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能"默"守成规 墨翟,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宋国人,后居鲁.曾做过宋国的大夫.他的生平事迹,史无记载,自称"贱人",属于社会下层的士.他有较丰富的手工业生产经验,是制作守御工具的能手.因为墨翟善于守城,人称善守为"墨守".后用成语"墨守成规"来形容固守现成的规矩不肯改进.《人民日报》曾发一文《...  相似文献   

2.
"划"地不会为"牢" 传媒期刊《媒介方法》曾发文批评媒体本位主义和保守主义时说:"如果划地为牢,都在被割裂的本地区、本行业打转转儿,那就不可能完成报业结构的调整,不可能成功地发展数字报业,不可能实现多媒体的融合,不可能建成真正有竞争力的新型产业组织."这里的"划地为牢"应是成语"画地为牢".  相似文献   

3.
火中能取粟吗? 17世纪法国文学家拉·封丹有一篇著名的寓言诗《猴子和猫》.说的是一只猴子发现火盆里有栗子,就叫猫去拿,猫取栗子的时候烧痛了爪子,急忙将栗子扔掉,猴子趁机把栗子吃掉了.后来,人们便把受人利用,冒了风险,自己却一无所获比作火中取栗.这就是成语"火中取栗"的来历.  相似文献   

4.
你吃过"密"吗? 人民网《海峡两岸》栏目曾发表一篇题为《搞"台独公投"实为拆除政治门槛》的文章.文章报道了台湾《联合报》:"日前发表社论,指台湾当局搞公'投',实为操弄民粹,意在'台独'."文章中说,《联合报》"在最后以'口密腹剑皇帝新衣'为小标题指出,台当局发动此次'公投'风潮的用心,根本不是在真正阐扬所谓民意,而只...  相似文献   

5.
"卷"跟"券"是两回事 人民网曾刊登一篇《腐败这张网,谁能看得清?》的文章,里面有这样一段话:"现在查处的腐败分子后面这张网上梁王窦太后似的人物不乏其人.可你知道他是谁吗?就算你知道他是谁,你又能把他怎样?你以为你干了件好事,稳操胜卷,可人家表面上说你几句好话,心里可能对你恨得要死."文章中成语"稳操胜券"误写成了"稳...  相似文献   

6.
正同心需合"力"最近从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戮力同心,共克时艰",讲的是当前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新冠状病毒渡过难关。内容很好,只是题目中的"戮"字用的不合规范。1955年由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规定,"勠"作为"戮"的异体字被淘汰掉了。2013年由国务院发布的  相似文献   

7.
正不要出"奇"将成语"出其不意"误写为"出奇不意"的例子相当多。如"人民网·传媒"《编辑人才如何为新出版赋能》:"编辑要‘进一步拓展延伸,使各方面的信息交织在你这一个中转点上,从而出奇不意地、轻松挖掘出新的选题’。"文中出现的"出其不意"却误写为"出奇不意"。"出其不意",语出《孙子兵法·始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意思是趁对方没有防备时进攻。"其",指敌方,代词。"奇",特殊、稀罕,形容词。"其"和"奇",风马牛不相及。将"出  相似文献   

8.
正待价怎么"估"?《论语·子罕》里有这样一段话:"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问孔子:"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出高价的人卖掉它?"孔  相似文献   

9.
"不刊之论"无不"刊登"义"不刊之论"原作"不刊之书",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典范性著作。汉·扬雄《答刘歆书》:"是县(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也作"不刊之典""不刊之笔""不刊之训"等等,意思都差不多。后来多用"不刊之论"指不可更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精当,无懈可击。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证近代之师承,  相似文献   

10.
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结合成语,从学生熟知的成语入手,不但能挖掘学生的潜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讲述文言文教学中联系成语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不孚众望bùfúzhòngwàng不孚众望和不负众望常常被混用。请看网上两例:1沪指深综指不孚众望创新高。2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但由于近来他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孚(fú):令人信服。不孚众望就是不能使人信服,不能达到众人所期望的那样。负(fù):辜负。不负众望就是不辜负众人的希望。这两  相似文献   

