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骆殿兵 《教育》2013,(21):38-39
课堂是学生道德养成的主阵地。有品位的思想品德课堂应是有生命意蕴的课堂教学。富有生命意蕴的思想品德课堂,其核心是为"学"而教,逐步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良好的道德素养,更好地润泽和促进生命的成长。其运作要旨是:以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前置学习"为抓手,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尊重学生的原有认识,洞察学生思维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有其价值追求,不同的价值取向,实现不同的培养目标。基于“成长”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其核心是为“学”而教,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以学生“学”的起点为起点,以学生“学”的状态为状态,以学生“学”的进度为进度,以学生“学”的发展为发展,逐步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良好的语文素养,更好地润泽和促进生命的成长。其运作要旨是,  相似文献   

3.
张玲 《广西教育》2014,(5):21+44-21,44
正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出了"润泽的课堂",他说,在"润泽的课堂"里,教师和学生都不受"主体性"神话的束缚,大家能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关系。"润泽"这个词表示一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感觉,"润泽的课堂"给人的感觉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和其节律都是那么的柔和,它以人的生命为出发点,遵循生命的发展要求,不断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引导生命全面和  相似文献   

4.
构建"学本·生命"课堂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一。回归教学原点,革新课堂教学,厘清教育本质,才能构建真正的高效课堂。"学本·生命"课堂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出发点,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让知识与能力共生。  相似文献   

5.
董军 《考试周刊》2013,(27):38-38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也紧紧围绕"语文素养",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课程目标制定的出发点和归宿。可见,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课堂补白艺术的运用不失为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种途径。学生阅读课文绝不只是一种被动的印入过程。在阅读中,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1,(43):21-22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一大山脉",带领学生"登山"的过程,学生能够得到文化的润泽、素养的发展、精神的洗礼,对语文学习有着积极作用。为让学生能够正确且有效的"登山",在山顶之上,品语文风光,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扭转教学方向,要结合新课改下的新理念,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作为"登山"导向。这样阅读教学的方向才能明晰,学生才能够在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以高中阅读教学为研究方向,以阅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探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学本课堂"是一种回归人本性的课堂。建构"学本课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深度思考、探究,积淀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经验。在建构信息技术学本课堂中,技术是基础,思维是核心,创意是特色。教师要牢牢把握这三个关键点,以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目标,建构学本课堂,让学生成为信息化社会中的"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正学生的学习是生长性的,语文课程也是生长性的,这就需要"生长性"的语文教学。"生长性阅读"是在"生长教育"理念指导下,以一种主题性、结构性、统整性、综合性的方式而展开的阅读教学。"生长性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进行阅读审美,更能生长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丰盈学生的语文精神,润泽学生的语文生命。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师生共度的愉悦的生命历程",我想不起在哪里看到的这句话,但是我始终没有忘记过。创造健康适宜的课堂生态,让学生享受生命成长的愉悦,是语文"童心课堂"的教学所归。"童心课堂"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语文教学的中心,呵护童真、激发童趣、牧养童心,给学生生命以关怀、滋养与润泽。那么,如何将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身心愉悦成长的舞台呢?  相似文献   

10.
<正>"生态课堂"是如今教育界比较热门的一个名词,也是很多教师孜孜以求的一种课堂教学境界。它是以生态学的观点来研究课堂教学,以此来建立一种和谐系统化、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是一种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学习习性的课堂形式。现今,学生普遍存在着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低下、人格品质的不健全、不尊重自然、轻视生命等特征,这也正是语文教育中个体生态失衡的表现。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用语文润泽学生的生命?如何打造生态化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师如果真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及其他各方面)素养,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念,引导学生在"大语文"中学习语文,以获取最大成效。具体举措有:向经典学语文,"大阅读"远胜"薄册书";向生活学语文,大课堂远胜小课堂;向心灵学语文,大自我远胜无个性;重实践重探究,大追求远胜求高分。  相似文献   

12.
张嵘 《天津教育》2012,(5):34-37
天津市实验小学教师刘军满腔热情地探寻教育本真,把握教育规律,以涓涓知识清泉滋润学生心田,教滋养学生生命的语文。他的"情趣态作文教学"所追求的课堂是生命关怀的课堂、润泽和谐的课堂、体验穿越的课堂。  相似文献   

13.
构建高中数学"生命课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谋求学生生命健康发展,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谐。以"对数"教学设计为例,探究高中数学"生命课堂"的构建,以设计数学"生命课堂"教学目标为落脚点,注重教学过程中文化的渗透,突出"生命课堂"中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倡导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通向"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任重道远,承载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那么,如何培养这种素养?笔者认为"让学"课堂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灵动而广阔的学习空间,是有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土壤",彰显了语文课堂的"真味"。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和人的生命、生活接触最密切的学科。语文能力是在语文生活和语文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把语文学习仅局限在课本、课堂之中,那是苍白、僵死、没有生命力的。课本和课堂之外存在着丰富多彩、鲜活生动、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语文生活。语文学习应该“跳”出僵化的模式和狭小的天地,投入到“大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中,从而让学生尽情地享受生活、享受学习、享受生命的成长,获得其未来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一、“跳”出语文教材学语文在中国,一套或几套教材几亿学生来学实属世界奇迹。我们在对教材指手画脚的同时,恐怕也难拿出一套最佳方…  相似文献   

16.
班级重组、断层明显等客观原因,感悟语言文字的能级层次不一、语文素养高下不一等主观因素使语文教学很难在教学之间找到水乳交融的契机,找准互学共进的平台.我们只有立足课堂,凸显教学主体——学生的地位,以"学"为"教"之本,才能彰显语文学科"身份". 一、以学习为核心,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以学为本,得益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让学"思想."让学",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既有自己教的必要,也有自己教的可能.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义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让学"的第一层为兴趣使然.对学语文有兴趣,是学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极建构"赏学型"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捕捉文本个性、交流阅读感想、引导自主建构等教学方法都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是润泽师生精神的殿堂.现实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由缺少人情味的、硬邦邦的、干巴巴的关系构成的数学课堂".我们需要的却是"润泽"化的课堂,那种安静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感觉的课堂;那种思维碰撞的、跌宕起伏并伴有不协调声音的、自然的课堂.如何构建润泽化的数学课堂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途径:一、课始:教师的课堂导入是关键在润泽课堂中,教师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教师开始讲话时,不仅能意识到自己该用怎样的言语对待眼前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综合能力、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新时期的可造之材的重要使命。因此开展好语文教学活动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习存在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从而使不少学生不重视语文的学习。而现在一种叫做"裸课"的课堂走进大众视野,它能够为教师的课堂带来不凡的活力,于是语文"裸课"成为广大教师重要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0.
“学习型共同体课堂”的理解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作为学习型共同体的理解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中的新理念,是人们对传统的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批判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观点。"与学生合作的课堂"、"以每一位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润泽的课堂"等观点都为把课堂理解为学习型共同体打下了基础。课堂既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又是一个微观的共同体。把课堂理解为学习型共同体,就是要对过去旧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模式进行批判,建构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本位的课堂教学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