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幸福回来了     
陆潞 《老年教育》2006,(8):40-40
十多年前,上班途中,经常看到一对白发老人,老翁腿脚不便,拄着拐杖,老妇搀扶着他缓缓而行。见此情景,不由生出几分感慨,几分羡慕,白头偕老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一段时间后,不见了这对老人,竟有几分牵挂,那温馨感人的画面常常在我脑海中萦绕。  相似文献   

2.
案例 罗女士的儿子嘉嘉快7岁了,上小学一年级,学东西老是忘。老师教他加减法,7+8=?他通过数手指头才算出来,老师让他把结果直接记住,可过不了多久他又忘了;妈妈教他认钟表,几点几分老是不会,无论给他说多少遍;近几天教他人民币知识,“1元+2角=几元几角”他都不会,告诉他答案后,再问“1元2角:几元+几角”又不会了。其实嘉嘉并不笨,  相似文献   

3.
听一年级的数学课。做练习时,我旁边的一个孩子怎么也不会做,老师显然没注意到他。我俯下身子轻声教他。旁边的孩子马上对我说:“老师,不用教他,他是弱智!”“老师,你教他他也不会,他数学只能考10分!”再看这孩子,竟是一脸的漠然。我的心,被深深刺痛了。每个孩子,都是怀着好好学习的真诚愿望进入学校的。可是,为什么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之后,学习,就成为某些孩子的苦恼?就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把分数当作惩罚的武器来对待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30分”、“10分”,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就等于宣判了他在班级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孙犁在散文创作上追求“避虚就实,情理兼备”。他的写人记事散文重在用生动传神的场面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表达自己的情感;他的说理散文都是即事论理,潜移默化;他的抒情散文常以意象寄托情感。孙犁散文的这种文体追求是由他的气质性格和艺术修养所决定的。发掘孙犁散文的文体意义,会有助于我们的散文创作少一些直露,多一些曲笔;具几分形象,增几分魅力。  相似文献   

5.
陈芳 《湖南教育》2013,(12):57-57
6月7日,天终于放晴了。上午8点16分,QQ上有头像在顽强地闪烁,谁这么早?带着几分疑虑点开一看,竟然是他!有几分叛逆的钢琴小子。他用QQ给我发了一个奋斗的表情。哦,猛醒,今天可是高考啊,都快进考场了,他还有心思上QQ?想着就有些恼,可转念一想,千万别说错话,影响他发挥,毕竟这个表情主观是向上的,向我表明了他的决心。我简单地回了一句:“加油啊,考完了告诉我一声,我在这边为你祝福哦!”  相似文献   

6.
之前,我并不看好他,认为他太浮夸,看起来有几分轻浮,甚至带着几分浪子的放荡。  相似文献   

7.
刘海峰教授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他首创科举学,强调理性评价科举;自诩高考改革的稳健派,主张务实渐进。他经常用“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教诲弟子;“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为其学术准则。20余年来,因其学术上的累累成果,人誉之考试研究的“专业户”。刘海峰教授  相似文献   

8.
一张报于50年代末的照片,我至今珍存着。照片上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是我读高中时的同班同学张亚洲。亚洲长我不到一岁,他若一头有点打卷儿的蓬松短发,白皙端庄的脸上,嵌着一对仅作藐视状、富于穿透力的眼睛。嘴角微微翘起,显示着几分坚毅,几分做岸。他自幼生活在烟波浩淼的南阳湖边,家境也较富裕,因而性格中又颇有几分旷达,几分倜傥。但在我,却宁可把他看作一棵扎根湖边的“会思想的芦苇”。我和亚洲的初识是在1957年的初秋。那时我刚刚读完初中,独个儿告别了济宁二中,考人畜星河畔的全乡一中。同班同学中,几乎全是原金乡…  相似文献   

9.
杨雪芬 《小学生》2011,(4):50-51
记得有一次学期末考试,几个学生跑过来问我成绩,其中一个得了100分,而另一个只有97分,他淘气地说:“我下一次一定比你高。”旁边的同学却说:“如果人家下次一样考到100分,那么你怎样考得比他高?”他天真地回答到:“那我就考101分咯!”旁边的同学都笑着说:“傻瓜,怎么会有101分呢?”开始时我也只当个笑话听了就算了,没想到他还接着问:“老师,为什么没有101分?我要怎样才考到101分?”对于这个像笑话一样的问题我随便地答了一句:“下次再努力一点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0.
霍俊明,典型的巴蜀汉子,生于1967年,四川三台人。人如其名,他长得俊逸,清朗,不过,由于“5·12”地震的洗炼,他的脸色黝黑了许多,平添了几分沧桑味。  相似文献   

