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里,有一部分副词可以修饰否定结构,有一部分副词只能修饰否定结构,有一部分副词不修饰否定结构。对副词的这几种用法,本文试分别加以描述。 一 可以修饰否定结构的副词 我们收集了204个常用副词的语言材料,在这204个副词中,大约50%的副词可以修饰否定结构。这些副词修饰否定结构时,根据它们修饰的否定结构所含的不同否定词,有以下诸种情况,下面我们按否定词的音序分别描述。  相似文献   

2.
曹凯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125-128
普底仡佬语绝对程度副词与中心词存在三种语序关系:副词后置型、双副词型、副词前置型。副词后置型是仡佬语固有的语序,而双副词型和副词前置型则是语言接触促发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赵兵 《现代语文》2009,(9):95-97
在语言使用中, "否定"是对现实或意愿的否定性表达,是习见的一种语法意义,存在于各种语言与方言中.但在不同的语言和方言中,所使用的否定词及否定表达方式往往不尽相同.安徽无为蜀山片方言的否定词和否定表达方式既有普通话的共性,同时又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特色.本文就此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东北方言作为与普通话最为接近的一种方言,其中一些词的使用方法虽然与普通话有相同之处,但仍具有一些特殊用法。东北方言中"的"除与普通话有相同用法外,还可以与否定副词"不、别"、疑问代词"咋"组成常见搭配,其意义和用法具有特殊性,与在普通话中的用法不同。"的"在东北方言中的使用,体现出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使东北方言在表述上更加简洁。  相似文献   

5.
王东  罗明月 《天中学刊》2010,25(3):103-107
河南罗山方言中的副词"搞搞儿"和"搞下儿"比较具有方言特色,可以根据其表达的意义分为两类:一是表示动作经常发生;二是表示动作不经常发生.这两个副词的用法既具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不少差异.二义相反而兼统同一句中,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代汉语中称为"反训".前人研究"反训"多从古籍中搜寻例证,很少关注方言中的活证据.对罗山方言中的"搞搞儿"和"搞下儿"这两个副词的研究,不仅能为中原官话的研究提供资料,同时也为汉语"反训"现象提供方言中的活证据.  相似文献   

6.
探讨贵州黔东南方言有别于普通话的一些特殊语法现象。词法方面包括重叠,词缀,以及某些代词、量词、副词、介词、语气词的用法;句法方面包括"遭"字句,"把"字句,"得"字句,差比句,疑问句,以及特殊语序现象。  相似文献   

7.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否定词的用法,如它在句中的位置等,有许多差异,因此在翻译时往往需要变动否定词或否定对象的位置。本文就英汉两种语言中否定词的位置,否定对象,否定范围和一些表达习惯进行分析,并举例阐述了英汉对译中使用否定转移的必要性。它将有助于英汉对译中的理解和表达,有助于纠正翻译中的第三语现象。  相似文献   

8.
湘方言中有一个特殊的语气副词"连",它只分布于否定句中,意义大体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一点儿也、根本、压根儿",可视为一个否定强调标记。在句中,"连"一般直接居于否定词之前;也可居于可能补语、状态补语的否定形式之前。  相似文献   

9.
苗语黔东方言否定词大致有a~(55)(没/不)、pi~(22)(没/不)、?u~(35)(别)、to~(44)(没/不)等,其情态也有所区别。有些否定词可结合成复合型否定词,如a~(55)pi~(22)(没有)、?u~(35)pi~(22)(不要)、pi~(22)to~(44)(不/没有)及a~(55)?u~(35)pi~(22)(别)等。复合型否定词的语用重心趋向于后置音节。在否定的辖域上,有局部否定和全量否定两种类型,局部否定通过否定词的位置和焦点信息来表示;全量否定是用对"小量"或"疑问词"的否定来表达。在移位选择上,一般动词中,否定词可移位,动词两侧可以有否定词的存在,有辖域的区别;猜测、想象类动词,主观性较强,否定词只能居后。在句法上,?u~(35)位于句首,仅表主观否定;to~(44)处于句末,既是否定标记,又是疑问标记。  相似文献   

