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辑录了教学《石灰吟》的相关资料,供老师参考,以省备课检索之劳。关于诗题《石灰吟》是于谦少年时代的作品。《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石灰”点明了这首诗所吟之物是石灰,为正文奠基。“吟”与“歌”、“行”等相类,是文体的一种,这里可以解为吟咏,也可以理解为赞颂。关于咏物诗,北宋梅圣俞在《金针诗话》里曾经指出:“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毕其象,内外意含蓄,方入诗格。”意思是凡咏物诗总有内外意,外意指外象,亦即所咏之物,本诗即为诗人表明要像石灰一样“清白”,显示了崇高气节和宏大抱负。关于作者作者于谦是一位民族英…  相似文献   

2.
最近听一位老师教《石灰吟》《墨梅》两首古诗,朗读正音、理解字词、感悟诗情,整个教学过程都比较清楚,但课堂气氛始终比较沉闷,学生似乎对所学内容并不感兴趣。反思其中的原因,我发现问题出在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教学古诗词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套路。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理解字义、体会诗情,这样一步步教下来,似乎都差不到哪里去。但凡遇上诗词,大体都可以这么对付。然而,这样忽视文本解读、忽视年段特征、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的教学活动,其有效性实在微乎其微。在苏教版教材中,《石灰吟》与《墨梅》被安排在六年  相似文献   

3.
周乐 《辽宁教育》2013,(11):54-54
最近听一位老师教《石灰吟》《墨梅》两首古诗,整个教学过程都比较清楚,朗读正音、理解字词、感悟诗情,但课堂气氛始终比较沉闷,学生似乎对所学内容并不感兴趣。反思这其中的原因,我发现问题出在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上。  相似文献   

4.
唐有泉 《辽宁教育》2002,(7):99-100
《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诗都是借助对事物的赞美来表达对人的赞美的.《墨梅》,诗人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竹石》通过对"立根""破岩"中的劲竹的歌颂,说明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石灰吟》通过对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清白于人间的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抒发了诗人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5.
《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诗都是借助对事物的赞美来表达对人的赞美的。《墨梅》,诗人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竹石》通过对“立根”“破岩”中的劲竹的歌颂,说明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石灰吟》通过对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清白于人间的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抒发了诗人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诗句表面的意思学生较好理解,而深刻的蕴涵则较难感悟。而学生对“墨梅”“竹石”“石灰”并不陌生,对它们的特点也有所了解。为此,须采取有效方法加强读书指导,通过沟通生活与阅读、语言与形象的联系,让学生在诗句的阅读中得到形象的感悟和情感熏陶,从而使诗句描述的事物形象,象征的人物形象,揭示的丰富内涵,给学生深刻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唐有泉 《辽宁教育》2002,(8):99-100
《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诗都是借助对事物的赞美来表达对人的赞美的.《墨梅》,诗人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竹石》通过对“立根““破岩“中的劲竹的歌颂,说明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石灰吟》通过对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清白于人间的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抒发了诗人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简析 《石灰吟》这首诗托物言志,诗人以石灰自比,在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同时,更以此来表现自己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难的精神,抒发诗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进而表达自己不屈不挠、坚守高洁情操的信念。这首诗语言简明、生动,通篇洋溢作者磊落刚直的英雄正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诗作者于谦,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虽官至少保,但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石灰吟》这首诗正是诗人生平、人格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8.
教材:“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一、疏言:理解大意 1.导入解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冕写的《墨梅》,体会到了墨梅的纯洁、高尚。在这首诗中,诗人这样赞颂墨梅(学生接背)——“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把迷人的清香与纯洁的品质留给了人间。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首赞美石灰的古诗《石灰吟》。(屏幕出示全诗,教师范读。)  相似文献   

9.
石灰趣事     
《科学课》2007,(11)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我们几个伙伴一起到外面玩耍,来到一处建筑工地,正碰上建筑工人往一个方形池子里倒石灰。同伴王人可不由得背起最近学的《石灰吟》这  相似文献   

10.
明朝爱国将领于谦有一首著名诗作,题为《石灰吟》,诗文如下:“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吟物诗,通过描写石灰的制作过程,表达了诗人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我们要学习古人的这种精神,歌颁这种高风亮节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1.
曾听过一位老师讲《石灰吟》一课。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了“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之后,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  相似文献   

