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8年,新文化革命运动的主将刘半农在《新青年》杂志上撰文,首次对旧的作文教育发起猛烈的抨击,他指出: “现在学校中的生徒,往往有读书数年,能做‘今夫’;‘且夫’,或者;‘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滥调文章,而不能写通畅之家信、看普通之报纸文章者。这是谁害他的?是谁造的蘖?” “现在社会,有许多似通非通一知半解的学校毕业生:学实业的,往往不能译书;学政法的,往往不能草公事、批案件;学商业的,往往不能订合同写书信;却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学与教"研究作为现代教育理论模式下的重点研究对象一直以来都为人们所关注,"学"意在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教"则是老师通过沟通和交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整个过程需要两者之间的相互匹配才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文章通过"学与教"之间的内在和外在联系进行了一个提升教学质素的研究,力求能够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的先进理论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能。  相似文献   

3.
郜敏 《考试周刊》2014,(46):43-44
要让语文教育获得丰硕成果,就必须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两个基本点,重新定位教与学,收复语文失地。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要优化情趣教学,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带着兴趣学。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教师应该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创造性地优化语文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教学中的教与学永远是一个不停讨论的话题,但作为教与学的主体来说,老师和学生也必须摆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教学不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许多人为之忙碌的事业。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技巧。”他所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的和途径,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通过用眼观察,用脑思考,认真阅读,并主动地研究问题,学会知识。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的教学方法经过了几十年的演变和发展,加上吸取其他科目的一些教学方法的经验,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但是教学低效的情况还是存在,主要还是没有认清"教是为了不教"。学校教育的本旨无非是"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而不是也不可能把学生所需要的一切全部给他们,仿佛学生出了校门就再也不用自己去研讨追求什么了。[1]四课型教学法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主要分为准备、导学、自学、活动四个过程,操作的时候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是教学相长的关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指导、点拨、提问、答疑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教与学互相促进。一、巧妙导学,课堂组织学生设疑问难学贵有疑。所以,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生疑的情境,以疑促思。教会学生:或是从课文的字、词、句、标点中发现问题;或是从不懂、似懂非懂的地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是抓住文眼,  相似文献   

8.
张亚静 《学周刊C版》2013,(21):102-103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线索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即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教"的最佳境界是为了不教,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与"学"的关系问题的探讨已经成为教师研究的主要课题。在实践和探索中我们发现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就必然能在传统教学程式上有所突破。为了理顺教  相似文献   

9.
柴可强 《教师》2011,(1):82-82
在语文教学里。由于对教与学的关系认识得不完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两者割裂开来。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教与学成为一种知识的传授关系。反映到教学方法上,就表现为注入式的教学。“讲”和“教”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用不着讲”“用不着教”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里,由于对教与学的关系认识得不完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两者割裂开来。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教与学成为一种知识的传授关系。反映到教学方法上,就表现为注入式的教学。讲和教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用不着讲用不着教才  相似文献   

11.
所谓教与学,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教,它是带有科学性的,较为合理的系统的教学法体系。教师要着重去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对传统教育方法的继承,还要不断地去更新开拓新  相似文献   

12.
<正>回顾历史,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小先生制"对当时普及平民教育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审视当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基于时代的需要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我校领导带领教师们学习、探讨、反思、升华,精雕细琢形成了"1+1"互帮学教教学模式。采取学习优秀的学生当师傅、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当徒弟的方式,形成师友互帮的理想状态,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素质,实现师友共赢。"1+1"互帮学教教学模式的精髓就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互相帮助,共同提升,达  相似文献   

13.
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能把“教学生会学”;当作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来对待,坚持有要求、有落实,天长日久,我们的教学便会自觉摆脱传授知识的局限,向提高学生能力、素质转化。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如果学生不愿学,甚至厌学,那就无法教学生“学会”,也就更谈不上“会学”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首先,我们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其次,是融洽师生感情。我们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改革,不仅意味着对现代语文教学思想的吸收,也应该意味着以开放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对历史悠久的语文教学传统的扬弃。“扬弃”的深刻意义不仅在于剔除糟粕,更在于继承和“拿来”精华,为今天的教学改革所用。中国语言文字和文学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自身规律。而无数语文教学先辈们用丰富的语文教学实践凝就的无数看似平常而实则有效、看似朴素而实则精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就是对语文自身规律的准确把握和充分尊重,这些经验,实在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一座富有的矿山,需要并值得我们不断开掘,重新认识,再度评价。语文教学需要加快改革,需要创新和开拓,但只有建立在浓厚的优秀传统经验基础上的改革才能根基牢固,步步踏实。从这期起,本刊将陆续发表几篇着眼于现代语文教学的研讨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文章,希望能引发广大教师和教研员们的广泛讨论,以此丰富和推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的活教,就是要把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教活是教学的目标。活教则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只要教师活教、教活,学生活学、活用,语文课堂才能高效化、优质化。  相似文献   

16.
一、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关键。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让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第一印象很关键。常言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头为何那么重要?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的作用。成功的开头,犹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提要:"课标"给语文课堂改革带来许多新景观的同时,也带来了绝非个别的一些不良现象,特别是"泛语文"甚至是"去语文""非语文"的倾向,这些问题归结到一个根本点是对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经验的承传关注不够。如此认为的归因有四:——信息不够对称——本体遭遇遮蔽——批判淡化继承——浮华排挤扎实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助于让学生学会求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对知识的“深加工”,是教师有效教与学生有效学优化组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浅谈计算机教学中的“教”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素质教育的理念,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正确把握和理解计算机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过程当中,使“教”与“学”得到了有机的统一,抽测结果证明:95%以上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