10.
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用法,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韩语的语序虽然和中国不尽相同,但韩文的汉字和语法却与汉语极为类似。通过多年在韩国的汉语教学经验,当把韩国语翻译为汉语时,会发现韩国语中否定副词的使用对汉语否定副词的使用有参照作用,即"不"和"没(有)"的使用上可以以"时间点"和"时间段"来界定。具体来说,"不"否定的是一个"时间段"的持续情况,而"没有"否定的是一个"时间点"的情况变化。  相似文献   

11.
安仁方言常用的否定词有"冇"、"曼"、"不",否定名词性成分通常用"冇";否定谓词性成分通常用"曼";对主观的否定通常用"不"。同时"曼"还兼表"不"的功能,可以表示主观否定,但在用法上和"不"相比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2.
副词"绝"与"决",在表示否定时,都可以放在否定词"不"前面,作状语。在使用过程中则出现大量混用现象,但通过分析发现,二者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对于二者的探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中,对于"很"与"老"这两个程度副词许多学者都有很深入的研究。东北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老"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与普通话程度副词"老"的用法相同;二是东北方言特有的,与普通话中"很"的意义用法类似,但在许多层面存在差异。本文从程度副词后跟形容词、动词、名词性成分这三个方面来比较东北方言"老"与普通话"很"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3.句子结构 3.1特殊语序 云南方言的句子结构,其句法成分的排列顺序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但在部分地点方言中,存在着一些语序特殊的现象。主要有: 状语后置—— 这主要是语气副词“还”作状语时,为了加强表述的语气而将“还”移至句末。“还”与句子主体之间通常有短暂的停顿。这种句式主要见于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片区。例如:  相似文献   

15.
户县方言的否定式有通常用法和特殊用法:如北京话“V1得V2+V1不得V2”式在户县方言里相应的是“V2得V2”,户县方言“把”字句里否定词通常放在“把”字后边;户县方言的变调定势即否定词在省略了所连带的阴平音节后读作阳平调,变调越势是指否定词在省略了非阴平音节时也变作阳平调;户县方言对于北京话“V不V”反复问句的肯定式回答一般是“能V”,“V得”式一般要和“V不得”用于同一语境。  相似文献   

16.
中古汉语VP-neg式疑问句句末否定词的虚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P-neg是中古汉语反复问句的主要形式,对句末否定词Neg的虚化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文章系统考察中古时期这一语法现象,结论是:1否定式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已经虚化;2带反诘语气副词的反诘问句末尾的否定词一般已经虚化;3选择问句里选择项末的否定词已经虚化;4带测度副词的测度问句末尾的否定词已经虚化;5带疑问语气副词“宁”的反复问句末尾的否定词没有虚化;6除前四种情况,反复问句“VP不”中的“不”没有虚化。  相似文献   

17.
肖亚丽 《现代语文》2015,(2):50-52,2
黔东南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副词"本、多、很"的用法不同于普通话,也不同于其他西南官话。这些特殊用法是语言接触过程中产生的语法演变现象,演变机制为语法借用和语法复制。  相似文献   

18.
《商君书》是先秦法家的一部重要文献,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语言面貌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但古无注疏,治者颇鲜。本文将对《商君书》的否定副词"不"的用法进行分析,力图为上古汉语的否定副词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19.
1.“没”和“没有”对立 柳州话属于北方方言。柳州市位于广西中部,是北方方言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最边远的地区之一,与这种边远的特征有关,柳州话产生了好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否定词的情况便是一例。柳州话的否定词主要有下面四个: (1)没(副词,意愿性否定) (2)没有(副词,事实性否定) (3)没有(动词,存在、领有性否定) (4)莫(副词,祈使性否定)  相似文献   

20.
德语和中文的表达式中都有很多表示否定的方法,可以通过句子语气重音,可以通过疑问代词,当然也可以通过否定词.本文,笔者主要写的是关于用否定词来实现否定,并且将眼光主要集中在最基本、最简单的一个否定词"不"上.德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所以,尽管都有否定词"不",但用法也是千差万别.德语上,笔者从语法角度入手,列举了"不"起否定作用时候在句中的位置以及其在不同位置表示的不同语义.对于汉语,则是更多地从语义的方面,观察有哪些词类可以用"不"来否定,那些则不可以,并且是否有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