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吉辰 《语文知识》2005,(12):14-14
“雎”是形声字,从“且”得声,读作jǖ,在古籍中多用于人名和鸟名。《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是一种水鸟,古时常用来比喻女性。 战国时有两个人,一个叫范雎,也写作“范且”,或误作“范睢”,《战国策》中有他  相似文献   

2.
<正>声音让画面有了韵律感电影剪辑上,有种制造悬念的特别手法:在画面尚未播出时,先放出未来情节的配音,诸如撞击声、炮火声、暗器声或开门声,声音一旦响起,立马就能抓住观众的耳目,让人全神贯注地投入下面的剧情中。其实,文学作品也可以用这样"先声夺人"的手法来展现。比如《诗经》中《国风·周南·关雎》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的"关关"是象声词,又叫拟声词,它模  相似文献   

3.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周南·关雎》这是一首远古的情歌。这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开篇。这是所有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诗歌,南宋大儒朱熹却说其"文理深奥,如《乾》《坤》卦一般,只可熟读详味,不可说"。  相似文献   

4.
<正>"美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可以是阴性,也可以是阳性。可以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可以似燕颔虎须,光射寒星。无论是阴柔还是阳刚,都可以称其为美人。值得注意的是,单纯的阴柔与阳刚往往是不够的,在审美标准与接受心理上,阴阳必须是融合的。中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美人形象的作品,可以以《诗经》为代表。《诗经》对淑女的描写常以"水"为背景。《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相似文献   

5.
在陕西关中东府合阳县黄河边,因为三门峡大坝拦河截流,造成一带湿地。湿地现出一眼涌泉,于是有舆论认为此即为《诗经》首篇之"河之洲"。本文即从周、召分地起论,再细说关雎鸟和荇菜的产地,明辨了此处并非《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河之洲"。  相似文献   

6.
在陕西关中东府合阳县黄河边,因为三门峡大坝拦河截流,造成一带湿地.湿地现出一眼涌泉,于是有舆论认为此即为《诗经》首篇之“河之洲”.本文即从周、召分地起论,再细说关雎鸟和荇菜的产地,明辨了此处并非《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河之洲”.  相似文献   

7.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成白话,就是:“关关和鸣的雎鸠,并栖黄河的沙洲。娴静美丽的姑娘,是公子的好配偶。”(吴宏一语译)这是《诗经》的第一篇〈关雎〉的第一章,也是受过教育的国人都能琅琅上口的诗句。它是什么意思呢?汉代的儒者多从政教的观点立论,有的说它是赞美文王的教化、后妃的美德;有的说是讽刺康王好色晏起,不上早朝,具有劝诫的意思。宋代以来,开始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祝福贵族新婚的诗歌,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情歌,描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这里我们可以注意到,宋人看《诗经》和汉人已有很大的不同,似乎已经从政…  相似文献   

8.
《诗经·关雎》篇之前,有一段序言,我们通常称之为《毛诗序》,其曰:“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其后无论是郑玄的笺,还是孔颖达的疏,亦或是朱熹的僻集传》,大体上都是秉承着《毛诗序》“后妃之德”的立论宗旨去解读《诗经·关雎》思想内涵.然而,近代以来,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一大批受西方文学理论影响的著名学者对“后妃之德”接连发难,余冠英先生《诗经选择》和闻一多先生《风诗类钞》不同意《诗经·关雎》是关于“后妃之德”的“附会”之说,认为它仅仅是一首民间自由情歌,此说影响甚大,深刻影响了人们对《关雎》篇的理解.本文主要从先秦的“隐语”传统、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文献资料等方面对”后妃之德说”的合理性做出阐释,力图接近与还原《诗经·关雎》立意宗旨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女生形象     
“悦”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摘自《诗经》。雎鸠是黄河岸边的一种候鸟,“关关”是它那深情的呼唤。  相似文献   

10.
河边的爱情     
今天读来,《诗经》真正活下来的诗是那些爱情诗;而阅读《诗经》中的爱情诗我发现了一个动人的情节:这些爱情大都发生在河边,爱的歌咏有很多都同河流与河水有关。那首开宗明义且家喻户晓的《周南·关雎》写的就是河边的爱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当然你可以说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一种  相似文献   

11.
在成千上万的方块汉字中,有一些形体十分近似的字,极容易读错用混,需要特别留意分辨。本文要说的“睢”和“雎”,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三百篇  相似文献   

