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在写作过程中,情感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学生基于个人化的情感进行书面表达,可以为写作内容增添真情实感,提高可读性。但是,就当前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言,语言空洞、情感淡薄、为文造情等情况普遍存在。教师作为写作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要注重对学生实际学情的把握,明确当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调整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能力,注重以情感为线索,激活学生的情感因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情感,学会正确的情感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2.
情感表达在高中抒情散文写作教学中具有核心意义。情感不仅是抒情散文的灵魂,同时也是高中生实现自我认知与反思成长的关键通道。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传递和深化抒情散文写作中的情感表达,可以借助以下写作教学策略:建立情感真实性与生活再现之间的双向联系;激发学生探索复杂性情感或动态性情感;绘制情感镜像以实现与读者的共情。  相似文献   

3.
正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要倡导积极向上的写作心态,引导学生倾诉真情。教师要注重写作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养成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整合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以情润心(一)教师要让学生在写作中结合已有的情感体验,感悟迁移,人情、移情、冶情,培养写作审美能力。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但从学生情感养成角度来看,除知识的传授外,还要把  相似文献   

4.
姬爱芝 《考试周刊》2010,(17):63-64
情感因素在作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诱导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使学生有感而发,抒真情,写真事,吐真言,以情导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丰富生活体验,生活即作文,以情育情;用情感激励,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学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写作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一篇作文无论好坏,从选择素材、加工运用、拟稿表达直至修改定稿,都倾注了学生的思想感情,是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一种艰辛的劳动。所以,教师在作文批阅中不但要有指导性,而且要充满情感。作文批语要富有情感魅力、鼓励魅力、创新魅力,以情诱情,以情激情,促进他们写作的积极情绪,使他们乐于成文,善于写作,尽享作文所带来的成功喜悦。  相似文献   

6.
写作是人表达情感的一种真切需要,所谓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学习写作是学生情感体验、形成和表达的重要过程,对人的终身发展和学会做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性格等定型的关键阶段,初中学生的写作开始趋向于为情而作,因此初中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要以培养人的情感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7.
写作是用文字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要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从引导和培养学生用笔来表达和抒发情感开始。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自然、家庭与社会环境中,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同情感,都会有抒发自己情感、发表自己意见和观点的愿望与冲动。以情激趣,以笔抒情,把作文当成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方式,是激发学生的抒情冲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情感因素的培育和养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育主体必要的情感能力素养,加强教育对象敬畏、责任、移情等相关情感能力的培育,以情育情、以知育情、以境育情,实现思想品德的内化,最终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情感教育是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情感教育常常被中小学的教育所重视,然而在大学的教学中往往被忽略,特别是离不开以情感教育做催化剂的大学写作课,怎样发挥情感教育的效应,寻找到学生学好写作课的最佳接收点,显得特别重要。只有以情育人,以情感作为教学的"知"与"行"的中介,才能达到大学写作课的最高境界——知、情、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自然要关注人的情愫和感受。没有情感的教学活动中课堂只是一个枯燥乏味的空间,培育不出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是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初中历史课堂开展情感教育,不但是落实国家层面的育人要求,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知情合一的教育效果。同时能激活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对历史史实的认知,启迪思维、培养高尚的情操。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教育表达出教师对学生的关爱,通过情感的交流与传递,使学生认同和赏识,并最终实现寓情于教、以教育情、以情育人。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就要求学生能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写出有生命活力的文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习作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做到“以文传情”呢?一、丰富生活体验,激发倾诉愿望“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材可取、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智慧的培养策略,强调在全面素质教育中情感智慧的重要性。介绍了情境激发与文学引入的策略,通过创造沉浸式学习环境和选择情感丰富的文学作品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探讨了通过文学探索与情感体验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强调情感共情的戏剧化实践,如角色扮演,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后,讨论了创造性写作在培养学生个人情感表达和深化理解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写作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所谓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写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在于为情而作,而非为造情而作。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应是人的情感培养和人的终极发展,即以人为本,让学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在作文教学探索、实践中,让学生懂得运用情感方法,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较大的帮助。一、开放师生关系,建立释放情感的平台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要开放师生关系,让学生释放情感。教师不是学生情感的"裁判长",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轻松  相似文献   

14.
写作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通过写作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它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学生通过写作可以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情有所感,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本文通过培养写作兴趣,设定写作目标,以及扩大阅读面等方法阐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合理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和渗透。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酚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然而,反观我们的学生,他们的文章大多情感苍白,空洞无物,无病呻吟,缺乏自己的思想号睛感,学生的自我情感、个性形象严重缺失.造成中学生作文情感严重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语文教师而言,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教师指导的学生作文追求“模式化”、“文学化”,忽视了“物以情迁,辞以情发,为情造文,有感而作”的写作规律.于是,学生作文,多的是条条框框,少的是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写作心理,从动情、入感、悟味三方面入手,为情造。即全面调动学生的情感、情趣、情致,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敏锐;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自觉营造写作心态与环境,发挥写作的潜能;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再创造,感悟章的韵味,激发学生投身写作的热情。其中,唤发情感是基础,营造心态是保证,感悟韵味是根本。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写作,是由观察到思考再到表达的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是就事写事,从中体会不出小作者的写作情感,文章读起来干燥无味。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羹隋实感呢?笔者做了以下几点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一篇文章的写作,是由观察到思考到表达的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是就事写事,从中体会不出小作者的写作情感,文章读来干干巴巴。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笔者做了以下的有益尝试。  一、以教师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由于情绪具有感染性特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都会互相感染。而教师的情绪对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  相似文献   

19.
培育教师的情智素养是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的重要支撑,是对学生情智和谐发展的有效促进,是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涵。培育情智素养体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调控性、期待性、感染性等特征,包括情感投入、专业积淀、情智表达、教学机智等要素。培育教师情智素养的有效策略有:尊重学生生命;优化教学情境;点燃思维火焰;活化教材资源。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在“表达与交流”这一部分中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造情。”较之1996年和2002年的大纲,新课标对当前的作教学的指示,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语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让学生从“假话、空话、套话、为造情”的写作痼疾中走出.真正做到“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有实践才有发言权。依据新课标的理念,我设计了一次作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