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北魏末年,高欢和孝武帝在迁都问题上的矛盾难以调和,最终演化为军事冲突,加速了北魏的分裂。其后不久,高欢改立孝静帝,迁都于邺,形成邺城和晋阳隔太行山东西联动的都城格局,对东魏北齐的政治演进和空间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政治地理的视域看,高欢迁都是新形势下寻求政治环境与地理空间相契合所做的必要调整,具有较强的主动性。迁都以后,高欢以邺城为政治中心,以晋阳总摄军事,实质上形成了军政分离的两都制架构。随着形势的发展,两都制在形式上逐渐固化,但权力重心却出现向晋阳倾斜的趋势,这种变化对山西地区的政治地理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浅论董安于、尹铎对晋阳城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受命建造晋阳城,成为太原2500年历史的开端。尹铎为晋阳继董安于之后的行政长官,政绩显赫。董、尹二人是晋阳杰出的城建学家和政治家,为晋阳城的诞生及赵氏家族的兴盛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本根据献记载和实地考察的资料,对晋四卿晋阳之战的原因,经过,历史地位进行了论证,并对战争中的“灌城”形式和引水问题进行了论证。指出晋国封建因素的发展是此役爆发的根本原因,晋阳之战是春秋与战国的分果,亦即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之界限。  相似文献   

4.
晋阳的历史年龄抑或太原的持续发展,至少已有2500年。太原,尽管宋初统一战争中有堕晋阳而建太原之沿革,惟从晋阳到太原是一座地道的持续发展之城;七朝古都或别都;向为中央肩背及其表里山河之形势;地处古来华夏族与戎狄族接合地带及其化多元性;具有多种独特的传统工艺与特产;典型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一代代典型历史人物及其典型社会性格;晋阳古城的恢宏遗墟及其丰富的物。  相似文献   

5.
北齐学的兴盛主要表现在诗歌、骈、辞赋、民歌四方面。其学成就之成因主要有四:一是北齐统治的重视;二是林馆的创办;三是北齐风的“南化”;四是南北士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晋阳古城之文化积淀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晋阳的历史年龄已有2499年,晋阳兼乐太原则已有2249年了。太原,尽管宋初统一战争中有堕晋阳而建太原之沿革,惟从地名学,从原始居民传承,从政治地缘等视角看,由晋阳到太原,就是一座持续发展之城,战国赵,十六国前秦,北朝东,北齐,唐,五代后唐,北汉七朝都或别都;向为中央肩背而国家安危兴亡所系及其“表里山河”天下独有之地理形势;地处古来华夏族旱地农业化与戎狄游牧族草原部落化接合地带,是以为民族融合之会归及其多元化;具有太原老陈醋,晋祠大米,汾酒,太原葡萄酒,并快剪刀等独特的传统工艺与特产;典型的自然环境,人环境赞成了一代代典型历史人物及其典型的社会性格;晋阳古城待发掘的恢宏遗墟及其城郊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本旨在于通过对突厥军队的特性与突厥当时所处的国际形势,探讨突厥在北周灭北齐当中的作用。提出突厥虽与北周有过合从伐北齐的经历,然而北齐之灭亡并非突厥与北周合从的结果。北齐自身衰落.再加北周与陈的合攻,才终致灭亡。  相似文献   

