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教师承担着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的双重任务,在跨文化教学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本文作者通过对英语教师文化身份的界定,分析了英语教师文化身份的特点和定位,并对如何在英语课堂文化教学中发挥英语教师的双重文化身份作用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广大的英语教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文化多样化的形势下,跨文化交际中的身份研究日益受到语言学家的重视,身份及其相关理论知识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意义重大,这不仅是文化教学的内容,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文化的传播者,英语教师应积极探索身份与文化的关系,从教师的自我形象和学生的期待两方面更好地完善自身的教师身份,在加深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精神。学校也应该制定有效的政策,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帮助教师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任翠菊 《考试周刊》2009,(26):119-120
本文就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在搞好语言基础教学的同时,应渗透语言交际文化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态度,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体现并运用好自己的双重文化身份,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文章关注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身份建构的类型以及动因。发现在特定的交际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师通过多种话语实践建构教学工作者、科研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文化传播者和国际合作者等多元语用身份;这受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师职称晋升、工作绩效考核、文化传承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等多种因素的驱动。  相似文献   

5.
外语教师身份认同指外语教师持有的教学信念,及其对所承担的社会和文化角色的确定和认同。基于此,通过探究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成因,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发展途径,即通过自我身份的重构,达到社会自我和个体自我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叙事探究方法,研究大学英语教师在评估改革中的身份转变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在一名大学英语教师评估实践故事的基础上,分析该教师在评估改革中的“实际身份”与“目标身份”,及其身份转变过程。研究发现,教师身份是个经历“变”与“不变”的复杂过程。本文指出,教师身份是在社会和历史两大维度的交织影响下,在专业自我和个人自我两大力量的冲突、协商与调和中,构建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关于教师的研究视角渐渐从教学技能技巧转向对教师的身份认同的研究。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展开,大学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也经历着变化。本文主要从宏观的教育政策、学校的组织文化和教师个人这三个层面来分析影响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因素,以期对教师职业发展做出启示。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研究》2017,(3):19-24
身份是个体社会等级地位的标识,具有结构性和建构性双重特征。反思高职院校教师的身份,激发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源性动力,能促进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职业教育教师身份经历了学官、技艺人和单位人三个阶段,这些身份反映了他们在社会阶层中的地位和文化形象。针对当下高职院校教师在建构性和结构性身份上的危机,需要从作为人的存在和社会规范的存在两个方面重构高职院校教师的身份,塑造其"经济人""社会人""技术技能人"三种身份标识,并通过建构实践文化、反思文化和服务文化,固化高职院校教师的结构性和建构性身份。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颁布赋予了教育惩戒在专业上、制度上的合法性,但双重的合法性并未改变其实践的困惑。在小学教育中,教育惩戒的实施仍是教师教育活动的难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身份信息及其伴随的信任感依然是教育惩戒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教育惩戒规则应与教师的身份信任相协调,共同支持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重构新的教师自我身份提供了机遇和可能。文章立足英语新课改的要求,探讨了在此背景下的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和构建问题,提出为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师必须实现其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1.
外语教师文化身份的定位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外来多元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关系.全球化语境中的外语教师具有双重文化身份,是全球性与本土性的交融,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渗透,需要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复合型的文化身份在跨文化教学实践中友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乡村教师作为社会群体的存在拥有多种身份,其中文化身份是农村教师作为"知识人"的典型特征。追本溯源,聚焦传统教师文化身份的本应具体形象是必需的;是回应与体现当今时代下乡村教师文化身份最直接的证明所在。乡村教师传统文化身份表现为乡村社区文化的启蒙者、传播者以及革新者和公共文化服务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乡村教师文化身份出现旁落现象。为了符合社会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的需要,政府以及社会必须构建乡村教师文化身份认同所需要的支持体系。乡村社会本体作为乡村教师自身存在的环境,需优化乡村本土文化;同时乡村教师自身也需增强技能、转变观念,才能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3.
马妮 《辽宁教育》2012,(13):46-49
本文选取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综合英语》课题组这个教研团队中的6位初任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教研团队"这个特定语境中的"教师身份认同困惑"。经过访谈发现,该6位教师面临身份认同困惑,解读其原因为:1.扮演多重角色身心疲惫。2.将教师角色与研究者角色割裂。3.教研团队互信和安全感不足。4.渴望工作与生活融合却力不从心。笔者从内、外因素两方面提出实现身份认同的对策:1.外部因素:高校教育改革应重视教师成长,帮助初任教师应对改革带来的挑战。2.内部因素:教师群体应加强团队合作型组织文化建设,真实面对自我与学生,加强教师自身反思性和合作性实践。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学生英语水平普遍提高背景下教师身份的特点,以及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指出由于EGP和ESP课程内涵的区别,当前的ESP课程改革容易导致大学英语教师的身份迷失。认为ESP目的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身份建构可从知识基础加专业实践的教师成长模式和教育叙事模式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乡村教师具有双重的身份属性。他们既是在乡村积极履践教育使命的"教师";同时又是充分融入乡村共同体的"村中人"。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就是乡村教师及乡村民众对这种双重身份的正确理解,并且双方的行动都高度契合这种理解。根据建构主义的相关原理,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是制约乡村公共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乡村教师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又是其身份重构的重要路径。为了使乡村教师积极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进而促进其身份的认同,需要乡村所有成员凝聚共识,深刻体认乡村公共文化发展的多重意义;需要对乡村的政治、经济等制度进行相应变革;还需要动员本乡及他乡的知识分子精英及文化精英,为乡村教师做出榜样示范。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构建可以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教师素养培养、教师角色定位以及教师教学考核体系四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在体认语言学理论的视角下,影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构建的三个主要因素为互动体验、认知加工以及语言结构提升。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这三个主要因素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构建有促进和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综合英语》课题组这个教研团队中的6位初任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教研团队”这个特定语境中的“教师身份认同困惑”。经过访谈发现,该6位教师面临身份认同困惑,解读其原因为:1.扮演多重角色身心疲惫。2.将教师角色与研究者角色割裂。3.教研团队互信和安全感不足。4.渴望工作与生活融合却力不从心。笔者从内、外因素两方面提出实现身份认同的对策:1.外部因素:高校教育改革应重视教师成长,帮助初任教师应对改革带来的挑战。2.内部因素:教师群体应加强团队合作型纽织文化建设,真实面对自我与学生,加强教师自身反思性和合作性实践。  相似文献   

