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经历了技术型专业人才、应用型实用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的历史演变。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定位应该转向培养"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并在规划定位、师资队伍、专业群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以实现人才培养内涵的提升与优化。  相似文献   

2.
董泽芳 《职业教育研究》2006,(7):F0002-F0002
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并得到大力发展。到2005年,高职院校已达800余所,占全国高等院校总数的60%以上。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既缓解了各地经济建设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又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彰显了其积极意义。同时也暴露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及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诸多缺陷。一方面。大中型企业迫切需要大量智能型的高级实用技术人才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却又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因而。近几年社会民众对高职教育多持批评态度,改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呼声高涨。基于这种背景,周明星同志结合所从事的就学工作,撰写并出版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论:素质本位理念》一书。该书从高职教育的内核——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视角,对其内涵界定、培养理念和课程结构等方面表达了其创新之论。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韶钢提出了“十五”期间的职业技能鉴定目标:通过实施培训、考核,培育一支适应先进技术发展、掌握新技术装备、满足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钢铁集团的人力资源保障需求的技能人才队伍,到2005年,韶钢集团有限公司要达到高级技师50人、技师350人以上,高级工占工人人数的比例为18%、中级工为55%的目标,使职工队伍形成一个合理的技术等级结构。为实现这个目标,韶钢精心组织各项培训考核工作。准备阶段1、公司成立职业技能鉴定领导机构,明确公司二级单位组织培训、鉴定的职责范围,并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制订了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5.
6.
<正>刚刚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直面经济社会发展对现行职业教育体系的挑战,《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历次职业教育重大改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日益凸显.依据人才高地理论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对高职院校人才高地建设的内涵进行重新定位,并在分析人才培养中出现高技能人才短缺、结构性失业、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物质基础、人力资源保障、产出高效等方面论述了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的理念与路径.从融入区域终身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践行立德树人、健全人才发展机制等方面打造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相似文献   

8.
《青海教育》2015,(Z1):5-10
青政〔2014〕75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促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体系日趋完善,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创业、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全面审视,我省职业教育还处在加快发展时期,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9.
技能竞赛对于学生培养有重要作用,针对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积极性不足、人数不多等现状,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如:成立学生工作室、完善竞赛机制、配强师资队伍、利用激励带动机制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界定和梳理,深入分析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和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继而指出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及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就必须明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在核心素质把握、教学资源优化、导师团队升级、课程结构及教学方式更新等方面寻求突破策略,将学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着力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11.
高职创新发展与特色化发展就其地位而言并非等列齐观,其手段与目的、战术与战略之本质差异可由创新与发展、特色与特色化、创新发展与特色化发展三对关系中洞见。基于此,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在本末观、本质观、视野观、取舍观、形成观等若干方面存在的认识盲点和误区也即得到澄清,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的实践策略也即生成:创新发展须着眼于特色化发展,须洞悉特色化发展困境,须扼住特色化发展之"七寸"。  相似文献   

12.
国家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本科教育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创新和推广。结合高质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从培养路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产学研合作、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设计技能人才培养的整体构架胜利油田是一个以石油勘探、开发为主,炼油、运输、机械加工、基建、电力、供水、通讯、科研为辅,文教卫生、多种经营、社会化服务为一体的专业门类齐全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为加强技能操作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适应油田生产建设发展的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在油田管理局局长、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主任,分管劳资的副局长、工会主席任副主任,分管各路技术的副老总、劳资、培训、工会、团委、宣传及有关技术业务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人考核委员会领导下,有关业务部门积极开展培训、考核鉴定工作,制定技…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是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实现校企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但目前仍存在运行管理效能不足、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协同化服务能力欠缺、人事管理制度落后、评价功能和激励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对接科技发展趋势,推进多元主体深度参与,提升科研资源核心价值和共享程度,打造平台协同式服务能力,制定科研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形成以“共享、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平台管理模式和评价激励措施,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是由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价值生成系统。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团队基于神经认知理论、行为学理论等多学科领域的新成果,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整合优化校内外教育资源,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建设。  相似文献   

16.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而现代教育的发展,关键又在于教育自身的创新。青年学者孙淑丽等在《现代教育创新论》一书中认为,创新不是与传统完全"决裂",而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创新与继承是通过教育实现的。教育创新是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当代,做好教育创新、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工作,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分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展望高职院校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转型发展的趋势,提出实现转型发展的路径:以内涵建设为生命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任务,深化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立校、服务兴校、科研强校。  相似文献   

18.
高澜 《广西教育》2014,(47):91-92
分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展望高职院校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转型发展的趋势,提出实现转型发展的路径:以内涵建设为生命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任务,深化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立校、服务兴校、科研强校。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培养现代农牧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紧扣农牧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构建一个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产学研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要素,特色资源建设和教学管理为支撑的高职"工学结合,科教融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彰显高职类型和层次特征,为农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20.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的技能转型——推动全球规模最大的劳动者队伍成为终身学习者》(2021)报告认为,以创新为中心的消费驱动型经济与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系列技术正推动着中国的技能转型。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若不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必将难以适应这种技能转型,并将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社会的公平。而地方本科院校是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本科职业教育的关键力量。为此,在解读《中国的技能转型》报告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开展本科职业教育面临“双不足”困境,即需求侧对“年轻”的高技能人才有效需求不足,供给侧(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学生)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动力不足。可从构建供需合作的生态系统、激励供给侧、激励需求侧三个方面解决以上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