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学习是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的重点.在任务群学习中落实项目式学习可以有效实现学习目标.以高中语文统编版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为例,从项目学习的选择和项目学习活动对"文学阅读与写作"进行实践和探究,从而提升任务群学习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深度学习直接关系着综合性思维、高阶思维的培养,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相对应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背后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在信息化程度加深、文化思想日渐多元化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是正确辨别是非、能够高质量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通过研究深度学习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分析文学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现状,从变革教学方式、整合教学内容和丰富评价方式等角度,对当下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强调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旨在加强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视域下,本文通过分析该任务群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以《祝福》的教学设计为例,从教师的角度针对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三个具体的教学建议,以期推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进一步落实。  相似文献   

4.
赏析和创作“有意味的形式”,是“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重要任务。要高质量实现“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课程功能,避免“有任务无任务群”“有任务群无大概念”等任务群学习弊端,可以把“有意味的形式”作为本任务群的大概念,在“形式”与“意味”的有效转换中设置问题群和任务串,以此增强整合育人功能,才能切实提高“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5.
林璇 《天津教育》2023,(9):152-154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由此可知,语文课堂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要实施审美教育,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审美教育被严重忽视,导致语文教学实质上的审美教育匮乏。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学习任务群视阈下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活动,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中的意象,与"文学阅读和写作"任务群相结合,尝试开展想象补白的创作活动,展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探究作品的情感轨迹,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诗歌,提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良知与悲悯”,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该单元旨在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剧,提升文学欣赏能力。本文以教学设计为素材,评析了设计中的积极经验,总结了基于学习任务群理念下戏剧文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  相似文献   

8.
<正>一、高中生文学写作训练的意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指导学生语文实践,"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是七个必修课程之一。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轻视或漠视文学性阅读写作问题长期存在。直到高中毕业,大多数高中生很少进行散文、诗歌、剧本、小说的写作。即使写,也问题不少:内容单调,思想情感单薄,艺术技巧单一,语言  相似文献   

9.
徐颍 《天津教育》2023,(10):47-48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短评主要是针对作家和作品的评论和分析,可归于议论文教学。文学短评写作贯穿于高中语文学习全过程。在新课标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等多个任务群都有关于文学短评写作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写作资源、写作知识与写作情境。同时,文学短评写作也能促进深度阅读,读写相互交融,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0.
<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新课标提出的第六个学习任务群,并且被安排在必修课程中,是7个必修学习任务群之一,在必修课程8个学分中所占比重高达19%,仅次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新课标对其的重视,于此可见一斑。所以,如何认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追问其存在的意义,探索其实施的路径,是当下必须  相似文献   

11.
黄海波 《广西教育》2023,(20):114-117
本文论述“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分析当前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散文阅读教学的不足,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散文阅读单元的教学为例,提出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实施策略:设计统领性教学目标,突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设计整合性教学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逻辑性;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实施“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将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常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开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便要理解该学习任务群的内涵,积极探索该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施路径,更加深入地把握该学习任务群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马佳娜 《考试周刊》2024,(17):10-13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理念的提出不仅为文学文本阅读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为“读—写—评”一体化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路径参考。因此,文章基于对新课标提出的这一任务群概念的认识,对基于此任务群的“读—写—评”一体化实施意义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其实施路径和实施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高中语文教学效能的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进程的加速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个性化和差异性的审美是文学的本质属性。作为18个学习任务群中任务最重,所占学分最多的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任务设计不仅应具有科学性,还应富有审美性。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应重视发掘文学类文本的特质,整合学生阅读的兴趣点、困惑点和阅读成长的必需点,把朗读灵活“变形”于任务之中,开发个性化的阅读与写作活动,努力创设具文学性、文艺范、文化味等审美属性的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以"青春激扬"为主题,选编了诗词五首、短篇小说两篇,在文学阅读与写作的学习任务群下展开教学.教师在学习任务中,需要整合学习内容进行群文设计,让群文教学体现出独具一格的课堂形式.如何选择群文本,如何建构任务,如何利用语文学科优势,既做到落实语用知识,又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6.
<正>“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是2022年版课标中提出的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不同于其他学习任务群,它有着自身的学习内容及特质与规律,具有重要的文学教学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教学价值进行挖掘,并针对学生阅读学习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这样才能把“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教学价值真正落到实处。笔者主要就“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价值及实施策略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坚定践行"以学生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语文教学也需积极践行这一理念。课堂是载体,理念的落地必须依靠师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新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积极引导言语实践活动,探索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本篇即从"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任务群着手,列举粤教版教材中典型的篇章,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导向深度阅读和探究,导向社会生活,在问题探究中实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侯金河 《天津教育》2024,(8):119-121
<正>小学语文教育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在落实语文要素的同时彰显了人文价值。在语文教学中设置学习任务群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属于发展型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属于拓展型任务群,这两个任务群都是以阅读为基础,以写作为目的,都需要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将这两个学习任务群相互融合能够驱动阅读、促进表达。本文结合教学经验,探究小学语文双任务群教学实践策略,如借助助学系统创设任务情境,紧扣单元主题设置学习任务,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落实语文要素;探究单元结构,凸显人文主题,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创意表达。  相似文献   

19.
<正>部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每册有8个单元,整套共有16个单元,分阅读与写作、整本书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等三大版块,覆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要求的7个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1]其中,阅读与写作版块包括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3类任务群共计11个单元。  相似文献   

20.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是符合现今教学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可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在高中生写作教学中利用上述教学形式,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见闻,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本文就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进行介绍,分析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结合教学实践案例探析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进一步推动高中写作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