12.
灵动的拟人     
吕红霞 《少年读者》2008,(12):35-36,46
“粉骨碎身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选自《石灰吟》)“冬天过去了,春天已经把窗户推开。”(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相似文献   

13.
一于谦(1398—1457),明代浙江钱塘县(今杭州)人。幼年勤学,十五岁就考取了秀才。他很仰慕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为人,书斋里曾悬挂文天祥的画像,他在“画赞诗”里写有“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死,弗苟而全”等辞句,反映出他在年轻时就把自己品德修养的水平,指向祖国历史上第一流英烈人物。这时候于谦还曾写下《石灰吟》和《詠煤炭》等诗。用隐喻的手法来寄托他的雄心壮志。如他在《石灰吟》里写道:  相似文献   

14.
在我校举行的"东陵之春"大型教学研讨活动中,笔者执教《石灰吟》三次,可谓"三遇于谦"。每次相遇,都是与古诗、诗人的精神邂逅。第一遇——断裂:物就是物,人就是人【教学设计】一、解题导入,导入新课朗读课题。吟,古诗的一种体裁,有吟诵、赞美之意。  相似文献   

15.
在实施语文课程式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充分发挥好课后习题中的一些探究性题目、讨论题目的价值外,还应注重从教材中挖掘探究资源,以充分发挥和开拓教材的资源价值和研究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一、在学科知识的交叉处挖掘探究资源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材内容涉及的知识面极为广泛。鲁迅《社戏》中“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正描述了物体相对运动的原理;《死海不死》中的人在死海中之所以“不死”,是因为人受到的浮力大于人本身的重力;于谦的《石灰吟》巧妙地“说明”了石灰的各种属性(固态、…  相似文献   

16.
先把知识短文《谈谈诗歌》复习一遍,然后把七首古典诗词分成两组来自学。第一组是风景诗:《望天门山》、《春夜喜雨》、《忆江南》、《渔歌子》第二组是抒情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石灰吟》、《杜少府之任蜀川》。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课本选了明代于谦的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咏石灰以言志,表现了不畏艰险、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坦荡胸襟。咏物诗由来已久。清王夫之说:“咏物  相似文献   

18.
《病中吟》是刘天华创作的第一首二胡曲。"吟"是古代的一种诗歌或乐曲的体裁。例如,在魏晋时期就有"歌、曲、乐、引、行、吟、操、弄、拍、讴、怨"等体裁形式。如上古的《南风歌》、《采薇歌》;相和曲《箜篌引》、《罗敷行》;平调曲《从军行》、《燕歌行》;楚调曲《泰山吟》、《梁甫吟》;清商曲《江南弄》;杂曲歌辞《游子吟》,等等,以后这些体裁名称就一直流传了下来。像唐代有名的孟郊《游子吟》、白居易《秦中吟》等。现在这种体裁在古琴曲中遗留的最多,如《别鹤操》、《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良宵引》、《春晓吟》、《昭君怨》等。明代王骥德《曲律》中在讲到各地的方言腔调时,也用了秦声、赵曲、燕歌、吴龡、越唱、楚调、蜀音、蔡讴等称谓。实际上这些不仅是强调与突出了各地腔调的差异,而且也表现出了汉语同音词汇的丰富。因此,这些体裁从现在来看,已体现不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用之能给作品披上一层颇具古风的意味。由于刘氏有着十分深厚的古典文学与音乐基础,因此,他十分偏爱运用这些乐曲体裁名称。他创作的乐曲中就有二胡曲《病中吟》、《苦闷之讴》、《悲歌》、《闲居吟》、《光明行》、《独弦  相似文献   

19.
临近期末,学校组织了一次古诗默写比赛,每班挑选十名选手参赛。内容是耳熟能详的《墨梅》、《石灰吟》、《元日》。结果,全对的仅47%,这是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数字,更让我们震惊的是许多错误居然同出一辙。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材中几次出现《梁甫吟》。诸葛亮“好为《梁甫吟》”(《隆中对》);李白《梁甫吟》:“梁甫吟,声正悲”;杜甫《登楼》:“日暮聊为《梁甫吟》”。《梁甫吟》究竟为何物,何以值得文人墨士垂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