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江华 《培训与研究》2006,23(5):125-128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思维与行为方式。由于语言中隐喻的普遍使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跨文化翻译就是将原语中的隐喻转换成目的语中的隐喻的一种活动。因此,译者的隐喻认知能力对翻译的质量和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译者可以从文化习得、概念隐喻的习得和语境分析三个方面来提高其隐喻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2.
李世琴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1):77-79,97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它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隐喻蕴涵着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隐喻的翻译尤其复杂。通过对英汉语言中的隐喻进行跨文化对比发现,常用的隐喻翻译策略有:直接对应策略、转换喻体的归化策略、保留喻体的异化策略和舍弃喻体保留喻义的策略等。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将隐喻提升为人类一种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其概念隐喻认为隐喻是借助已知事物认识体验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和认知手段。隐喻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认知活动,受到地域、历史、宗教及文化等的影响。它涉及到两种文化共性和差异的理解与把握。在翻译中应以认知的角度分析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及所含的文化信息,根据源语的隐喻化过程采取异化和归化策略,使译文既能完整准确地传达源语文本信息,又能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认知隐喻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现象、认知现象;人类赖以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本质上是隐喻性的。同时,隐喻又是文化现象,深入探讨英汉隐喻文化认知的关系,有利于在翻译过程中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认知隐喻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知隐喻不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而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概念体系, 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之中。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不同语言文化的隐喻既有同质性又有异质性。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的认知活动。在此基础上探讨隐喻的翻译策略, 进而得出译者必须熟悉两国文化, 了解源语的隐喻化认知过程才能有效地传递信息, 完成翻译这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语码转换是指说话者(作者)在和他人交流过程中从一种语码转换到另外一种语码的现象。隐喻型语码转换一般来说都是说话者(作者)有意为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语码转换,特别是隐喻型语码转换的对等翻译。因为此类语码转换不仅仅是语码的转换,而且有很多信息隐含在内。本文作者以《围城》英译本为例,旨在探讨汉语中的隐喻型语码转换在英译过程中的处理,并提出了实现翻译对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隐喻翻译是一项复杂的跨文化认知活动,因为隐喻反映着一定语言社团的文化特征和思维方式。译者作为文化传播者,必须在对源语和目的语隐喻中所表达的文化意象正确解读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通过复制和保留文化意象、转换文化意象、舍弃文化意象使源语和目的语在语言形式上和文化内涵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等。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只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概念系统蕴藏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作为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文化隐喻翻译难度极大。为了解决文化翻译中的难题,本文将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分析隐喻的文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隐喻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由于英汉两种背景的不同,使得隐喻翻译过程中折射出了不同文化和思维之间的特点。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对中国古诗的隐喻翻译进行初步探讨,旨在分析中国古诗的翻译策略,体现英汉两种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隐喻现象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和差异的地方,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对比中英文化里存在的隐喻现象。另外,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一个桥梁,要成功的将中英文化里的隐喻现象成功的互译,作者将依据Sperber和Wilsion的关联理论为依据,分析隐喻的理解实际是在适当的语境下寻求最佳关联的一个过程;作者也将根据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来探析隐喻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1.
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学概念,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翻译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委婉语翻译的重要性也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增强而日益凸显。文章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委婉语的特点和翻译技巧,借以帮助语言学习爱好者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浅析英语中隐喻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隐喻不仅只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一种文化行为,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探讨了隐喻的特征,并从跨文化交际和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英汉语言中隐喻的理解,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化过滤是跨文化转换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它存在于所有形式的跨文化转换当中。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跨文化转换,翻译即是目标文化对源文本与源语文化实施文化过滤的过程。在借鉴比较文学、跨文化戏剧等相关学科"文化过滤"思想的基础上,探讨翻译中的文化过滤现象,厘清"文化过滤"、"文化过滤层"等概念,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文化过滤的主要形式与作用机制等问题,提出具有一定普遍适用性的翻译文化过滤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英汉隐喻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分析隐喻认知的基础上,探讨英、汉隐喻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根据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的基本原理和认知语言学者莱考夫与约翰逊的认知观点,语言在本质上是认知的,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汉字"大"的词义引申是一种隐喻认知过程,它反映了人们的认知方式。既然语言是一种认知活动,因此,翻译就不仅仅是语言层面词、句的转换,而是一种认知转换过程。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安琦  刘宁 《林区教学》2011,(1):63-65
按照关联理论的观点,话语理解不仅仅是交际双方动态的认知推理过程,也是依据语境信息寻找最大关联的过程。翻译的本质是一种认知活动,是译者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从而达到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最大关联。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其意义的理解离不开语境,因此,隐喻也是一种语用现象。结合关联理论中的最大相关性和语境两个概念框架,分析翻译和隐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关联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分析隐喻认知的基础上,探讨英、汉隐喻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商务英语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经济、文化、语言的交际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地发挥文化因素在源语语篇向目标语转换的特殊功能。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词语的处理和句法的处理同等重要。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中不仅要注意词语和句子层面的翻译技巧,更要注重文化信息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文字符号间的转换活动,更是将一种文化认知转换成用另一种文化认知来思考的过程。因此,译者的跨文化意识和知识储备在翻译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的以译文作品为导向的翻译教学,主要关注译文结果的遣词造句,不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因此,将过程教学法融入翻译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关注翻译过程,鼓励其参与跨文化意识培养活动,以此强化学生对两种文化的吸收和理解,最终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20.
隐喻与翻译     
赵宁 《华章》2010,(34)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所以隐喻是两个不同的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有一定的方法模式可循.在各种文化的大背景下,从认知的角度去分析隐喻及翻译中的问题,将能更好的促进人类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