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语素"少"后面加助词(了),在广安方言口语中可以作为否定标记,与否定副词(没有/不)加动词词组构成特殊的结构,表示双重否定。此文从语法形式、语义表达、语用功能对"少了+没有/不+VP"这一格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王初艳 《海外英语》2013,(5X):269-271
现代汉语语法中,程度副词不能直接修饰名词,因此"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结构被视为是不符合传统语法规则的,然而这一结构的使用却逐渐频繁,且成为语言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该文旨在以构式语法理论为指导,将"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结构看作一个构式,并对其语义及存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三国志》及裴注中的语气副词“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志》及裴注中语气副词"其"主要表示命令希望等祈使语气,其次为推测判断语气、反诘语气等。这与《左传》中"其"主要表示推断、反诘语气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借此可以看出语气副词"其"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的用法变化。  相似文献   

4.
中古汉语VP-neg式疑问句句末否定词的虚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P-neg是中古汉语反复问句的主要形式,对句末否定词Neg的虚化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文章系统考察中古时期这一语法现象,结论是:1否定式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已经虚化;2带反诘语气副词的反诘问句末尾的否定词一般已经虚化;3选择问句里选择项末的否定词已经虚化;4带测度副词的测度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已经虚化;5带疑问语气副词“宁”的反复问句末尾的否定词没有虚化;6除前四种情况,反复问句“VP不”中的“不”没有虚化。  相似文献   

5.
《河西学院学报》2022,(1):69-76
"很+量成分VP"以"很……量成分"为焦点框架,实现量级互动,达到量的"中和"。文章从该构式群的结构形式和语义特征、语用意义和语用动因几个方面重新挖掘,认为构件"不定量VP"的语义内涵为[-极端量][-真实量],构式整体表达主观高量。"很+不定量VP"通过量的迂回表达,达到传递主观感情、凸显VP性状、委婉柔化语气的效果,是一类具有反预期/合预期的语用意义的构式。背后的语用成因有来自认知和礼貌原则的因素。量范畴和情态之间是一个连续统:高量>夸张强化>主观性、委婉性。  相似文献   

6.
副词"真"的确认义和程度义在使用中形成语义模糊、磨损,为适应语义补偿及适应强化主观性的需要,当代汉语"真心"发生功能扩展,语法化为评注副词,构成"真心+A/V_(非心理)"构式。"真心+A/V_(非心理)"是"类推糅合"而成的主观性评价构式,其构式义为:"A/V_(非心理)"所言情状为"我"内心的真切感受,构式的话语功能是主观评价并且对"我"作出某种评价的"真切感"进行高度确认。基于"真心"副词功能的规约化,本文认为词典应标注"真心"的副词词性。  相似文献   

7.
"好(不)容易+VP"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结构,有"好容易+VP"和"好不容易+VP"两种变体。语料库检索表明,"VP"常为表示动作的动词短语,且该短语中常含有"到""了"等字,整个构式表示非常不容易地让动作完成或达到某种状态。"好容易+VP"构式的否定义来源于构式压制,让"好"字的强调作用虚化;"好不容易+VP"构式中的"不"字是羡余标记,不会让构式产生双重否定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疑问副词"复"是来源于表"又、更、再"义的频率副词"复",这是符合类化机制的。疑问句语境是频率副词"复"虚化为疑问副词的句法环境。疑问副词"复"开始表示询问语气,后来主观性增强,具有了反诘语气。由于语言的"择一原则"和优胜劣汰机制等原因,在竞争中"复"的疑问或反诘用法处于劣势,并逐步被"又、还"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型世言》口语化程度较高,是研究近代汉语语法的珍贵语料。《型世言》中的反诘语气副词有“难道”“岂”“终不然”“何曾”“何尝”“何必”“何苦”“何妨”“何不”“几曾”“还”这11个。《型世言》中的反诘语气副词大部分用在无主语句的谓语之前,表示“反诘”“没有发生过”“不,必”等语气,在结构上多为重新分析复合式,都可以修饰VP、多音节成分、肯定形式,部分可以和其他副词连用。  相似文献   