1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作品以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儒家重要经典《诗经》的首篇"关雎"为音乐素材,借助于中国古代传统四言律诗的诗意背景,通过吟诵般的人声演唱与富于律动的弦乐演奏,交相辉映、相互帮衬,将独特的创作构思巧妙地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本文通过音高、织体、结构、音色等音乐要素分析入手,从作品的技法特征、文化内涵到创作理念,用"综合"的分析模式对作品进行全方位阐释,以期在当代"新音乐"作品分析上补充一个详细的个案,并为音乐创作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2006,(23)
★让人动心的爱★有诗为证: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周南·关雎》)小编点评:在《诗经》时代,对男女交往的限制还不是很严格,男女之间相处少了很多禁忌,由此我们在这些诗作中看到很多质朴的爱情,这些完全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歌中大胆地表露出了对美丽女子的追求,这种执著的纯真之恋,千载之后,依然不减其美,依然动人心弦。有诗为证: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  相似文献   

14.
谈及《诗经》,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其中或许有偶然性,但也一定存在必然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雎》很好地诠释了人性,同时又对人性有引导价值。从诠释人性的角度来看,《关雎》所描述的是男女之间的情爱,其所用的"兴"的写作手法,以雎鸟之合鸣演绎了君子与淑女之间的美好感情。应当说这种感情是人最朴素甚至是最原始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诗经·关雎》的第四章和第五章,有的人认为是写小伙子彻夜不眠时间生的幻想,清人姚际恒则说此两章是借"荇菜"既得而"采之"、"之",以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细想起来,这两种说法,均有不合诗意的地方。第一章借雎鸠友情和鸣、呼唤伴侣为兴,喻成年"君子"(或"淑女")到了该找(或嫁)"淑女"(或"君子")的时候,故而好配偶。此"君子"利"淑女"的"这",在区别于雎鸠发情寻求伴侣的动物性之后,实质上反映了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也是最动人的一幕,它是对人类文明在普遍意义上的概括。因此,第一章在全诗中起了统摄全诗,营造气氛的…  相似文献   

16.
名物、制度的考证、索解,对于古典诗歌情感意蕴及审美趣味的体悟、把握,甚为关键。笔者通过揣摩原作、排查旧说、比附兴体,窃以为:《诗经·周南·关雎》中的“雎鸠”,就是古往今来人们常见的一种水禽——大苇莺。  相似文献   

17.
风流百世诗三百,文采千秋事万千。翻开《诗经》,一条清澈的河流蜿蜒而过,无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对心爱女子的思念追求,还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对爱情难得的惆怅迷茫,有名无名的河流旁,上演了一幕幕爱情的悲喜剧。追寻流水的足迹,穿越诗经的画廊,走近《卫风·氓》,足以探访远古的诗情与爱意,领略先贤的美丽与哀愁。  相似文献   

18.
比兴手法是诗经六义之二 ,朱熹的《诗集传》云 :“赋者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 ,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兴手法是诗经的固有特色 ,关键在于运用得是否贴切。如果二者恰当结合 ,更会使诗歌既有比的鲜明有力 ,又有兴的若隐若现 ,取二者之长 ,避免了直露 ,没有韵味 ,又避免了上下文之间的捉摸不定。下面举几例作具体分析 :《雎鸠》中“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以诗人眼前所见的自然景物起兴。“兴者 ,先言他物 ,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本诗先言的“他物” ,是雎鸠在洲中的关关鸣叫声…  相似文献   

19.
《关雎》是《涛经》的首篇,也是《涛经》爱情诗的代表之作。这首诗以水鸟的歌唱起兴,重章复沓,回环咏叹,渐次深入地写出了一个男子对—位姑娘热烈而又质朴的相思之情。其首章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象声词,鸟和鸣声。汉毛亨传云:“关关,和声也。”宋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序》:“凡雁凫之类,其喙扁者,则其声关关。鸡雉之类,其喙锐者,则其声(唯鸟),此天籁也。雎鸠之喙似凫雁,故其声如是,又得水边之趣也。”雎鸠,旧说皆以为鸟名,然其究竟为何鸟,则千百年来异说纷出,未有确诂。  相似文献   

20.
《诗经·周南·关睢》无论从形式方面或从内容方面来考察,我觉得似有错简。现在,为讨论方便起见,不妨先把原诗移录在下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