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术是一种美化、创造和设计生活的科学,是人类在创造物质的同时赋与物质以美好理想的一种创造劳动,它既是一种物质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精神生产方式,它在满足人类物质需要的同时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学生时代正值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时期,是奠定科学的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和劳动观的重要时机.在美术教学中很自然地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社会、人与艺术之间的各种思想道德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美术是一种美化、创造和设计生活的科学,是人类在创造物质的同时赋与物质以美好理想的一种创造劳动,它既是一种物质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精神生产方式,它在满足人类物质需要  相似文献   

3.
楼新宇 《河南教育》2009,(12):42-42
美术以视觉艺术语言与具体物质为媒介,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生活。美术和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术创造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而鲜明的标志之一。在现代社会,美术更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人是自然社会中物质发展、有机进化过程中的最卓越成功.只有人才具有认识自己、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教育的对象是自然社会的人,我们在对其进行教育时就不能单凭自己想当然地设计我们的教学.如果毫不考虑学生的天性与作为自然界产物的人所特有的认识规律,那么可想而知,结果一定不会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所期待的.教育要适应学生天性的发展、顺应人的天性的自然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批判“异化”劳动将人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手段的同时 ,深刻地论述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的人的本质特性。由于人类不像动物那样只受肉体需要的支配进行生产 ,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全面地改造自身 (形体、精神、意志、情感 )和美化自身的生存环境 (社会、自然 ) ,创造着文明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创造着美 ,所以马克思所说的“美的规律”不是指某些事物的一般性规律 ,而是指“人的创造活动的规律” ,这样就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类劳动的本质和美的本质。从这一点出发 ,我们就可以分清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现实美和精神生产所创造的艺术美是分属存在和意识的两种不同范畴的美 ,同时也就弄清楚了自然美的本质和自然物的形式美是分属两种不同性质的美。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批判“异化”劳动将人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手段的同时,深刻地论述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的人的本质特性。由于人类不像动物那样只受肉体需要的支配进行生产,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全面地改造自身(形体、精神、意志、情感)和美化自身的生存环境(社会、自然),创造着明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创造着美,所以马克思所说的“美的规律”不是指某些事物的一般性规律,而是指“人的创造活动的规律”,这样就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类劳动的本质和美的本质。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可以分清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现实美和精神生产所创造的艺术美是分属存在和意识的两种不同范畴的美,同时也就弄清楚了自然美的本质和自然物的形式美是分属两种不同性质的美。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是人改造外部世界,满足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实践。"劳动崇拜论""劳动决定论""劳动终结论"和"劳动起源论"批判和中外教育史上有关劳动教育的论争揭示了,文化是劳动和劳动教育的本质,劳动教育研究需要文化研究。"劳动""文化"和"教育"在词源上有共通之处。劳动教育,作为文化实践,是通过物质、能量转换改造自然的"化育"和通过信息、符号改造社会的"教化"的统一,蕴含价值-规范、行为-作用、语言-符号、知识-技术等不同的文化层级和实践综合。劳动教育有文化唯物性,也就是具有物质生产性和面向社会现实的大众文化性。劳动教育有文化启蒙价值,它是解放所有人的文化启蒙,是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文化的知识文化启蒙。总之,劳动教育的文化本质和实践充分呈现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转换,以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创造的过程,是劳动的"教育性"与教育的"劳动性"、体力劳动教育与脑力劳动教育、化育与教化、精英与大众、理论与实践之间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
人类活动的创造本性及其在当代的凸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靠自己的创造活动去满足自身需要的主体性存在 ,创造性是人类活动的本质特征。这种创造本性集中体现在改造自然的物质生产实践、改造社会处理人与人关系的交往实践、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生产实践中 ,其积极成果便凝结为社会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创新精神的凸显 ,有其深刻的根由 ,它是当代科技革命的精神体现、是当代社会发展和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内在要求 ,也是知识经济的呼唤。由一般意义的创造进到“创新” ,反映了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两个前后相继时代核心理念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们为什么需要创造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创造是人之为人、追求意义的需要,人通过创造活动实现自身发展的可能性。教育及创造教育的功利化,不仅损害了学生作为人之为人的内在品质和创造性,也损害了教育通过培养人而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基于人性发展需求的创造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创造的欲望、发展人创造的才能、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培植人独立自主的个性、促进人性的完善与卓越。  相似文献   

