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初延红 《辽宁教育》2009,(12):18-19
“引万道清泉诚滋桃李芳天下.化润物春泥勤育英才泽神州”是清原实验小学全体教师的座右铭。这里“清泉”“春泥”是指蕴含着智慧、洋溢着真诚善美的人类经典文化。  相似文献   

2.
唐大勤 《今日教育》2008,(10):21-21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艺术,艺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人说,没有艺术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个不爱好艺术的人也算不上是完全地懂得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承载着文化浸润的使命。在当前教育文化缺失与道德失范的情况下,语文教师要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创新教学理念,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从课堂内外入手,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道德陶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人文气息,成为有责任、敢担当、能奉献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4.
古人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德育教育因子,那便是“道”。在教学中,就要把“传道”当作一个重要课题,贯穿和渗透于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浸润于贤哲的高尚情操中“悟道”,得到道德素养的陶冶和提升。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渠道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作为一种文化走进课堂,融入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文化熏陶,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文化品味.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南开大学顾沛教授从狭义和广义分析了数学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构建师生互动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行为。现在教师的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要适应这种转变,教师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育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笔者结合化学教学的实际,谈谈对课堂中构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最近听了一位骨干教师对于《江南春》一诗的教学,教者引导学生感受诗韵,体验诗境,领悟诗情,教学循序渐进,让古诗的文化内涵逐渐散发,直到孩子们沉醉其中不能自拔。笔者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新、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新课标下的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对话的交流中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认为: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数学是关于方法的科学,在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最后的知识技能获得,更应该将眼光放在长远的人文精神培养上,这才是完整的数学。对于数学的主阵地——数学课堂,一向是知识技能的主场。如今教学目光的提升,对学生终身负责的信念,在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显得紧迫而更有深远的重大意义。从数学文化教育的角度来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是培养学生的学数学(思想、精神、方法、文化、知识等)能力,用数学(实践操作、主动、合作、体验探索、创新、思维、处理问题等)态度方式,爱数学(感受数学美、价值等)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源泉,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运用情境,突出文化,彰显文明,让中华传统文化浸润儿童的心灵,为他们着上生命的底色;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与终身发展,积攒丰赡的底蕴,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数学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需要传承.那如何在课程实施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呢?在此,我想通过最近听过的一些课例来谈一谈数学史化在课堂中的浸润.  相似文献   

12.
外语学习不仅是对不同国家语言的习得过程,而且应当是对异域文化认同与接受,并且能熟练运用该语言与具有对象国文化背景的人分享思想、交流感情和沟通信息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文化浸润,加强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拓展视野,了解世界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增强其对于不同民族文化的敏感性与理解力,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帮助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蕴藏在数学教材中的文化内涵,通过补充数学历史知识,讲述数学家的故事,经历数学思维历程,感受数学应用价值,体会数学文化的魅力,让小学生在数学文化的浸润中成长.  相似文献   

14.
付涛 《天津教育》2014,(23):60-61
红色经典教育,就是以红色经典作为教育的素材,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红色实践活动,使学生接受革命光荣传统的熏陶,发挥红色经典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今,随着社会的变迁及多元文化的冲击,一些青少年缺失了正确的理想和信念,表现为追星、拜金、追求西化,甚至把革命英雄看作傻瓜,使红色经典教育缺少了适宜的生长环境,缺失了生命力。而学校德育工作形式传统、内容枯燥,也让红色经典教育与时代脱节,缺失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天生就是"美"的代言人,它向人们诉说着人世间的美,或婉约,或激昂;或低沉,或高亢;或欢愉,或悲怆,不一而足。语文教学最大的作用绝不仅仅在于知识传授,而是如何将语文教学和美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性之美。如何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呢?教材中反映美的存在的领域无限宽广,  相似文献   

16.
张俭民 《教书育人》2006,(11):22-23
孔子作为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一生在教育活动上倾注了很多心血,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中国文化经典《论语》便是孔子与其弟子对话的实录。解读孔子的教育思想,我们发现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交往理念。孔子主要是通过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真诚的对话,使师生形成对社会现象、教育规律等方面的理解,在彼此启迪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道德的教化和知识的传播,实现其“完人”的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孔子的对话教育本质上反映了他的师生交往理念,这种交往理念的核心就是“对话”。虽然孔子的教育思想存在历史的局限,但其对话的师生交往理念至今仍闪烁着智慧之光。  相似文献   

17.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实施文化育人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如何通过丰富学校文化,提升师生素养谈了几点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兰秀玲 《辽宁教育》2006,(11):26-27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以后,我校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德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我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民族精神教育为主要任务,完善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序列,确定了各年级德育目标,细化了各年级德育内容。开展博爱教育和规范教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可行的德育体系,在德育途径上主要体现“四大育人工程”——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评价育人。其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育人的功能,对学生的人格、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工作者在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营造育人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思路——让文化建设统领且浸润学校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深信,只有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这两个观点都强调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完全符合当前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