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对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3月22日上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与时任香港教育学院公民教育中心主任李荣安教授就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等问题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进行了学术对话与交流。朱小蔓(以下简称朱):非常高兴李荣安教授今天到中央教科所,和我们一起讨论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问题。我和李教授是老朋友,我们有八年的交往和友谊。在我的印象中,您是一个酷爱研究的人,您总是有新的研究选题产生,总是在琢  相似文献   

2.
2007年8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318会议室里,充满了喜庆气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齐家先生七十寿辰学术报告会在欢乐声中进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育理论研究部主任方晓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书记顾定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裴娣娜、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常务副院长俞启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于述胜、人民教育出版社刘立德主任、专程从韩国赶来的金德三先生,以及郭齐家先生全家、从国内各地赶来的郭先生各个时期的学生40余人出席学术报告会。郭先生70年学术人生的图片为报告会…  相似文献   

3.
20 0 3年 4月 1 7日 ,《胡克英教育文集》出版学术座谈会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召开 ,来自所内外的专家学者、胡克英先生的亲属及生前友好约 5 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胡克英先生生前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教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学分支学科副主编 ,学术委员会常委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研究》杂志编委、顾问。《胡克英教育文集》(以下简称《文集》)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瞿葆奎先生编辑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文集…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0月30日,2016年明远教育论坛在京举行,顾明远与佐藤学进行了主题对话,对终身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及学习共同体构建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对话人】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被称为"中国比较教育之父""百科全书式"的中国教育学者。佐藤学:日本教育学会原会长、著名教育专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以《学习的革命》等著作而被中国教育界熟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ManabuSato)教授在我国教育界有着相当的知名度。他的诸多著作的中译本,如《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课程与教师》、《静悄悄的革命》均博得广大读者的好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是佐藤学教授的又一力作,该书以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浪潮为背景写成,从理论上与  相似文献   

6.
王火炬 《新教师》2023,(2):20-21
<正>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教改的一项重要命题,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找到一个正确的“打开”方式,即找到一个切入点。几年前,我校便把目光瞄准了佐藤学教授所倡导的学习共同体。对于“学习”,佐藤学倡导活动的、合作的、反思性的学习方式,并把学习定义为三种对话,即学习是自己和客观世界(文本)的对话,自己与他人的对话,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依据学习共同体理念,围绕转变课堂教学形态,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我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2004年11月10日至12日,为期三天的唐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柳宗元第三届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柳州结束。会议分五个组进行了两天讨论,又有十五位专家、教授分组交流。参加本次柳宗元国际学术讨论的专家学者既有德硕年高、富有名望的老学者,如吴文治教授、卞孝萱教授、霍旭东教授、孙昌武教授、张忠纲教授和谢汉强先生等,更有许多中青年的学者,以及来自中国台湾、澳门和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的专家教授。充分显示出本次学术讨论会的学术规格和柳学研究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8.
3月29日,新粤派语文特级教师学术研讨会在广州铁一中学召开,研讨会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月刊杂志社主办,广州铁一中学、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协办,来自广东各地知名语文特级教师30多人、港澳语文专家逾10人及广州市骨干教师200多人相聚一堂,探讨新粤派语文。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田慧生博士、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黄向群、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柯汉琳教授、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黄宪等领导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佐藤学(Sato Manabu)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主要从事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20年扎根中小学实地调研,著作丰厚。近期笔者就日本文部科学省最新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采访了佐藤学教授。在对"新学习指导要领"进行详尽评价的基础上,佐藤学教授提出了培养"高质量学力"的关键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徐星 《上海教育》2011,(12):10-13
佐藤学来了16月7日至9日,日本著名教育学者、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来到上海。不仅闻名于日本,佐藤学近年来在中国教育界也颇有人气,他的多本著作在中国出版后,产生不小影响。上海的几所学校在近十年前就开始实践他提出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北京、西安、哈尔滨等地的一些学校也纷纷加入这个行列。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1991年学术讨论会暨历史教学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于1991年10月15日至19日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聚集一堂。我们还邀请了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德哈姆学院的历史学教授高大卫(David Gould),以及日本以佐藤伸雄为团长的日本历史教育者协议会学术代表团一行三人到会。日本代表团团长佐藤先生现任日本历史教育者协议会的副委员长,另二位团员,一位是日本京都府立大学文学部教授井口和起,另一位是日本东京成蹊学园教谕中林茂夫。参加这次学术年会的,还有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张元先生。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叶圣陶先生死忠粉的我,偶遇热情的佐藤学先生。于是,左手叶圣陶的《文心》,右手佐藤学的《教师的挑战》,中间是《如果我当老师》和《静悄悄的革命》,远处书架上还有两位大家的教育文集。虽然眼睛不够用了,脑子却越转越灵。左右手一合,就听到了两位先生隔空对话。两位先生的教育思想如电光火石般滋滋碰撞、复读、强调、互释、印证、补充,有争无辩,相互触发,妙趣横  相似文献   