12.
1.意义的整体性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或短句。其意义往往并非其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如赴汤蹈火不是走到汤里去踩火,而是比喻不避艰险;阳春白雪不是阳春里的白雪或阳春和白雪,而是比喻高雅的文艺作品;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  相似文献   

13.
正"望其项背"与"望尘莫及"意思正好相反某报一篇报道中有这么一段文字:"生孩子,本是十分隐秘的事,过去是连父亲也不允许在侧的,这回可好,不但父亲可以在侧,而且公开对公众直播。我不知外国有无这种情况,我们的媒体敢想敢干连西方人也要望其项背。""望其项背",项,脖子的后部,意思是能够望见前面人的项和背。表示有希望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中。例如明·周  相似文献   

14.
<正>康熙错用怙恶不悛电视连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有这么一段故事:微服私访的康熙与凤儿小姐在押镖途中遇上一伙劫镖的强盗,双方交手,强盗大败,康熙欲将他们押送官府处置,而自幼行走江湖的凤儿小姐深知,天下盗匪四起,皆因生计所逼,便力阻康熙,并以银两赠予强盗。康熙不悦,怒斥凤儿:你这是怙恶不悛啊!怙恶不悛,是指坚持作恶,不思悔改。怙,依仗,这里是坚持的意思;悛,悔改。例如《宋  相似文献   

15.
正望尘莫及用得毫无道理某出版社的一个责任编辑说: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至于出书的其他环节,就望尘莫及了。望尘莫及意思是望着前面人、马奔跑扬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在他人后面。例如老舍《赵子曰》十七:你由欧阳的一片话,会悟出这么些个道理来,你算真聪明,我望尘  相似文献   

16.
正"淋漓尽致"的误用"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讲话表达得详尽、透彻。淋漓,液体往外渗或往下滴的样子,这里形容畅快、尽兴。例如清·无名氏《杜诗言志·草堂》:"然吾观其前一段叙乱处,叙得何等简洁,便是史公绝妙笔法;中一段描写乱人情景,何等淋漓尽致,便是《三百》惩戒法旨。"汪曾祺《皮凤三楦房子》:"大概是因为通过这些  相似文献   

17.
正"设身处地"与"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和"身临其境"本是两条不同的成语,意思相差很远,但是因为都有一个"身"字,"境"和"地"意思又相近,所以常常被用混。且看从互联网上摘录的两个句子。其一曰:"高清晰度电视形象逼真,有消费实力的朋友可以在世界杯到来之际,把它搬回家,让你设身处地体验世界杯。"这里的"设身处地"该用"身临其境"。其二曰:"只要你身临其境为我们想想,就会同情我们的处境,不会对我们这样求全责备了。"这里  相似文献   

18.
<正>"火中取栗"者并未得利"火中取栗"典故最早见于《伊索寓言》,后来法国诗人拉·封登把它改写成《猴子与猫》。寓言说:狡猾的猴子哄骗头脑简单的猫替它从炉火中取栗子,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的栗子,都被猴子吃光了,猫不但没吃着栗子,还烧伤了爪子。后人就用"火中取栗"比喻冒着风险替别人卖力,自己吃了苦头,却得不到一点好处。例如郭沫若《郑成功》:"我们目前自  相似文献   

19.
正"犯而不校"的"校""犯而不校"语出自《论语·泰伯》:"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意思是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例如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茅盾《清明前后》:"我对于两种人,向来是犯而不校的:  相似文献   

20.
<正>风雨如磐不同于风风雨雨风雨如磐原指风雨像大石头那样压下来(磐,大石头),形容风雨极大。梁启超《中日交涉汇评·交涉乎命令乎》:愁病之躯,斗室独坐,林莽深绕,风雨如磐,豪客枉临,而欲呼救,声嘶力竭,谁则听闻。后多用以比喻黑暗势力的沉重压迫。鲁迅《自题小像》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宗道一《凌青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