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本解读是一种通过语言媒介来理解文本、接受信息、体验感悟和获得美感的过程。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解读能力是:既讲求理解,也凸显建构;既着眼整体,也关注局部;既留意确定,也注重模糊;既突出多元,也重视一元。本文以《愚公移山》为例,从五个不同的角度谈谈对同一文本的解读,以见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青蛙和蛇》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尽管不少授课教师在对课文的解读过程中有自己的独特理解,但是最终都偏向于既定的概念化解读——重在向学生传授所谓自然生存法则的概念。事实上,这篇课文的确有多个解读点,需要教师慎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心理特征、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因此有入呼吁语教师应由演员转为导演,实现角色的转换,这无疑是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然导演在一出戏中依然占主导地位,演员的表演依然要按照导演的设计、构想去实现。因而,笔认为.要从根本上改革语教学,必须实现角色的大突破,实现语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主持人,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充分发表白己看法——“实话实说”的机会。我想语教师应多掌握一些主持的艺术,把学习的权力真正交给学生,给学生以自由表达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5.
张巧丰 《教学随笔》2021,(10):34-36
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是在发现学习型课堂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现学习型课堂是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老师给予的信息和资料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类型.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究语文教师在发现学习课堂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发现和探索的能力.全文由三...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解读文本时,要能够从专业阅读的角度出发,不仅要关注文本自身的价值,更要聚焦文本的教学价值.文章以《散步》为例,分析了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时应如何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和教学价值.语文教师只有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充分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真正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  相似文献   

7.
杨小琴 《教书育人》2014,(12):64-64
任何有效的阅读,必定是伴随着学生的情感体验的。现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莫高窟》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与做法。  相似文献   

8.
《爱莲说》是一篇经典课文,托物言志,蕴味深厚。很多人曾多次教学这篇课文,但受人教版教参的影响,大多是从作者笔下所描绘的莲花来品味君子的美德,继而悟出本文的主旨:"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要做一个莲花一样的君子,即在污浊的世间保持自己高洁的操守  相似文献   

9.
王玉娟 《湖北教育》2022,(12):55-56
<正>深度学习是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大量的机械学习、死记硬背式学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浅层学习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深度挖掘文本、促进学生思维进阶是深度学习的应有之义,也是践行“新课标”的客观要求。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学为例,谈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提出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学问都是从"疑"开始的。  相似文献   

11.
孙雯雯 《现代语文》2013,(11):140-143
文质兼美的经典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历来就占据着一席重要之地。经典文言文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传播民族语言文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学习经典文言文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掌握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典文言文也在遭遇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本文拟通过对不同版本语文教科书中《愚公移山》一文的分析,尝试做一些有益的思考,旨在探求一条既适合经典文言文自身特点,又契合时代发展对学生能力需求的新路。  相似文献   

12.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重要前提。以《囚绿记》为例,从细化解读,琢磨文本厚度,拓展解读,挖掘文本深度,借鉴解读,夯实解读硬度三个方面探索如何在文本解读时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使教师在教学时思路灵动,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3.
<正>教师是语文合作教学中的主导,是语文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共建者。只有做好教师的角色定位,才能实现正确意义上的小组合作。一、主动参与、引导思路在语文合作教学中教师到底应该做些什么?不是坐视,不是远观,而应是走入学生学习中去,观察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学习的效果,讨论的重点,认知的疑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教学中的文本是指教学资料中所出现的文本,这里探索的文本细读,与新批评理论下的文本细读不同,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凸出教学价值,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进而使得学生在鉴赏词句中能够感知语言,陶冶情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1]。但文本细读与咬文嚼字不同,文本细读重视深层、整体、细节的理解。而咬文嚼字则关注于局部,过分斟酌字眼,反而导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割据,不利于学生从遣词造句或者谋篇布局中探寻精神实质。从传统的教学经验看,在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立足《祝福》文本形式的解读,挖掘小说内涵,进而领悟《祝福》的悲凉意蕴。  相似文献   

16.
外国文学作品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引入熟知的中国文本,寻找可相互参照的层面,有助学生读懂作品,并获得文化的理解、审美的体验与思维能力的提升,实现素养的发展。本文以《老人与海》对读《愚公移山》为例,谈中西文本异同比较实现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深度阅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是指师生能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用生命与文本的一词、一句,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对话,读出文字背后的声音。面对一个文本,细读的关键点在哪里?如何抓住这些关键点进行文本细读呢?下面以《少年王冕》一课的教学,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李智   《广西教育》2013,(42):56-57
一篇文章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法。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及其特征的说明文,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学该课文,容易使学生觉得毫无趣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融入课文当中去学习。对此,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9.
正文本解读问题是语文阅读教学绕不开的问题,而文本解读问题又是让众多语文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在现实中,有些老师不清楚课堂中的文本解读应该解到什么程度,不是太浅就是太深。我觉得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不等于一般意义的文本解读。这是因为教学中的文本要承担更多的功能,它是把学生引向既定培养目标的凭借。所以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在一般性的文本解读基础上再经过教育学加工而产生的。语文教师要成为教学中的文本解读高手,就必须以两种身份来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20.
以《愚公移山》课堂教学环节为例,谈谈如何设计教学环节才适合农村中学教与学的自我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