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逾花甲的上海《劳动报》编辑顾宪龄从事新闻工作多年。1990年,他将自己40年来的作品结集,由山东文艺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陈丕显同志亲笔题写了书名:《夏日的原野》。全书共22万7千字,分为“艺海行舟(评论、随笔)”、“满目星辰(新闻作品)”、“一代风流”(报告文学)”三大部分。顾宪龄近年身患重病,这本集子是他利用手术前后的空隙时间编选而成的。《劳动报》前总编辑邹一兵在序中写道:“顾宪龄是在手术后把他的《夏日的原野》的书稿给我的。那时,他还在病床上,很虚弱。我为他不倦的追求所感  相似文献   

2.
去年初,《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通知》发表不久,我采写了一篇题为《德州市40家企业试行质量工资制》新闻稿,投寄首都某报社。稿件主要内容是:山东德州市40家企业从去年第二季度起,在内部试行工资与产品质量挂钩制,促使企业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稿件投寄后一个多月,未见采用,编辑部也没回信。我就给《中国劳动报》抄寄一份。很快《中国劳动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发表了。随后,某报社也发表了,放在4版头条位置,一字未改。稿末注明“摘自《中国劳动报》”。  相似文献   

3.
我原来是上海国棉六厂细纱问工人,现在在劳动报社工会生活祖做记者.我今年30岁,在国棉六厂做过11年工,在劳动报巳工作3年.解放后我做工会小组长、车间工会主席.1952年我参加上海工人政治学校第一期学习,在结业时,劳动报发展我做报社的通讯员.开始,做通讯员不会写稿子(解放前我家里贫穷,从小只进学堂讲过三年寒学),因为缺少文化.但是,劳动报对通讯员工作做得很好:报社里搞群众工作的同志,交我任务,要我反映情况;跑访织厂的记者同志和我挂钩联系.他们知道我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休息.我休息辰光他们就来找我谈,征求对报纸的意见和群众反映,了解生产上有些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13,(12):3-3
微博“明码标价”失实姚晨告《劳动报》胜诉 3月20日,《劳动报》刊登题为《微博“明码标价”产业链浮出水面》的新闻报道。姚晨以报道失实、名誉侵权为由,将《劳动报》诉至法院。此案6月14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宣判,法院认定《劳动报》侵犯了姚晨的名誉权,判决该报10日内删除网络版中关于姚晨的全部内容,并在报纸上刊载致歉声明。  相似文献   

5.
国际新闻界     
瑞典《劳动报》停刊瑞典老牌劳工报纸《劳动报》9月30日出版了它的最后一期报纸。该报创刊于1887年8月6日,已有113年的历史。总部设在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的《劳动报》,是该国劳工类报纸中的顶粱柱。它背靠的是社会民主党,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的大部分时间里,瑞典政府都处在该党的统治之下。整个80年代,《劳动报》在经营和业务上都很成功。但是后来它的日发行量下降了一半,只有5.6份,最近又不得不宣布破产。该报大约有300名雇员因此失业。落得这个境地,部分原因是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以及来自阿络媒体和一些免费报纸不断增强的竞争。  相似文献   

6.
苏共中央最近通过决议,就《劳动报》的工作提出了审查意见。《劳动报》是苏联工会中央理事会的机关报,发行量1350万份,居苏联日报销数首先。据报道,《劳动报》受咎主要原因是近年来该报宣传、指导经济工作不力,没有积极指导工会工作,对人民来信采取形式主义态度等。上述审查意见指出:报纸的使命是集中全力,宣传苏共国内外政策、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揭露帝国主义、阶级敌人的谎言。它要求该报多介绍工会工作的经  相似文献   

7.
怎么也没想到,我与“七品芝麻官”的艺术形象塑造者、豫剧表演艺术家牛得草交上了朋友,而且几年来相处得很好。我从牛得草身上感觉到,他对艺术创造的韧劲,对于新闻工作和其他行业的同志来堍,也是可取的。几年来我写了他的一些文章和报告文学,前年写了本传记文学《豫剧名丑牛得草》,去年又和《劳动报》的顾宪龄先生一起,参与了《七品芝麻官新传》四集电视连续剧的创作,仍由牛得草主演。在电视剧筹拍之际,我回顾了与牛得草几年的交往,深感这一切,都是在他对人民戏剧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感召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诗协会会长、《红旗》杂志编审、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柯蓝同志,当过十六年的新闻记者和编辑,主编过上海《劳动报》等三个报刊。他在开始记者生  相似文献   

9.
辣味的笑声     
谢尔盖·韦特金是一位很重友情的俄罗斯漫画家。几年前,应《笑的使者漫画交流》之邀,为我们提供了40多幅俄罗斯漫画,他本人特地画了7幅画,还附有艺术简介资料。他是物理学家,又担任俄罗斯《劳动报》漫画家协会主席,游刃于科学研究和幽默创作中,而且漫画技巧很高,使我感到新奇。苏联十月革命后的漫画,以尖锐的讽刺力和深湛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0.
作为徐氏藏书的长期使用者和受益者,有幸参加徐行可先生捐赠古籍文物五十周年纪念座谈会,我感到十分高兴。盛世修典,我正参与修纂《中华大典·语言文字典》,收集资料有年,是湖北省图书馆特藏部的常客,深切体会到徐氏捐藏对大典修纂的巨大贡献,不但采人数量多,而且版本珍贵。  相似文献   

