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中,习作教学要尊重主体,满足主体的各种心理需求,这样才能实现真情表达、自主表达和创意表达。基于主体的表达本位,习作教学要实现"五需要",即激发倾吐欲望的需要;感知表达方法的需要;掌握文体特征的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需要;启动互助赏评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基于交际语境的习作教学已经成为必然,这是习作教学的新范式。它强调习作应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真实需要,让学生清楚"为什么写""写给谁看"。因此,交际语境要具有具象化、生活化和典型化的特点;同时,通过语境触发、语境驱动、语境反馈,将语境贯穿于习作的整个过程。这样的习作语境,能触发学生的读者意识,与读者产生共情,让学生从读者的需要出发进行思维、选材、构思、表达、修改、分享,形成习作的思维习惯,获得习作表达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视野下的第二学段习作教学强调“兴趣”和“需要”,习作应该成为学生累积之后的喷薄而出,是一种表达上的需要;作为“准高段”的四年级学生,还需要必要的习作知识为“习作力”的持续成长提供能量。本节课力图从学生需要出发,以活动体验为经,以提升表达为纬,将“实践、体验、表达、评改”四者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习作情境与氛围之中发展语言、丰富情感且习得一些实用的表达技法。  相似文献   

4.
<正>习作,记载着学生的生命与思想的变化,表达了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孩子的本性就是向往快乐、追求快乐,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就要顺应孩子的本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生活为教学资源,以"实践""创新"为走向,力求灵动、鲜活、快乐。然而,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往往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待习作教学,教学中带有极大的功利性,教学往往只为应考需要而安排习作训练,习作课显得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5.
"习作练课堂"是单元习作整体教学思想的体现,是基于表达要素提出的以读写练为纲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强调以"练"为核心,由铺垫性训练、靶心性训练、补偿性训练和提升性训练四个写作训练环节组成。在对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我有一个想法"进行习作练课堂整体设计时,通过四个环节的扎实推进,引导学生将"写清楚"的单元表达要素转化为表达能力。这样,读写融合,读写整体推进,既体现统编教材阅读与表达并重的编写理念,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傅伟雄 《教师》2013,(19):95-95
长时间来,习作教学过于重视写成的"文",忽视写文的"人"。课程标准修订稿颁布,教育价值取向进一步凸显"以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个性发展为本",习作教学理应减少束缚,让学生率性为文,个性为文。一、懂得写作是一种需要课标修订稿第三学段写作目标提到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实际调查中,教师给了学生太强的任务意识,需要多想办法,才能调动内在需要,使个性化习作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正>"微课"是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主要形式,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学习或教学为目的而构建的微型课程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生本课堂教学理念,利用"微课"构建习作资源,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以生为本,以学为主,帮助学生主动、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提升学生习作水平。下面以苏教版六上习作3为例,阐述如何在作文前、作文中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正处在一个全方位开放的新时代,开放的时代呼唤开放的教育,开放的教育需要开放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更需要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放式语文教学是基于主体性发展理论,基于儿童生活构建以活动、体验、多元表达为特征的个性化教学。它注重听说读写整体关联,强调学科整合;探索语文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关注生命自由成长。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基本框架是开放式"阅读教学""习作教学""活动课程"三大体系。"开放式习作教学"更是  相似文献   

9.
在习作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需要强化一种"在场"的习作课程意识。将"在场习作"课程与"在场习作"指导相结合,以结构与存在为经纬度,以数字化教学形态为三维模式,使得学生在动态中通过不断地自我体验、自我生成和自我完善达到个性表达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0.
习作教学,本在哪里?本在课标,本在儿童。只有基于课标、基于儿童来设计习作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习作兴趣的发展,才能提升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说"与"写"的关系紧密,前者是口头表达,后者则是书面表达,二者同属于语言表达形式。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往往与习作紧密结合。因此,笔者结合小学五年级语文习作教学,通过"设场景,拓思路——巧积累,促写作——讲技巧,写真情"的模式,把口语交际训练与写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引领学生以说为媒,以说促写,拉近学生生活与作文的距离,减小写作坡度,提高习作课堂教学实效,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我手写我口"的良好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说"与"写"的关系紧密,前者是口头表达,后者则是书面表达,二者同属于语言表达形式.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往往与习作紧密结合.因此,笔者结合小学五年级语文习作教学,通过"设场景,拓思路——巧积累,促写作——讲技巧,写真情"的模式,把口语交际训练与写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引领学生以说为媒,以说促写,拉近学生生活与作文的距离,减小写作坡度,提高习作课堂教学实效,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我手写我口"的良好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习作教学必须回归自然,以自然的生活为本源。这里的"自然"是指以学生的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非勉强的状态为起点,按照学生的自然的言语智能发展规律,顺应学生的自然本性,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以及终身发展。儿童习作回归自然,就要教学生养成平时留意生活的习惯,督促  相似文献   

14.
当前小学生习作的消极心理仍然比较突出,这种现象和作文教学普遍忽视培养学生习作动机有关。我们应该尽量淡化习作教学的痕迹,关注学生的表达需要,让学生在“需要”的驱动下产生习作动机。具体策略:一、捕捉“需要”,激活习作动机:在人际交往中捕捉“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捕捉“需要”。二、设置“需要”,诱发习作动机:设置一个表达的情境;设置一个倾诉的对象。三、回应“需要”,强化习作动机:直接回应——延伸交流情境;书面回应——发表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15.
<正>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一路风景一路歌"的大单元设计,基于学生真实生活,对习作单元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义,重组了单元结构,从以读促写转向以写带读、读写融合的一体化教学路径,构建出全新的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通道。一、明表达价值,让习作为生活而歌统编教材中的习作单元设置,有其自成体系的编排逻辑,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6.
"翻转课堂"就是整合多种现代技术手段,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体悟与感知转移到课外,从而达到更好地延伸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习作教学而言,要想寻求突破,就必须要依靠"翻转"之路,通过自由表达、以生为本、多维互助来提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着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习作作为一种运用语言文字来阐述观点、描摹状物、表情达意的特殊化技能,需要在不断地训练中形成。为此,习作教学就应该从一个"微"字入手,以微视角、微笔触来尝试表达,紧密结合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真切的实践练笔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要巧妙融通,依托口语交际训练微习作;类比移植,紧扣课内阅读训练微习作;链接生活,在率性表达中训练微习作;直入心灵,在叩问自我中训练微习作,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网络的出现,为作文教学展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为学生习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因为"习作是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它是为生活、为人生的,也是一种生命的活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多媒体网络的实践,需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就离不开表达和交流。它能让习作真正成为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它能引导学生用心灵去...  相似文献   

19.
正要让儿童热爱习作,以表达为乐,教师就要研究儿童的心理与需要,研究基于儿童需要的习作教学。这也要求教师要站在课程开发的高度,对儿童习作教学进行草根化研究与实践。"具有教育教学素养的教师其自身创造性智慧的释放和创造性价值的实现"是习作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笔者多年来积累、筛选了大量的习作素材,期望通过习作资源的开发,为儿童习作提供多元支持。  相似文献   

20.
所谓生活化习作,就是以生活为学生习作素材,以学生需求为习作目的,并把习作过程演化为实现某种生活需要过程的习作形式。这里,演化是生活化习作研究的关键。它应包括两个环节的"转化":一是要把学生的习作演化为"生活"即真正的日常生活;二是要把习作演化为学生的"需要"。因为学生在整个习作实践活动中都是为了实现"生活中某种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