13.
异质文化之间文学对话是比较文学学科存在的前提,因为只有通过对话才能达成不同文化之间文学的互识、互补。因此。对话不仅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心襟广阔的学术精神。潘利锋教授的学术专著《全球化语境与东西方文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正是这种学术精神的集中体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没有哪个地方像学校一样这么被强调对话,也没有哪个地方像学校一样被独白支配。"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的"教育与文化重建——2012年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上,"学习共同体"倡导者、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指出,"学习应该以对话为中心",而现实是,"校长、教师和学生都在独白"。真正的学习是相互倾听佐藤学是当前日本学校教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随着其著作《静悄悄的革命》等中译  相似文献   

15.
7月4日上午10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华裔科学家陈刚先生受聘担任襄樊学院荣誉教授聘任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致远楼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在受聘仪式上,襄樊学院校长李儒寿教授为陈刚教授颁发了襄樊学院"荣誉教授"聘书,并为  相似文献   

16.
书架     
《今日教育》2016,(4):71
《教育方法学》[日]佐藤学著,于莉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本书系佐藤学教授为教育研究初学者及教育一线相关工作者编撰的一本教育方法学入门书。本书介绍了近30年来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变化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教室中对话的结构""课程研究的课题""计算机与教育"等诸多生动的学校教育话题。《如何阅读一本书》[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郝明义朱衣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10月  相似文献   

17.
周雪娜 《新教师》2022,(1):59-60
佐藤学教授提出:所谓学习,是同客观世界对话、同他人对话、同自我对话三位一体的活动.因此,课堂应基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创建学习共同体进行群体交流,让学生在相互讨论、倾听、修正中习得知识.创建生生对话的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呢,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05年7月12—14日,第二届“中国农村宗族与乡村治理”学术研讨会如期在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社会主义学院会议中心召开。来自海内外的近百名学分别进行了为期两天共八个专题的密集讨论,每场讨论都依次采取主持人介绍报告人、学报告、评论人评论、听众提问以及报告人回应等程序。  相似文献   

19.
2006年8月5日,黄建中先生的家人、同事和学生80余人,在武汉香格里拉饭店举行了“黄建中先生70寿辰”的祝寿活动。祝寿活动之前,组委会为黄建中教授举行了一个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从不同的方面,对黄建中先生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学术成就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20.
网络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前沿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 0 3年 7月 16日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岳川先生在中央电视台CCTV .com与诸位网友就网络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前沿问题进行了交流。这次对话主要围绕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网络传播与文化的本质关系、全球化语境中的网络话语权问题、网络文化与中国形象问题、网络媒体的责任和游戏规则等展开了讨论。所涉及的问题是当下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王教授的观点个性鲜明 ,鞭辟入里 ,具有前沿性和学术性。尽管本文是对话体 ,但对话所阐述的观点对当前的网络传播与大众文化研究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因而 ,在王教授的授权同意后 ,我编辑部全文刊发此次对话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