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2月15日晴这几天,我读了《爱心树》这本书,它的作者是希费尔坦,它让我明白了爱与被爱之间的道理,对我的心灵影响很大。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和一棵大树。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喜欢上了一棵树,这棵树也喜欢上了小男孩,小男孩经常去树上摘果子吃,在树上荡秋千,孩子累了就在树上打个盹。随着时光流逝,孩子渐渐长大了,经常向大树进行索取,大树每一次都会欣然答  相似文献   

2.
曾卓的这首诗以树作为中心主体,并赋予它人的性格特征,以此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开篇第一句中的风应该是暗指当时的社会之风,此诗写于1970年,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由此可见,诗中的风是指由于文化大革命使社  相似文献   

3.
唐凯麟教授的专著《伦理大思路——当代中国道德与伦理学发展的理论审视》一书近日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应有视域”、“基本条件”、“价值选择”、“运行机制”4篇,14章,计52万字,探讨了如何把握当代中国道德建构的现实基础和精神文化背景、当代中国应有的道德价值选择以及如何建立起有效的道德调控和运行机制。全书思路清晰,紧紧围绕现实道德生活,着力解决现实生活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作者认为研究当代中国伦理道德体系应有三个不同层次的视域。首先,要从新技术革命对人提出的挑战的角…  相似文献   

4.
阅读任何作品,特别是记叙文体裁的文章,最重要的就是看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出人与事之间的联系,看透一个个小包袱。语文老师更要具有这样敏锐的眼光。像《给予树》这样的人物线索比较多,事情发展比较曲折,情感变化比较丰富的文章,我们更应清楚分析,找准教学定位。一.分析人物关系,质疑切入点这篇文章出现人物比较多,特别  相似文献   

5.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与其说这是首爱情诗,不如说是首乡愁诗;与  相似文献   

6.
《毁树容易种树难》给人以哲理性的启示,读后不胜感概(错字,应作慨)。种树是难呵,要择树种,要辛勤培育,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然而,对毁树者来说,却是一件极易的事,或者随意折断嫩枝,使其不能正常生长,或者在树干上予以致命的一刀,即使不死,也得经几场春雨,才能恢  相似文献   

7.
顼硕 《青少年日记》2009,(12):19-19
今天我们刚学了一篇课文,名字叫《小草和大树》,我看完过后,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8.
〔原文〕李衡①于武陵②龙阳③汛州④上作宅,种甘桔⑤千树。临死,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吴末,甘桔成,岁得绢数千匹。恒称太史公所谓“江陵千树桔,与千户侯⑥等”者也。樊重⑦欲作器物,先种梓、漆⑧,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已⑨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相似文献   

9.
罗敏 《阅读与鉴赏》2007,(7):140-140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相似文献   

10.
读龚自珍《病梅馆记》后,我很有点不明白他为何要发出“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动这样大的志向,疗梅难道用得着"穷予生之光阴"吗?读了上面一段话后,方知其真谛:毁树容易种树难。杨树的生命力很强,横种、倒种、折断种都能活,但好不容易使它成材却只需举手一折或动刀一砍就全功尽弃!《人民日报>载:云南山区森林起  相似文献   

11.
12.
《生物学教学》2006,31(8):10-10
《上海树木图说》用400余幅照片,介绍了上海地区常见的野生和地栽树木(乔木、灌木和藤本)230种。照片精美,特征清晰,并附以简单的文字和图示,是识别树种的理想工其书。可供广大园林工作者、大中专师生以及植物爱好者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文学名著导引》一书在简要介绍各时期文学思潮与流派,大致勾勒出西方文学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西方文学发展的丰硕成果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研读赏析对象,作出了深入且富于新意的分析和阐发,以引领学生遵循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脉络,领会名著所呈现的当代意义。书中将文学史叙述和作品解读相结合,为高校西方文学名著导读课程提供了具有较强适用性的教学范本。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创造了自己瑰丽多彩的文学。勤劳勇敢的达斡尔族人民为开发祖国边疆、巩固祖国统一,以及在抗击沙俄、日寇的斗争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夺目的文学艺术,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达斡尔族尚未自己民族的文字,因此,他们的文学主要靠口头流传。解放前,在反动统治下,少数民族的文学一直受到歧视和摧残,在中国文学史上,几乎没有少数民族的地位。解放后,达斡尔族人民获得了新生,他们的文学更加焕发了异采。  相似文献   

15.
《新读写》2009,(2):9-9
树木,是人类最好的伙伴。它吐出氧气供人呼吸,它阻挡风沙使人不受侵袭,它能保持水土,让人类耕耘播种、繁衍生息,无怪乎人们把亚马孙平原的森林,说成是“人类的肺”,把大兴安岭的森林,誉为“天然的水库”了,  相似文献   

16.
读树     
“下辈子你要做什么?”“我要当一棵树,因为树一旦种在这个地方,以后它都会永远在那里,不会换地方,这样子我就不会再跟你分开了!”——《蓝色生死恋》  相似文献   

17.
读树     
至今,那棵树依旧伫立在窗外……那里曾有一排树,穿着绿裙,有些招摇地手拉手站在一起,在微风中窃窃私语。美好的东西似乎都过于短暂,那天夜里,一  相似文献   

18.
读树     
整日运目于灰色的铅字段落章节间,内心和眼睛都有一种渴望,渴望用绿色来愉悦眼肌,渴望用绿色来消除心头的烦闷。于是,稍有闲隙,眼睛就不由自主地去眺望窗外的绿树。天长日久,便养成一种喜欢凝视绿树的习惯。我把这个习惯称作“读树”。  相似文献   

19.
拿到了窦坤博士的新著《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眼睛为之一亮。精美的装帧,考究的版式,大气而有历史穿透力的封面,凝聚着福建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与封面设计者们的智慧与辛苦。更精彩的是它的内容。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当年执世界舆论界牛耳的英国《泰晤士报》的名记者莫理循在中国二十多年传奇般的经历。  相似文献   

20.
读树     
那时我住在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在每年的书市,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读者群中,买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