10.
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在探寻满足不同社会发展需要的途径与方法过程中的产物,它们既是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质量观。前者以填补现有的、显见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后者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既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的趋势,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包括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成人高等教育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创业是劳动者从事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高层次劳动,创业不仅能为自己和其他人提供就业机会,而且为自己、为社会创造财富,是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不…  相似文献   

11.
美术课程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有极为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在生命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在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生命美、体验和热爱生命美、创造和升华生命美,应是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初中美术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是:认识生命,敬畏生命———让自然生命得到呵护;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让社会生命得到塑造;经营生命,升华生命———让精神生命得到激扬。美术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让学生在欣赏评析中感受生命美;让学生在造型表现中体验生命美;让学生在设计应用中创造生命美。  相似文献   

12.
孙少平 《成才之路》2009,(11):32-32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这给师生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同时,也要求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好原有的课程资源.还必须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加以有效整合、灵活运用。创作出一件美术作品并不是美术创作活动、也不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而美术创作活动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个人独立创作、小组合作或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材质带来的新奇与乐趣,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曾说:“劳动创造了美。”美是人类追求的最高价 值。“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既不是人的心灵或意识,可随意创造的,但也不是可以离开人类社会的生活,当成一种物质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它是人类在自己的物质与精神的劳动过程中,逐渐客观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美必须从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中去探求。当然,小学生不同于成年人,他们的探求常常体现在日常的细小的劳动中,所以,小学生的审美教育常常渗透在日常劳动中,日常劳动教育也渗透着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4.
当代社会信息社会,杂志、电视、广告和互联网上各式各样的视觉影像充斥着人们的头脑,其强大的影响力同时也左右着儿童的生活.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然而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现行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儿童的想象力在现今的情况下,如何更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20世纪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思菲尔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所阐述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的美术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自主教育的内涵,与学校教育的本质区别有两个方面:第一,学校教育中,教师根据学生发展需要提出目标任务,学生接受,而自主教育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自己提出目标任务,自己完成,开展自主教育能使学生的精神世界特别是认识决策能力得到发展,达到人的解放和自由;第二,学校教育强调人的社会文化性的生成,而自主教育的目的有两个维度,从人的自然本性来看,指人特有的天赋才能充分发展,学生首先要寻找自己的个性,然后通过创造新的文化来发展自己的个性,从人的社会生活性来看,是适应某一特定工作的要求,学生首先要选定工作,然后建构相应的素质条件.我们所倡导的自主教育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内涵,它是判断学生有无自主教育以及指导学生怎样开展自主教育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概念 教育跨越式发展就是作为特定系统空间内的教育实力的跨越提升。教育实力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系统空间内,如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物质与精神基础条件以及在推动科技、文化、经济等社会因素发展方面的作用能力。教育实力既有物质方面也有精神方面。物质方面的教育实力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教育资源的投入,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和教育教学相关活动成果以及对科技、文化、经济等社会因素发展的影响,如教育对市民文化素质提高中的贡献,对社会的生产技术进步的影响等。精神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四川教育》2003,(1):24
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物质技术文化、社会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件.教育本身是一种文化.课程自然是教育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正是近年来的社会热门话题,它不仅影响着社会公正,也是社会公正的重要表现。众所周知,教育公正能够创造"起点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公正的最终实现。目前,我们国家早已意识到它的重要性,纷纷出台各种政策以保障教育的公平公正。然而,教师教育公正观念的欠缺给学生身心所造成的伤害,却常常被忽视。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包括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物质环境,具有保证、促进、证实、激励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包括现时精神环境和传统精神环境,具有导向、约束、塑造、推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张健霖 《陕西教育》2009,(10):70-70
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中存在流传的艺术,是人民群众根据自己的感受及周围环境的氛围创造出来,用来装饰美化环境或者为了满足民俗需要的美术。中学生喜爱它,是由于他们的成长特点以及民间美术上面的特点所决定的。民间美术所具有的特殊造型、强烈的色彩,以及它给人们精神愉悦的奇异功效,刚好迎合了高中生的发展阶段的求知特点,有助于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