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11月7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的中国嘉德“沈曾华收藏邮品专场拍卖会”上,极其珍贵的“稿”字四方连以220万元(含10%的佣金)成交, 所得款项也已悉数捐赠给他和夫人长期工作过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从而了却了他的一桩心愿。那么,  相似文献   

2.
王琪森 《收藏》2006,(11):65-67
上海,素有中国收藏的“半壁江山”之称,由此而形成了富有历史气脉、地域强势、艺术档次的“海派收藏”特征。特别是在书画收藏方面,更是历代大师佳作荟萃,各朝名家精品汇集,有不少是国宝级的珍品。并形成了一批鉴赏功力深厚、甄别眼光犀利、收藏成就卓然、历史影响深远的海派收藏大家,显示了海派文博事业的雄厚实力。  相似文献   

3.
余光仁 《收藏》2009,(8):194-195
他荣登奥美艺术殿堂,成为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唯一最佳创意作品奖得主;他以卓越创新和娴熟的技艺,让“中国白”说话,成为众多藏家争相收藏的现代文物;他的“中国白”“中国红”陶瓷艺术品160多次荣获国内外各类艺术大赛金奖,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破例永久收藏,成为迄今为止现代瓷雕作品唯一被中国“三大院”收藏的陶瓷艺术家。  相似文献   

4.
于学岭 《新体育》2013,(4):99-99
没有资金,没有显赫的官职,甚至没有特定的收藏目标,简直就是一个“三无人员”的草根,但陈鸿康居然建起了他的鸿康体育文化收藏馆。  相似文献   

5.
吴元京 《收藏界》2011,(3):87-91
皋庑吴氏自清康熙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世代先贤与收藏都曾有深厚机缘。而我爷爷(吴湖帆先生)所经历的这段传奇人生,更使他成为皋庑吴氏历代先贤之中与书画收藏机缘最为深厚的一人。在最近几十牛,国内有关他在收藏与创作方面较为宏观的介绍已由戴小京、郑重、顾海音、余彦焱、江宏、张春记等学者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6.
蒋鹏放 《收藏》2008,(10):72-75
历史上以“叱石成羊”为题材的绘画很多,现在许多收藏爱好者都持有“叱石成羊”内容的藏品,但对其意却不甚了解。其实“叱石成羊”,正像传统绘画中的梅、兰、竹、菊一样,是历代画家青睐的题材,成为经久不衰的绘画内容。  相似文献   

7.
从卢伯雄发到本刊的文稿看,你会以为他只收藏“邮票售出票据”、粮票、人民币,更有翻身证、觉悟票、“夜宵一顿”票等邮票以外的藏品,经了解才知道,他以集邮票为主,还收藏他喜欢的金融债券、股票、生活票证和钱币、史料以及“文革”时的一些票证等。对于他来说,这些具有时代烙印的票证,是记录生活的最好的“物证”。  相似文献   

8.
亚夫 《收藏》2001,(8):12-13
2001年5月25日至27日,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内外的收藏界人士百余人,聚集在有“中国收藏半壁河山”美誉的上海。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上海综合开发研究院收藏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上海图书馆、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收藏》杂志社等16家单位协办的“中华收藏文化国际研讨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9.
李毅民 《收藏》2007,(7):32-33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这是收藏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多年来,“长三角”各城市收藏文化建设和收藏活动的开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十分便捷的交通与信息网络,促使这一地区共同搭建起了一个超越行政区划的收藏活动平台,这将对加强“长三角”城市收藏组织之间、古玩市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1月7日,集邮家 沈曾华先生收藏的“稿”字邮 票四方联,被嘉德拍卖公司以 220万元人民币拍出(图1)。沈曾 华先生将此项拍卖所得捐给了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设立沈 曾华奖励基金会——一汽自主品牌创新奖,为“稿”字 邮票又添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1.
杨天举 《钓鱼》2014,(2):12-13
“一钩掣动沧浪月,钓出千秋万古心。”挥竿钓,执笔钓,收获康乐,为华夏鱼文化增光添彩,是我的夙愿。我非良驹而幸遇伯乐,2000年至今,从《体育时报·钓鱼专刊》,到精美的《钓鱼》杂志,都给予我丰富的营养和前进的动力。翻开笔者作品档案,一页页点数,统计一下,14年合计发稿167篇。《50元买个秘方》(2000年12期赵明荣责编)是在《钓鱼》发的第一篇稿,此后的5年里发稿60篇。我衷心感谢可亲可敬的编辑们——为作者做嫁衣、为作品美容的幕后英雄们,是你们的辛苦劳作,精心编辑,才有如此深受广大钓友和读者喜爱的《钓鱼》杂志。  相似文献   