8.
傅山是晋阳文化孕育出的历史文化名人。傅山的故里太原阳曲县(今太原市尖草坪区)西村,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与三晋文脉为一体的"风水"宝地,故乡的晋阳文化人文氛围对他的一生影响至深。傅氏家族,世代传承书画经文,为太原乃至三晋有名的书香门第。这样具有浓郁晋阳文化色彩和深厚国学功底的家庭环境,为傅山日后的品德修养和读书治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多处显现出家乡美丽自然风光的独特历史文化对其创作灵感的激发,这些集中体现在他的诗歌、绘画、书法、戏剧和饮食文化等方面,反映了晋阳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放歌晋阳     
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远古的人群踏着五千年的寂寞,踏着山谷间树林里回荡着的野狼嚎叫声,正在向这里迁徙。那一位叫唐尧的首领,被这里绿色的丛林和清丽的河水感动。于是,他在这里的大平原上同山羊小鸟对话,与绿树河流为伍,用最古老的石犁石斧叩响原始荒凉的土地,用铮铮作响的灵肉,在岁月最初的穹幕上,构筑出一座唐城。在古老苍茫的大地上,他留下了血色的剪影,留下了创造者的足迹,留下了充满文明与灵气的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10.
杨二酉是晋阳文化孕育出的历史文化名人,雍正二年取得进士,后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任《明史钞》、《大清一统志》和《文献通考》纂修官,并校阅《明史》等史书。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对台湾的巡视。他在台湾巡察的两年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台湾社会安定的措施,受到台湾人民的爱戴与尊重。他为官清廉、敢于直谏,经常向皇帝上疏陈述时政,得到皇帝的赞赏和肯定。杨二酉晚年回到故里晋祠,对晋祠名胜有过不少建树。纪念杨二酉,对于当前先进文化建设、弘扬晋阳文化以及反对台独,促进台湾和平统一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北齐崔頠墓志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证一方北朝清河崔氏的墓志 ,撩起那一时代宗法政治的台幕一角 ,具有很强的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元5世纪的平城是丝绸之路东端的中心城市,平城尤与萨珊波斯具有紧密而直接的联系,平城出土的中亚与西亚金银器与玻璃器印证了这一史实,这些联系直接促进了北魏玻璃工艺的发展,并对隋唐文化的繁荣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3.
颜之推一生,历经南梁、北齐、北周和隋四朝。遭逢离乱,数次遇险皆幸而存活。出身南方高门士族的他,南北地域的文化差异、更迭变化的政治环境以及复杂人际交往环境等因素,促使其不断反思自身及南北方文化,并一一倾力于其晚年所著《颜氏家训》中。  相似文献   

14.
豪族的专横、酷吏的擅断、立法与司法的脱节,是北齐法制异化的主要表现.鲜卑贵族对法制的漠视、法律与民族关系的畸形发展、司法执法体制的混乱,是北齐法制异化的主要原因.以史为鉴,在我国当代法治进程中,应当严格规范司法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严格限定司法人员的任职条件,同时应当注重法律程序与法律实体权利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16.
北齐食干制度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学者认为,北齐的"食干"是指私有化了的吏杂户向主人提供代役性的钱财绢帛,以作为官吏俸禄的补充.本文对此持有异议并从另一角度对干的身份、来源以及代役绢的输纳标准进行探讨.指出北朝时,干的身份并非吏杂户,而是一般的编户齐民,东魏到北齐,食干者所食的干是受政府敕准,由应付力役的编户所交纳的代役钱.干禄制的本质是高氏政权在削减了爵役制后采取的一种奖赏性手段,其目的在于笼络官吏,巩固自身统治.另外,干禄制的实施减轻了国家对均田户的人身束缚,促进了人口增长,且对隋唐"庸"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旅游活动发展到北宋时期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尤其是北宋城市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为城市旅游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以<东京梦华录>一书为主要文献费料,结合旅游学相关理论,探讨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旅游活动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唐都长安堪称中国古代城市史上的模版和理想范式.在相对封闭的都城制度之下,对都城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唐长安城门的启闭在时间上有严格的限制,城门郎即是这一制度实施和运作的主要执行者.本文借助律令史料和墓志碑刻,对城门郎这一群体的起家、升迁和任职情况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北齐储君的建立与皇位继承问题密切相关;其东宫建制比较完善,也颇重视东宫教育、培养,但对巩固储君地位的作用不大;客观政治形势、后宫娄太后权力过大等因素造成北齐"兄终弟及"现象一再出现,并最终制约着储君的建立与其后来的前途.  相似文献   

20.
北齐亡于北周,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为:军事上,立国之初军力优势和战略优势即已缺失,而后战略战术多有失误,将帅任用不当,后主高纬临阵指挥无方,终于导致战场大溃败;政治上,君昏臣贪,政局混乱,斗争酷烈,民族矛盾突出,严重削弱了政权;经济上,大修宫室,均田制被破坏,赋敛繁重,礼佛之风盛行,使经济实力大大下降。这些因素互为表里,共同作用,最终导致北齐政权在外力打击下灭亡。由北齐的军事及于政治、经济,寻根溯源,由表及里,以求揭示出实质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