";对教师而言,谁教的学生考得好谁就是"王",谁就是"成者"。升学第一——学生、家长、教师都不约而同一起把目光投向所谓"重点""名牌",小学的奋斗目标是考上名牌初中,初中的奋斗目标是考上重点高中。高中的奋斗目标则是考上重点或名牌大学。这样的教育,无人不苦,无人不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使学生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在生本理念下教师思考的是如何使自己的"教"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从而做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教师不教,学生会学。  相似文献   

5.
正"少教多学"是全国第三届"教育艺术杯"观摩、评比活动的主题。从字面上看,"少教多学"是对于教与学时间或内容的量比提出的一个概念,减少教师讲授,突出学生学习。本人认为,这里的"多学",并不是指机械的作业型的练习与浅层次的讨论,更重要的是课堂学习时学生潜入文本的独立思考、参与研讨与思想交流,强调的是思维训练,还有联系自身的领悟触发与情感体验,这是"多学"的核心内容。"少教"指的是减少教师不厌其烦的讲授,"少教"的"教"更应理解为"导",即指导学习、引导学习、促进学习的意思,不是简单的讲授。"少教多学"关键在于怎么"少教"?怎样"多学"?下面结合朱老师  相似文献   

6.
<正>少教多学就是让学生积极学习,变"以教师为主体的多教"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少教"与我国提倡的"精讲"有异曲同工之妙,"多学"就是给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发挥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在学生的课外阅读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知道读名著可以  相似文献   

7.
正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可见,只要掌握了有效的方法,"少教多学"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笔者认为,只有先有了老师的"少教",才会有学生的"多学"。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如果喋喋不休唱主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就是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树人"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成全人,而不是让学生不断去超越别人,成为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把人看成目的,是康德的名言,也是对教育最好的解读。如何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使每一个青少年在未来生活中更加文明、科学、幸福、美满呢?这,既是对教师教育理念、教育行为的深  相似文献   

9.
<正>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学生缺少生命的激情。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学校教育就应该点燃他们生命的激情,作为一名村小校长,我在这方面进行探索,我校把点燃学生激情作为我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把"点燃你生命激情,丰富我多彩人生"作为我校教师的座右铭。一、用教师激情感染学生激情教师是丰富情感的化身,教师和学生在一起,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想让学生每天充满激情地生活,教  相似文献   

10.
白雁 《黑河教育》2013,(7):73-73
为适应教育改革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我校在教学中推广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先学后教,以学导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就是学生先自学,"后教"就是教师在检测中点拨;"以学导教"就是用学案引导学习辅助教学;"当堂训练"就是当堂小测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1.
范菊英 《家教世界》2013,(10):138-139
在第一轮新课程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普遍感到时间紧、内容多,弹性大、结构松散,深度难以把握;学生知识和技能储备落差大,新课程目标难以实现;抢时间、赶进度现象比较普遍。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能,即打造"高效课堂"。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首先来谈谈教师怎么教的问题。虽然说教无定法,但有些基本的原则我们还是应该遵循的。在教学  相似文献   

12.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在语文学科这个范围内的意义有两个:一是"教教材"就是教书本知识,"用教材教"就是"教教材"所指引(隐藏)的生活实践;另一个意义则是指"教什么"及"‘教什么’如何产生","教教材"是指直接将选文当做教学内容,"用教材教"是指语文课要教的东西不是选文本身,而是从选文中开发出来的知识. 李海林老师的这段话,为我们一线教师指明了阅读教学中施行拓展阅读的方向.我们课题组成员认为,"课内拓展阅读"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依据语文课程、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先由教师阅读更多的相关材料,将其整理、提供给学生阅读.我个人认为,课内拓展知识需要自然、有效,所以寻求课内拓展阅读的生长点很重要.于是,我在自己的课堂中进行了课内拓展阅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正"少教多学"是指减少教师"教"的时间,增加学生"学"的时间,强调把学生看成学习的独立个体。教师的"教"应该以促进学生独立地"学"为着力点,课堂教学应致力于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那么,为什么教师要"少教"?学生学什么才是"多学"?难道只要教师做到"少教"就一定能实现学生"多学"吗?这些是需要首先澄清的问题。一、"少教"的必要性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进行全人教育,而非单一地灌输知  相似文献   

14.
正体验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亲身感悟道德和知识的形成的教育方式。其意义重在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外界、认识自我,随着个体生命的成长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技能。体验教育的特点是寓教于"做",寓教于"思",注重引导学生用"身体"去体验,用"心灵"去感悟,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一、从学生整体实际出发,开拓体验教育新平台青少年学生思维习惯的形成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多  相似文献   

15.
"高度重视学生"是生本教育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行为观,"一切为了学生"是生本教育的价值观。"生本教育"就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教师表现自我、体现能教的境界应该是"教而不见(现)",这样让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的活动,让课堂变成学生以小组为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殿堂,让学生自己去整合知识,让每堂课都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碰撞思想的火花,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文化的盛宴。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78):100-101
"少教多学",提倡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应试教育强行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少教多学"也更多地被运用于初中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相对于教师的"教",它更强调学生对文本的自主分析和学习能力。在开展当前初中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网络检索,以及问题、合作活动等策略,逐步凸显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在我国的传播,"关怀"成为一个教育热词。诺丁斯认为:"教师必须是一个关怀者,是一个并非以教育者身份出现的关怀者。"然而,人们往往强调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怀,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感,却忽略了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对教师心理需求的关照成为我们今天学校教育的一个盲区。其实,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是教师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多的事件让我们意识到,广大中小学教师也亟需心理关怀。  相似文献   

18.
正倾听与表达是课堂的生命,"洗耳恭听"、"畅所欲言"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课堂状态,笔者拟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看法:一、巧创情境敢表达于漪老师曾经这样说过:"教师的语言要深于传情。语言不是无情物,情是教育的根。教师的语言更是应该饱含深情。带着感情教,满情深情说,所教的课、所讲的道理就能在学生中引起共鸣,从而师生心心相印。"笔者认为,为了让学生凝神倾听,勇于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尽量要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渲染一个适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一种深厚而灵动的艺术。在教育领域中,教师的素养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成人者必先立己。路径缤纷,读书是教者的根,本文主要从两种文化现象引出当前教育的两种思想"现实性"与"可能性"。从课前的"大备课"、教学中的"大智慧"、作业中的"大设计"中无不体现着一个教师的园丁理念——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毕菁菁 《教育》2022,(7):6-9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意思是"生养孩子却不好好教育他,这是做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却又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教师的懒惰了".这句话很好地描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大的方向来看,学校和家庭有着将学生培养成材的共同教育目标,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又常常因为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