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本书阅读需要教师整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去实施。通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完成,带领学生走进"红楼"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阅读品质和写作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18个“学习任务群”作为教学内容,其中第一个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高中语文最新部编版教材中也增添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单元,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当前《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没有目标,不够重视;长篇巨著,兴趣缺乏;人物复杂,理解困难等教学现状。因此,本文以新课标为理论指导,以《红楼梦》人物形象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寻找新的教学策略,期望提高《红楼梦》整本书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组织学生有效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和研讨的基本前提,是语文教师首先自己必须真正读懂、读通《红楼梦》。然而,相当多的教师实际缺乏对《红楼梦》的鉴赏力,无法真正承担起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艰巨任务。目前学界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所提出的建议,主要集中在方法指导、任务以及活动的设计等技术性层面,而对教师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问题则严重忽视。语文教师要高质量地完成《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任务,必须首先自己爱读、读懂、读通《红楼梦》,同时还需要通过阅读一些红学研究著作,来帮助自己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原著,切实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与专业水平,这样才能高质量地完成《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让人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胡文彬的《红楼梦人物谈》从一个新的视角,抓住人物具有个体特性的“情态”,用相对精短的的篇幅,评析了《红楼梦》里60多位人物形象,列举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多样性,揭示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心理活动基础,分析了红楼人物情态与肢体语言相映成趣的关系,阐明了红楼人物情态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为《红楼梦》人物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红楼梦》是高中阶段要求学生阅读的文学类著作,有着极为独特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小说情节,但其叙事框架之庞大、人物关系之复杂、呈现主旨之多元、包举内涵之丰富都让人望而却步,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通过厘清人物关系、把握情节发展、梳理主旨脉络、赏析叙事艺术的方式探索出一条进入"红楼之梦"的明晰路径,窥探曹雪芹和后续者耗费毕生精力构建起的"红楼世界",进而掌握长篇小说的阅读方法。本期栏目,来自曹杨二中的施佳颖老师将会带领大家一起阅读《红楼梦》,走进《红楼梦》。  相似文献   

6.
如何引导学生对《红楼梦》进行整本书阅读,从何处下手进行整本书阅读,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些问题是语文教师着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前必须思考的问题。可从《红楼梦》第三回入手,把视线聚焦于林黛玉初入贾府时看到的布局、院落和楼阁器物等描写上,引导学生细致解读《红楼梦》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意义,从环境中感受人物的特点及贾府暗藏的波谲云诡,从而为学生进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罗蕾 《成才之路》2021,(1):42-43
部分语文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只重视课内章节的讲解,忽视全书的把握.针对这种现象,文章以《水浒传》的整本书阅读指导为例,尝试从"人物分析"的视角,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全面而立体地感知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情感,并以人物经历和情感变化为线索,理清情节发展脉络和故事发展进程,以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和学习环节,整本书阅读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学习形式。《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瑰丽的文学巨著,组织学生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是新教材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利用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去阅读《红楼梦》原著,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的深刻内涵,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焦平 《语文知识》2014,(10):69-71
在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以写促读”的方式来完成。这个“写作”过程,其实也是将归纳、领悟的《红楼梦》“阅读成果”转化为学生理解与表达的过程,最后用语言文字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强化了对《红楼梦》语言与思维的训练,也深化了对《红楼梦》内容的理解。我长期坚持用“以读促写”的方式引领《红楼梦》阅读,实现了有序、自主地建构《红楼梦》人物体系与情节体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杨大忠 《学语文》2023,(4):18-21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既要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要注意教学对象的差异。师生课后探讨是深度理解《红楼梦》的重要手段,探讨集中于三个主体方向:探究细节内涵,丰富人物形象;质疑传统观点,开展学术争鸣;立足前人观点,提出自我见解。基于整本书阅读的《红楼梦》课后探讨,提升了学生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对教师也提出了极高要求。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是要完整地阅读小说原著。教师应确定阅读的目标内涵,高屋建瓴地构建阅读体系,设计阅读学习的任务要求,有计划地开展阅读研讨,并在过程中给出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鲁春玲 《贵州教育》2022,(17):17-18
针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设计策略,笔者从把握人物关系、体会人物性格、品味日常生活、鉴赏诗词、设想人物命运、体会主题六个方面来设计《红楼梦》研究性学习课题,同时让学生自主选题与拟题进行研究,最后形成思维导图、小论文、文学评论、研究报告等研究结论,从而构建起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和思维体系。  相似文献   

13.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将《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的指定书目,从教材层面设置了六项阅读任务。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既要读有关整本书阅读的专业书,储备一些合适的阅读理论、方法,也要读与"这一本书"阅读相关的书,了解前人在这些问题上的思考抵达的深度和高度。在此二者基础上才有可能理解、分析,才有能力去设计活动,让学生阅读之后,真正获得阅读整本书的门径。  相似文献   

14.
肖杨 《湖南教育》2020,(8):17-19
<正>因着新课程标准的修改和各地新教材的使用,我开始思索:如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任务群中展开这一轮的《红楼梦》阅读教学实践?我把这次阅读定位为"青春阅读",同时,借鉴西方心理科学的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将主题确定为"红楼解梦文化主题阅读",也就是"青春人解青春梦"。其一,青春故事,批读私享。用批注法读《红楼梦》,首先要选定版本。除了人民出版社的原著,我们还推荐了《脂砚斋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要贯彻新课标精神,还应汲取已有的经典阅读教学的经验。作为复杂大文本,《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对高阶思维与深度学习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培养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教授相应的阅读方法,只有在真实的阅读中才能达成。《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宏观与总体的把握,关注通识性与共识性的理解,重在基础,重在常识。在教学上,要尊重整本书阅读的规律,尊重《红楼梦》的文本个性,在满足公共教学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16.
<正>这是新的课型,到底怎样做才有好的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积累总结经验。统编初中语文的"名著导读",每册指定必读2种书,三年一共12种。这也是"整本书阅读"。高中教材原来也考虑读4部以上的名著,后来考虑高中的学业负担重,还要面对高考,就把阅读的量减少,一共才读2部——《乡土中国》(费孝通)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是作为"任务群"专设2个单元的,都安排在必修。教材中的"整本书阅读"设计是提示性  相似文献   

17.
正整本书阅读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促使学生对优秀文化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提高文化品位。这就要求学生大量阅读。以课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为例,若学生能结合《巴黎圣母院》整本书的阅读,那么定能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18.
吴泓 《语文学习》2021,(1):29-35
一 红学家、北京大学张庆善教授说过这样一段话:"《红楼梦》是我们这一辈子一定要读一读的书,或者说我们一辈子如果没有读《红楼梦》,如果不认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红楼梦》中的人物,如果不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那将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1]如今,《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单元选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那么,...  相似文献   

19.
针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陷入低效的困境,结合多次教学实践,提出以统整戏曲元素的方式来激活《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程的新尝试。以定调悲剧来梳理情节脉络,以品析唱词来理解人物性情,开展对比阅读,并演绎有创意的短剧以增强深度体验、拓展表现空间,这是抓住戏曲与小说的审美共性的合理教学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针对教材设置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六项阅读任务的第一项,探索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的操作路径,即绘制小说人物关系表,透过人物关系进行人物性格研究,为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