11.
《顾行伟访谈录》,系本刊记者贾亦凡采写的人物专访。今年1月,顾行伟从兼任《上海时装报》总编辑之职调任《劳动报》总编辑。7月,《劳动报》扩版,面目焕然一新,读者刮目相看。顾是从企业界(曾任上海时装公司党委书记)、文学界(系上海作协会员)进入新闻界的,阅历既多,办报别具思路。这篇专访,记录了《劳动报》如何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迅速改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科普专刊从综合性日报上隐退前不久在一次科技发明推广会上,碰到多年不见的朋友老薛,他现在从事膜材研制开发,市场需求正旺。说起这一行当,老薛多次提到受益于当年劳动报上刊登的一篇科普文章。那是在1990年,劳动报"知识宫"专刊曾刊发的《薄膜建筑话古今》一文,老薛阅后,对这  相似文献   

13.
曹靖华是我中学时代就十分敬仰的大作家。1976年春,我去北京参加《鲁迅全集》的编辑注释工作,有幸见到了曹老。那时,曹老注释的《鲁迅书简——致曹靖华》和散文集《飞花集》正交上海出版。上海出版社对注释稿和散文集的一些文字有修改意见,由余仁凯同志打长途电话给我,要我去向曹老当面请教。这样,我几次到曹老家里。文稿改动的事,每次都是几分钟就解决了。接着曹老就同我随便聊天。他经西伯利亚大铁道去莫斯科的惊险故事,他在苏联的学习情况,当年未名社的事情,曹老每次都兴致勃勃地谈上一二小时。这真是我受教育和长知识的好机会。在曹老家里还认识了他的女儿苏玲同志。  相似文献   

14.
《传媒》2015,(5):7
2月2日,据墨西哥《劳动报》报道,墨西哥作家豪尔赫·格拉哈莱斯和插画家贝尔纳多·费尔南德斯对他们的新作充满了信心。新作中有一些凸起的小圆点,在黑色的书页上就像一颗颗小星星,似乎是传递着什么含义的外星语言。这本书叫《触感·宇宙的眼睛》,是墨西哥第一本融合了盲文以及经典视觉叙事手法的书。  相似文献   

15.
1982年暑假期间,我到一位县通讯专干的家里去玩,他知道我正为参加高招屡试不第苦恼,就从他的书架上取下几十本《河南日报通讯》让我看,说《河南日报通讯》可以作为我成才的引路人。当时我还以为他是给我开玩笑;但因为闲着没事,也就随便翻看起来,谁知越看越爱看。在他那里一个星期,我就看了7天,把1980年、1981年和1982年上半年的《河南日报通讯》全看了一遍。临走,我把《河南日报通讯》带回到家里. 1983年初,我开始掂笔写新闻报道.头一篇发表在《河南农民报》上,我是多么高兴啊! 从此以后,我就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一碰到新鲜事,就立即动手写稿. 这一年,我在县以上新闻单位发稿32篇,年终被县委评为优秀通讯员。 1984年秋,我又到县乳品厂当了“合同工”,先后担任通讯员、秘书和团委书记.我邀集了一些爱好新闻写作的年轻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几年前,我参加了武钢文联举办的10位作家新书的首发式,其中就有罗时汉的散文集《孤云独去》。那时,我才与罗时汉晤面,他立即在《孤云独去》扉页上题赠于我。我很快读完了全书,感到作者有一股徐霞客式的气质,深深被他的激情、执著、才气所感动。今天又读完他的第二本散文集《一意孤行》(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又深被他那构思巧妙、立意颖然、取材独到、想象丰富、描写佳妙的“游历者的美文”而倾倒。  相似文献   

17.
从余嘉锡致徐行可书信出发,考释书信提及的人和事,进而考释徐行可对熊会贞完善《水经注疏》在多方面提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芦笛 《出版史料》2011,(4):91-92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蓬莱阁丛书"学术专精而价格低廉,加之每种著作前又有一篇由当代学者执笔的长篇导读,因此便成了我最喜爱也最常参阅的书系之一。萧一山的《清史大纲》和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同列其中。因《清史大纲》后半部分内容述及中国近代史,我便取《中国近代史》与之对读,不想竟发现一有趣现象。萧一山《清史大纲》第五章第二节《帝国主义闯进了中国》提到林则徐和禁烟运动,其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则徐行抵广州。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参加江西省优秀电视奖评选会,我曾断言“走动管理”是生造的词语。当时有件参评作品,题目就叫《王荣定和他的“走动管理”》。且不论这件作品  相似文献   

20.
为抢救新闻学历史资料的工作,我有幸承担了《红星》报课题.我曾住在中央档案馆仔细查阅馆内珍藏的150期《红星》报原件,和从美国拍摄的《红星》报部分胶卷。继而寻访了多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和曾在《红星》报工作过的四位老前辈。特别是收到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5月17日的亲笔复信.就我向他老人家请教的关于研究《红星》报遇到的九个疑难问题,一一作了明确的批复回答。这使我对《红星》报的情况,有更真实、更准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