18.
马妮 《海外英语》2012,(12):30-32
该文选取杭师大钱江学院《综合英语》课题组这个教研团队中的六位初任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教研团队"这个特定语境中的"教师身份认同困惑",经过访谈发现该六位教师面临身份认同困惑,笔者解读原因为:1)扮演多重角色身心疲惫;2)将教师角色与研究者角色割裂;3)缺乏职业安全感;4)渴望工作与生活融合却力不从心。笔者从内外因素两方面提出实现身份认同的对策:1)外部因素:高校教育改革应重视教师成长,帮助初任教师应对改革带来的挑战;2)内部因素:教师群体应加强团队合作型组织文化建设,真实面对自我与学生,加强教师自身反思性和合作性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与阅读文本高效对话,是通向高效英语阅读教学的桥梁。尝试以"3+1"重身份,即"读者/学生/编者+教师"身份对话小学英语阅读文本:学着"忘却",以"读者+教师"身份触摸文本;转换"立场",以"学生+教师"身份体悟文本;跳出"桎梏",以"编者+教师"身份洞见文本,从而使文本解读更灵活、更精准、更深入,有效落实学科育人。  相似文献   

20.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通过开放性问卷、半结构访谈对比、分析了实习前与实习期间40位职前英语教师对教师身份认同的隐喻建构,探讨概念隐喻范畴中蕴含的教学与学习信念的改变、教师身份认同改变的原因及其启示。结果发现,实习前职前英语教师身份认同主要包括:知识提供者、引导者、培育者和塑造者,而实习期间主要包括忙碌者、支持者、督促者、知识提供者、拯救者/纠错者和边缘者。实习前,有20个隐喻突显了行为主义教学与学习信念,17个突显了认知主义教学与学习信念,3个侧重课堂教学以外的因素,被列为自我指称类;实习期间,行为主义观隐喻下降到12个,认知主义观隐喻下降到2个,自我指称类却上升到26个。职前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变化受到他们在实习学校实践共同体中的参与度、自身教学能力、实习学校共同体文化以及先前经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