12.
王昆 《收藏》2008,(11):143-143
《收藏》的老作者晨欣先生所著文集《宝牧斋随笔》于近期问世。晨欣先生斋号“友仁堂”“宝牧斋”,系中国文物学会民间收藏委员会委员、安徽省钱币学会会员、黄山市作家协会会员。其20世纪70年代初涉足收藏领域,以收藏古钱币、浅绛彩瓷、名人手札、徽州近代名人金石书画著称。他撰写的有关收藏方面的随笔、琐记曾多次被《收藏》刊登。  相似文献   

13.
张扬 《收藏界》2013,(8):107-112
在收藏界,他被称为书画收藏的风向标,名家书画的保护神,富而不"豪"的苦行僧。他的收藏经历,成为藏界传奇;他的收藏动向,成为藏家"机密",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收藏界的目光。因此,经全国20多家时政、收藏、文化艺术类主流媒体提名,他理所当然地被评为  相似文献   

14.
《收藏界》2013,(3):116-116
高玉涛(颁奖词):他曾在西安白手起家,创办普惠集团公司,成为西部乡镇企业发展的一面旗帜;他创办《收藏界》杂志,12年来蜚声海内外,成功促进了西部文化大繁荣;他发起设立“路遥文学奖”推动与促进中国文学的长远发展。他“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是名副其实的西部史化发展开拓音,他就是《收藏界》周刊社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家收藏委员会主席兼秘书氏高玉涛!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07,(9):165-165
世界收藏艺术类期刊新成员——《世界收藏》于2007年正式创刊。该杂志由中国国际收藏协会主办,广东省民营企业文化协会锨办。栏目分“特别报道”“人物报道”“总裁投资”“鉴定与评估”“专家讲座”等,内容涉及国内外馆藏文物及中国传统文物的鉴赏与辨析,国际著名企业总裁收藏家推介,以及针对国内外企业高层进行收藏、投资古玩行为给予一定的评估、参考及指南。  相似文献   

16.
康路  王默之  刘千瑜 《收藏》2011,(7):124-129
翁万戈(原名翁兴庆),1918年7月28日生于上海,是晚清两朝帝师翁同龢的五世孙,一生醉心于中国文化,爱好艺术,著有《陈洪绶》《翁同龢文献丛编》《美国顾洛阜藏中国历代书画名迹精选》等,退休后在亲自设计修建的"莱溪居"专心整理家藏。2000年,他将与他一起漂泊在外的翁氏收藏中国古籍善本永久传存于上海图书馆。2008年,他以91岁高龄护送家藏回京举办了"传承与守望——翁同龢家藏书画珍品展"。2010年7月11日,上海世界华人收藏大会组委会派康路、王默之、刘千瑜(以下简称采访者)远赴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在翁万戈先生的莱溪居中对他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7.
陈健 《上海集邮》2006,(8):43-45
瑞士高玲菲那第145次·45-8高玲菲那曾与苏富比合作拍出贝克曼邮集和“MING”邮集,近年与华邮收藏  相似文献   

18.
集邮杂感     
“炒邮”与“集邮”只一字之差,但有本质的区别。“炒”是为了牟利,“集”是为了求知。“炒邮”不属集邮范畴,炒邮者不是集邮者。炒邮者并不收藏邮票,他只是通过邮票的买进卖出,获取经济利益,从不考虑集邮是一种高尚有益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9.
屈志仁 《收藏》2008,(6):40-41
讲到收藏,我第一个想到中国最早的收藏家——北宋的欧阳修,为什么他是最早的收藏家呢?不是因为在他之前没有人去搞收藏,比方说西汉时有一个广川王,是个无赖。当时他的侄孙到处派人去挖坟,把最好的宝物都归于自己手上,但他这种行为不叫收藏,可以说是“寻宝”。到了北宋,出现了如欧阳修那样的收藏家,他进行收藏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他从事收藏活动;第二,有鉴赏能力;第三,有很好的收藏机会;最后,有研究,有发表,有著录等。具备以上这些条件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收藏家。今天我们如果从事收藏也应该具备这些条件。欧阳修说过:“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强。有力而不好,好之而无力,虽近且易,有不能致之。凡物好之而有力,则无不至也。幸而有好之者,又其力或不足,故仅得其一二,而不能使其聚也。”强调其中的“力”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收藏有兴趣、有能力和机会,收藏就会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20.
刘岩 《收藏》2010,(5):20-21
也闲居主人,艺超网“高古瓷器”版版主,2004年正式开始收藏生涯,“藏龄”与“网龄“几乎相同。也闲居主人的收藏历程究竟有怎样的曲折,我们不妨从他讲的“深入虎穴”“孤胆夺宝“的故事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