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向"精准知识"的习作教学,通过面向文体类型的习作知识开发,使习作课堂"一课一教",让儿童"一课一得",让教师不仅做习作教学的"组织者",更真正担当起习作教学的"指导者"的角色,从而有力提升习作课堂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2.
低年级习作启蒙对儿童更高学段的习作,甚至是一生的写作态度和习惯都有很大的影响。在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中,追求"简单易行"的写话方式,让写话内容富有"儿童趣味",围绕"能力生成"达到写作目标,就能更好地激发儿童言语生命动力,优化儿童习作生态。  相似文献   

3.
要解决当下习作教学问题多、效果差的现状,"童化作文"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改进:通过构建功能语境激活儿童的写作动力,借助相似唤醒让儿童发现更多的写作内容,开发精准知识让教师的教学更富技术含量,坚持多维评价让习作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只有这样,习作教学才能真正激活童心,走向生活,促进儿童言语和精神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们已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习作教学中的"微活动"应运而生。我们尝试着,力求让"微活动"成为儿童的习作"素材制造机",成为提高儿童习作水平的"小确幸"。本文从"微活动营造微环境""微活动触动微性情""微活动唤醒微表达"三个角度阐述"微活动"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让"微活动"成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小确幸"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5.
"儿童的江湖"是儿童精神和文化世界的隐喻。"童化作文"本着对儿童立场的充分认知和尊重,为解放儿童言语生命的使命而来,为发展儿童的言语生命而教,让习作教学中的儿童变得主动,让习作教学的过程变得生动,让儿童的言语走向灵动。  相似文献   

6.
<正>当下中小学写作教学一个根本的弊病就是回避写作的"语用"本质,让儿童对空说话,说空洞的话。在教学中,只考虑如何将"教"的内容(包括知识、方法)体现在儿童习作中,以实现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整个写作过程儿童始终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言语状态。而"功能性写作教学"鼓励儿童将写作当成一种"语用"手段,让写作内容作为一种交往载体,引导儿童努力用"教"的内容来支持和实现自己的言语交往目标。传统的写作教学始终将每一次写作当成"学习",更当成获得写作技能的一种必经"途径";而"功能性写作教学"坚持让每次写作成  相似文献   

7.
民族传统文化在儿童精神世界中面临"断链",作为守护儿童精神的习作教学,应当自觉消除课程建构中的"盲点",视传统文化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视传统节日为重要的教学平台,开发和架构起富有民族气韵的习作课程体系,让儿童在感悟、体验、表达等习作活动中,融入到民族文化的长河,担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儿童英语言语素养的形成是儿童英语听说读写协调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尤其应重视被遗忘的"英语写作","英语写作"表征着儿童的英语"言语素养"。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丰富儿童的"英语阅读",丰富儿童英语的"写作形式",让儿童在对彼此"英语习作"的对话评价中获得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正>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理应关注儿童的言语意识和言语能力。从言语生命潜质来说,每一个儿童都是天才。作为一个有责任的语文教师,要不断地促进儿童主体的言语觉醒,让他们获得自己的言语自觉和自信。1.自我言语的觉醒,让儿童的习作映射童年的自由。周一贯老先生说:"我手写我口,童年谈童心。"教师要努力养护好儿童言说的兴趣和个性,让他们有话想说。我班有一本《每日小记》,让学生记录每天最值得珍藏的事情,我只要求学生写三五行,让他们觉得这不是一项作  相似文献   

10.
雨果曾说:“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在日常的习作教学中,我们有多少时候、用了多少精力让习作成为还原儿童精神的心灵解放的活动?可能更多的时候,我们将习作教学演化为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写作规范,使习作在学生那里堕落为一种没有情趣和意味的机械生活。因此,尽管我们竭心尽力,但换来的仍是学生习作热情的萎缩。有人曾尖锐地指出:为何我们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相似文献   

11.
儿童习作的应然状态是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在其中自由生长,诗意栖居,而实然状态是习作中"茫然无我、呆头呆我、虚情假我、似我非我"等问题普遍存在,儿童"自我"的缺失导致了习作与儿童生活和生命的隔离。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便是要唤醒儿童习作的"自我场",即:唤醒儿童"本能的缪斯"、情感的体验、自由的表达,归还儿童生活在场、阅读在场、习作在场的权利,让儿童的习作彰显教育原生态的活泼泼的"自我"。  相似文献   