11.
《音乐世界》2013,(1):25-31
许嵩是个爱做梦的人,不然他的专辑也不会叫《梦游计》了。整个拍摄过程中他话很少,但是被各种道具包围的他还真是有几分进入童话世界的感觉。有礼貌和微笑,是他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才上高一时,最怕的人就是地理老师,那时觉得他就是一个凶巴巴的老头子,很难接近。再加上班主任在介绍时,又添油加醋地说他多么多么厉害,于是本来就胆小的我,心里就更多了几分惧怕。  相似文献   

13.
霍俊明,典型的巴蜀汉子,生于1967年,四川三台人。人如其名,他长得俊逸,清朗,不过,由于“5·12”地震的洗炼,他的脸色黝黑了许多,平添了几分沧桑味。  相似文献   

14.
似乎全世界的人都对德国人的严肃、守时有所耳闻。在德国留学几年,对德国人的认识也日渐加深。刚来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德国小伙子,在学汉语,打算去中国国内大学做海外学习。我们就做了学语言的拍档。我教他汉语,他指导我德语。每次说好的学习时间,他都是一分不差地准时按响门铃,让我颇为佩服他的时间观念,同时也挺纳闷的,他怎么就能做到一分不差呢?  相似文献   

15.
之前,我并不看好他。认为他太浮夸,而且带着80后的那种放浪,何况,他辜负了我喜欢的一个女子。可是那天,他感动了我。他是谢霆锋,一个正如日中天的歌手、演员。之前,我并不喜欢他,因为他看起来有几分轻浮,甚至带着几分浪子的放荡。  相似文献   

16.
容郁死死地捏着匕首,恍惚地想,忻禹瘦削的背影,竟有几分伶仃呢。那样高高在上的一个人,那样狠心绝意的一个人……他要的不过是这张皮囊,现在他不要的,也是这张皮囊。  相似文献   

17.
当绿灯关闭红灯亮起,我又穿过斑马线见到了他。第一次与他相识也是这样。看他浓眉下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盯着你,消瘦的脸颊在风吹雨淋中早镀上了一层古铜,高高的鼻梁,长长的下巴,长发分梳……。这面相如马,身材瘦长的小伙真的透闪出几分精明。当路人一坐上他的擦鞋椅,他便三两下洗鞋,三两下上油,三两下擦抹……,只一会功夫,一双比别人擦得更亮的鞋便熠熠闪光地出现在你的视野,于是他的摊位前常常成排队“候补”之势。这道风景线也就映入我的眼帘,在这下岗职工增多,擦鞋摊点扩充,擦鞋业也有几分激烈竞争之势,是何魅力让路人迷恋…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曾给许广平的论文《罗素的话》写下这样的评语:“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写3分,末尾的几句议论2分),其余的85分都给罗素。”许广平看到后知道鲁迅的评语是说文章中她的观点太少,引用罗素的部分太长。这里鲁迅先生作为老师,他的批评好像并不很威严,看来,批评要让学生信服,并不只有威严一条路。面对一位老是忘这忘那的学生,今天他又忘了带课本。你是他的老师,你怎么办?“嘿,怎么老是你忘带课本啊,下次再忘了就别怪我不客气了。”这是一种批评,摄于你的威严,下回他很可能会长点记性。再看这位老师:“噢,你…  相似文献   

19.
刘知几的学术生涯刘知几(661-721),字子玄,唐代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入。他出生在一个丈化气氛很矿的家庭里。父亲刘藏器学养深厚,教子严厉,致使刘知几兄弟六人均为进士及第。刘知几幼年时代对诗赋产生过浓厚的兴趣,但很快就转移到史学方面。11岁时.他随父亲学习《古文尚书》,为其倩屈聋牙、晦涩难解所苦,尽管屡遭痛打,而终无所成。这时.父亲正今为他的哥哥们讲授《左传》,他也凑进去分听,课后还能为诸兄复述大意,辨析疑点。他感叹道:“若使书皆如此,吾不复怠矣。”①父亲惊异于他的这个想法,答应教他《左传》.一年后…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非常重视人的先天秉陛,强调天赋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的先天秉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教育的作用是相对的。“天才是做学问的根据。有几分天才做几分学问。大概天才有十分之八九的势力,教育的势力只占十分之一二。教育万能之说是教育界自欺欺人。”这里的天才,指的就是人的先天禀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