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在西安某校听了一节初二的语文课,讲的是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是文章大家,他的散文平淡,自然,韵味无穷。《端午的鸭蛋》是一篇文笔朴实无华、意蕴浓郁悠远的散文。写家乡不写别的,单写端午节的风俗;端午节的风俗,在大人看来,也许是祖辈传写来的“礼数”,应该去这么做,马虎不得的。  相似文献   

2.
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新大纲 ,下同) ,对小学作文教学 ,提出了“淡化文体意识”的要求和理念。这是不是意味着今后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就可以不管体裁 ,不讲文体要求了呢?在这里 ,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作文教学 ,尤其是初始性的小学作文教学 ,如果不讲或取消文体要求 ,或者变单一文体为多种文体要求并存 ,那都是不可思议的。体裁是文章的样式。学习写作 ,当然要讲求文章的样式 ,不能弄成“四不象” ,不伦不类的。这如同一位裁缝师傅指导徒弟用料做衣 ,必须讲究衣服的制式一样。记叙文是各种文章样式中最基本、…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由于对考试"文体不限"的错误认识以及其他诸多因素导致中学生在写作文体意识上的淡化,学生普遍存在应试写作问题,缺乏实际写作能力,所以加强学生在写作中的文体意识已刻不容缓。通过对"文体不限"正确认识的阐述,从分析学生文体意识淡化的原因入手,强调强化文体意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淡化文体”类作文试题已在中考中崭露头角.“淡化文体”类作文也称“文体不限”式作文,它是指一个命题不至于写成一种  相似文献   

5.
高致文 《甘肃教育》2005,(12):23-23
“淡化”文体是指学生作文时只要符合“话题”,体裁不作具体要求,学生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文体来写文章。这就给了学生较大的构思空间,以及广阔的作文视野,使其文思才情尽情显露,从而打破了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的僵死局面,为作文改革吹了一缕清风。这在实质上也降低了学生作文审题及行文的难度,能够使学生很快进入作文情境,客观上还降低了学生说假话,套话、空话的几率,使学生作文水平得以最大限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这两年全国及各地高考作文大部分是话题作文,并且大部分是“文体不限”或“自选文体”,只有湖南省的作文要求是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这对于平日写惯了“淡化文体概念”的考生来说是一大难事,很多考生写记叙文不是记叙,写议论文不是议论,写的只是以某物作为线索串起几个片断来抒发情感的片断散文。因此有些考生语文高考失误。  相似文献   

7.
①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了各国15万多人的死亡。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救援工作的展开,这次灾难的死伤人数还会上升.财物受损还会扩大。这场灾难再次验证了一句名言: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人们总试图摒弃课堂上教师的“演员”角色,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地充当“导演”。的确,教师以“导演”的身份执掌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来学习,使课堂上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增多,其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对教材中或教师提出的问题也有可能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但教师过份沉醉于导演角色亦有其弊,易使师生关系成了“导演”和  相似文献   

9.
随着语文教育的发展和课改工作的进行,近年来高考作文的文体淡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淡化文体”的呼声也是愈喊愈烈,并有盲目地发展为狂潮之势,“淡化文体”成为人们议论高考作文命题标准的热门话题。以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标准为例,除天津卷和湖南卷要求写成议论文之外,其他各地命题要求都是“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和以往规定一种特定文体标准相比,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把教师和学生从“文体中心”论中解放出来,打破了作文教学中出现的以应试为最终目的的模式化倾向,教师不再把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以固定的模式和框架“一刀切”…  相似文献   

10.
现在,许多教师的手里有两样“宝物”,就是人教社编写的教学参考书以及形形色色的教案选编。平时,备课、上课依靠的就是这两样“主打”。. 本来,人教社编写教参的目的,是节省教师一些查找资料的时间和精力,给教师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启发和帮助。至于教案选编,虽然其中不乏名家之作,但毋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语文教学和考试中,有一种“淡化文体”的倾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看待文体问题?能否简单地说“淡化文体”?如果不是,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又应该怎样体现文体意识?下面这一组文章在不同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希望对老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中考作文命题与阅卷标准有个新的要求:“淡化文体”。于是很多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放宽了对文体的要求,只要内容好,文体不限。但是渐渐的,这个“不限”的尺度似乎越放越宽,很多同学信马由缰,写成了文体上非驴非马的 “四不像”。我认为这是把作文训练引入了误区。 其实“淡化文体”主要指命题上不限制文体,强调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应用,并不是不要文体,仅仅是不作苛求和简单化限制而已。因为从文章本身看,文章存在体裁问题是一个客观存在。叶圣陶先生就曾在《文体》一文中指出:“写作文字,因所写的材料与…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依赖"教参",视"教参"为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淡化了"教参"意识,它期待着教师去创造。开放与生成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特征。教学要确立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生成意识。  相似文献   

14.
可以说,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过迎接各级领导检查工作的经历,布置迎检的程序也大致相同:上级有检查,迅速通知全校师生,不仅要高度重视,而且要立即行动。教师们要准备档案、整理办公室、查漏补缺,甚至要对学生进行迎检技巧的指导,避免露出“马脚”;学生们则要花费大量时间打扫教室内外的卫生,  相似文献   

15.
16.
人们诟病、声讨课堂教学中的“非语文”“伪语文”现象。“非语文”“伪语文”问题的实质其实是语文意识淡薄,归根结蒂是文本意识、文体意识淡薄。文本意识,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等文本内容自觉关注的心理倾向。文体意识,就是对文本体式自觉关注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考作文改变了以往命题作文的方式,不再限定文体,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擅长。这无疑有利于学生发挥其才能,同时也是促使作文教学走出僵化、教条模式的有力举措。但随之兴起的“淡化文体”的风潮却值得警惕。我们认为,“淡化文体”如果是指面对所给的材料和话题,可以选用多种文体,那么它有充足的理由。如果把“淡化文体”看作是不要文体规范,那就大错特错了。古往今来的文章大家多赞成文章要有规范。刘勰提出:“才童学文,宜正体制”。倪思也认为:“文章以体制为先”。他们所说的“体制”,就是文体规范。现当代作家、学者,如鲁迅…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文章本无体”。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不必强调完整规范的作文体式。小学生练笔就像锻炼身体,每天花点工夫,伸伸胳膊抖抖腿,就行,没有必要非得按套路拳法来。然而,实际情形  相似文献   

19.
文体意识在课堂上比较普遍地得到重视,应是2011年版课标颁布之后。2011年版课标在“阅读目标与内容”的表述中,比以往的大纲或标准更明确地加大了对文体意识的关注。其中,与文体意识培养相关的表述占了很大比例,第一学段有3条(4、6、7),第二学段有3条(6、8、9),第三学段也有3条(5、6、8)。  相似文献   

20.
相信每个老师都曾遇到过这类事情:上课时,所有小朋友都在认真听讲,却有一个幼儿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某某踢了我一脚”;游戏时,时不时有幼儿说这个小朋友不乖或那个小朋友又在哭等,让教师觉得焦燥万分却又不能忽视,每每为处理这些小事而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其实,孩子的这种“告状”行为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现象,“告状”的目的和动机很多,有的是受了欺负想寻求大人的保护;有的是检举他人,希望成人对他的是非判断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