12.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本习作设计把“吹气球”这一游戏活动引进作文课堂,让学生在玩中说,在玩中写,减少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喜欢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感受活动趣味,并适时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正确以口头语言表述,再变成文字,使三年级习作能随容具体,生动有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传统文化在儿童精神世界中面临“断链”,作为守护儿童精神的习作教学.应当自觉消除课程建构中的“盲点”,视传统文化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视传统节目为重要的教学平台,开发和架构起富有民族气韵的习作课程体系,让儿童在感悟、体验、表达等习作活动中,融入到民族文化的长河,担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生活纪实"习作教学就是用儿童的心灵去阐释,用儿童的视野去观照,用儿童的生活去构建,让小学写作成为真正的儿童的习作,让童年在学生们的笔下真实地流淌. 我们尝试着对学生进行了"生活纪实"习作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发现,学生们在记录生活的同时,也在享受生活,体验生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思维逐渐缜密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纪实习作成了很多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有效地培养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使得习作逐渐成为学生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说到习作教学,不能不提起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他的"作后讲评课"让人耳目一新。管建刚老师的每一节习作讲评课都是"班本化"的教学。他从学生习作的言语现象中提炼出言语学习内容,加以归纳、整合,典型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习作讲评课堂上展开言语学习,提升言语技能。  相似文献   

16.
正儿童习作的根本旨趣是解放儿童的"本质力量",让儿童在"成事"中"成人"、"成文"。因此,儿童习作必须从狭隘的书本中挣脱出来,走向广阔的"生活田野"。"田野"是儿童习作的生命之所在。在"田野化习作"中,儿童关注生活、体验生活,表达自我对生活的体认、发现,放飞自我的生命,探寻自我的心灵,完善自我的人格!一、田野化习作:表达儿童生命的田园牧歌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教学对象是儿童。著名教育家卢梭曾经提出:一切教育活动应该以儿童为本位。无论如何,将教育的视角定位于儿童本身,是对教育事业的尊重,更是对孩童个体生命价值和尊严的尊重。而小学生的习作创作,就是言其心中之所想,表心中之所思,是一项呈现自我、展现自我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就卢梭的教育理论与小学习作教学相连接,就意味着小学生的习作创作应该以自身的生命质态为视角,呈现属于本真自我的"生本作文"。一、让主体表达走进学生习作生活是一切艺术的创作源泉,小学生的习作创作也不例外。唯有  相似文献   

18.
<正>习作教材是小学习作课程的主要载体,是习作教学不可或缺的基本训练内容。但是这毕竟是教材编者为了教学而"制造"出来的"作文教学文体",在客观上与适合儿童的"具体而微、灵活多变"的"现实文体"存在着必然的差异。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作文教学文体"有着必然的存在价值,但是植根儿童文化场域、适合儿童言语和精神发展的"现实文体"也不可小觑,也应当成为习作课程中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甚至还可以成为一种改善和变革  相似文献   

19.
正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教师挑剔、指责的多而鼓励少的,以考试的需要和自己的好恶为标准的评价,使学生习作本上"满目皆红"、"遍体鳞伤",使原本存在畏惧心理的学生"雪上加霜"。如果教师变换评价的方式,以一个朋友的身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不仅能促进学生正确认识习作要求,增强写作自信,保持对习作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习作的愿望,提高习作水平。一、让学生在习作评定中感受成功的欢乐儿童心理学指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即  相似文献   

20.
正多年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费时低效;学生作文感到如同老虎吃天,无处下爪,只能咬笔杆子。细细琢磨我们会发现:除了学生的因素外,其实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尊重儿童的劳动成果,没有让儿童享受到写作应有的快乐,未能激发出儿童作文中的"主动发展"性。儿童习作缺少展示的环节,失去了成就感,因而少了激励、少了主动发展的刺激。在多年的习作教学中,我从以下三方面做了尝试,觉得效果较好。第一,放声朗读,读中自改。习作完成后,要让儿童对着同伴、父母、教师,像诵读课文一样朗读自己的习作,以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