10.
试图通过对"N1+V+得+N2+VP/AP"类致使构式的原型范畴及语法整合研究,找出"那瓶酒喝得我晕头转向"类句式的认知理据,及其与该构式中其它成员相互间的深层促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更正目前对该现象本质的某些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死活"一词经过虚化成为现代汉语中具有意愿态的语气副词,多见于口语中,常与谓语动词搭配使用。这一格式多为否定形式,核心谓语多见能愿动词与使令动词,常出现在转折语境中,也可以与副词"也/都"搭配使用。一系列句法特征使"死活+VP"格式带有主观意愿,在语用功能方面取得了反预期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倩 《现代语文》2013,(5):84-85
本文在陈爽《祈使性否定副词》一文中提出的否定副词"少"单独构成的祈使句"少3+VP"句式及其语义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地研究,并与一般意义的否定式祈使句的某些特点做了区分,总结出该句式独特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副词+名词"结构的出现引起了语法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也初见成果。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语言的发展使得这种结构被普遍接受,但是"都"作为副词,从一开始就可以修饰名词,所以说"都+NP+了"是副名结构的特例。因此,主要从"都+NP+了"的句法结构、构式的意义以及语用这三个平面再谈"副词+名词"结构。  相似文献   

14.
《嘉应学院学报》2016,(3):74-77
以认知构式语法为基础,试图探讨现代反讽威胁语中的"NP+再+VP"构式。尝试通过全面分析这一构式的句法形式,语义、语用特征探索该构式的构式义形成机理。认为该构式义产生基于词汇压制和构式压制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5.
"何苦"与"何必"两个语气副词同是由反诘类语气副词"何"演化而来,由于"何"类反诘语气副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何苦"与"何必"作为两个单独的个体逐步完成了词汇化的过程。受两词历史同源性的影响,它们在语法意义与语法功能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语义上,"何必"强调说话人主观上认为某事不值得做,劝说意味较强;而"何苦"侧重于说话人对做某事引起的不良后果的惋惜。句法功能上,"何必"与"何苦"属于反诘类语气副词,具有"唯状性",常作状语修饰谓语,而在极少数情况下作宾语。句法位置上,两者位于句首、句中的情况较多,而位于句末的情况多出现于口语和剧本中。在时体上,"何苦"多强调对已然性事件的惋惜,而"何必"多是对未然性事件的劝阻。"何必"与"何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但由于语义与时体的限制,两者还是有较大差别的,一般不能互相转换。  相似文献   

16.
东晋译经《摩诃僧祇律》中的"VP不"疑问句涵盖正反问句和是非问句两大类型,其中"VP不"正反问句数量庞大,反映出它的历史地位和时代特征。部分"VP不"正反问句句末的"不"字开始虚化,转变为是非问句,体现为三种:一是表否定的句子;二是带表确认事实类语气副词的句子;三是由"是"字判断式构成的句子。  相似文献   

17.
“再+VP”结构既可以表示肯定,又可以表示否定。该结构表示隐性否定时构成祈使句,要求VP具有[+述人][+可控]的特征,多用来表示威胁、警告、劝阻的语用否定。该结构存在着“有本事/种/胆+再+VP”“再+VP+试试(看)”“再+(给我)+V+数量词”“再+V(VP)+就+后果”等多种变体。其隐性否定义是在语用推理下产生的元语否定,说话人通过否定假设条件、凸显假设后果,来增强话语中的威慑效力,劝阻或制止听话人继续实施当前行为。听话人可以通过说话人在会话过程中对礼貌原则的有意违反,来识解其表达的隐性否定义。  相似文献   

18.
一、“无乃……乎”句式 古汉语中的“无乃”,大都被看成副词性固定结构,常与句末语气助词“乎”,前后呼应,构成“无乃……乎”句式,以测度、评议和反诘的语气表示遗憾、抗议和反对的肯定语意。这类句式,初看似很简单;但欲求甚解,仍须就“无乃”词性及其构成的句式,细加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探究“可”作疑问相关语气副词的结构分布与语气诠释。根据句法制图(Cartography)的方法将“可P”分裂为三个具有独立核心投射的短语。其中表反诘语气的“可1”结构上位于CP层认知模态的指示语位置;“可2”表委婉询问语气,是Forceint在IP内的标准位置层的算子;用于表评价的流行语“可还行”中的“可3”在结构上位于CP层高位态度短语的指示语位置。文章还重点从制图分析的局域性原则对“可2+VP”结构的句法实质进行了进一步描写解释。  相似文献   

20.
《湘南学院学报》2018,(1):77-82
现代汉语语境中,存在着"VP1+不+VP2"和"VP2+不+VP1"的表意形式,如"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一类。该格式中,由于"VP1、VP2、不"这三构成要素前后顺序的不同,会形成选择、预设条件等不同的表意模式。这应该和"不"的否定辖域及VP1、VP2的内部动宾关系有关。通过对比分析"VP1+不+VP2、VP2+不+VP1、不+VP1+VP2、不+VP2+VP1"四种格式,探讨其语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