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纳森.卡勒提出的"文学能力"就如语言能力一样是文学解读中的一种"语法规则",它形成于读者对文学文本类似的反应,读者通过对文学阅读程式的理解和把握而形成"文学能力",由此可以帮助读者游刃有余地解读各种文学文本。  相似文献   

2.
时下语文教学,依然给人感觉:教师视课堂为自己才华展示的场所,力图使教学设计或课堂教学做到最优解。然而,我们当牢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语文是学生的语文。如何从教师的"最优解"走向"满意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思维、自主发展,下面仅从文本解读的视角谈点看法。文本,广义言之,所有现象所有事件皆是,它向读者开放。为此,解读文本,在尊崇学生体悟之际,当从哲学解读、文学解读、文化解读三个层面展开,从而使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3.
文学课文解读作为一种"教学事件",是解读者带着自己的目的,通过与文本的视域融合寻找意义的过程。文学课文解读的合理性必须从解读者和文本的关系中确立,主要体现在目的论、内容观和解读评价标准三个方面。文学课文解读的目的应该"向内转"——转向解读活动和解读者自身;意义应是文学课文解读的中心内容;合理的文学课文解读应该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文学教育在学生的人格建构和素质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学生准确地解读文学作品是实施文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形象解读是文学作品解读中最重要的一环。文学形象及其典范形态有三种基本类型,它们分别与人类知、情、意的精神需要相对应,因而各自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教师在指导学生解读文学形象时,必须引导他们识别、把握形象的类型归属和审美价值,这样才能实现文学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汉语言文学作品,有三个层面的东西。笔者引导学生从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四个层面解读古诗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立足当下文学经典阅读的现状,通过王国维提出的"出入说",以期待解决文学经典解读时存在的忽视文本、肢解文本、脱离文本等错误倾向。王国维的"出入说"原本是针对创作者所提出的,但它对鉴赏者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试图找到"出入说"与文学经典解读的关联,让读者掌握文本解读的有效方法,提高读者阅读文学的兴趣和鉴赏文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影像文化得以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文章以日本文学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观念为指导思想,通过言语解读文本和视听解读文本两者的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以及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等途径,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其文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的任务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应上出语文味。要完成这个任务,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文字,文学,文化。完成这三个层面的解读,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又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首先,对文字解读是基础,但它不应只是教条地传授字的意思,而更应侧重对文章内容的发掘,把个别字词放在文章整体中去把握。其次,通过文学的解读,力争了解文本塑造的人物,承载的写作意图、观点和技巧。最后,在感受中国文化精神的同时,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民族情感、懂得民族表达方式的人。本文以《庖丁解牛》的教学过程为例,谈谈如何从文字、文学、文化三个层面体现文言文教学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9.
"我与文学"的"爱"与"不爱"的瓜葛,本质上是个人视角的文学功利性问题.本文对"爱"与"不爱"内涵作剖析,围绕二者内在关系进行阐发,对它的"本质"作"当下解读".  相似文献   

10.
初中文学类文本教学存在过度解读文本或者随意解读文本现象,导致文学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文学课程理解肤浅等问题。而通过文本"细读"是让初中学生回归文学本体教学的关键。通过对字、词、句等单独元素意义的追逐,对文学形象的探索,对文本意义的追求以及对文本张力的理解可以让初中生在以文本本体为核心的基础上充分理解作品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学概论"课程之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它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参与文学概论的教学过程主动体会到学习兴趣,要求文学概论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体验需求,尊重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本能需要和现有经验设计适合全体学生都参与的体验活动,从而创设良好、适宜的文学概论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教学实践中,常见教师未能明确其"文学"身份,而把它们附属于"文章"之中进行教学,或者被当作语言材料和应试训练的例文,文学作品教学因而陷入枯燥、机械、苍白、乏味的境地。因此,倡导文学作品的教学要追求"文学味"。教出"文学味"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文学视角解读文本,二是用文学方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上海沦陷区女作家苏青以其独特的创作题材和创作风格书写了沦陷区作家"边缘写作"的新的一页.本文用历史的眼光,从乡土文学、女性文学、通俗文学三种"边缘"文学形态对苏青的边缘写作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解读,并进而探讨其深远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受当前社会上"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文学课程的设置持否定和排斥态度.针对这一现象,文章强调了文学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出文学教学只有与学生人文素质拓展、创新能力培养、健全人格铸造、情趣品位提高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文学教育的目的,最终实现对学生素质的拓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新教材中文学作品课文的含量大大增加,文学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教师如何与学生共享这么多精美的"食粮",成了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就目前的情况看,不少师生在解读文学作品时,依然存在着三重障碍--政治泛化、道德强渗、科学阉割.因为这三重障碍,文学解读活动便不是使学生走进文学,而是离文学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传播知识的重要媒介就是文本,也就是所谓的"文章"或"课文"。韦勒克认为"文学文本是一个多样化、多层面的符号结构,它蕴含的是潜在的、需要被人挖掘阐释和解读的意义和价值。"笔者认为,与其说阅读教学中是面对一篇篇死板的文章,不如说成是浸润于一部部鲜活的文学文本。而要体会它的"活",从中汲取  相似文献   

17.
中古时期人们十分重视"文学"教育,"戒子"、"家戒"一类文章多有文学传统教育之内容.家族对文学"早慧"者多有关注,为之延誉并刻意培养,这种关注有的是舅家来实施的.家族对儿童文学才华的培养,其目的就是"成门户",于是南北朝的"家学"、家族文学传统都比较盛行.  相似文献   

18.
《艳阳天》是文革中"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中的唯一的一个作为"这一个"的作家浩然的代表作,以往的文章对其解读多是以"以左反左"的惯性化价值判断,认为它是图解政策、歪曲现实的应景之作,本文试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以传统知人论世的方式,分析作为"这一个"的个体浩然在其所处时代的现代性追求的当下性中,如何以自己执著的文学想象,构筑饱含个人独特体验、时代激情的意蕴化文学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9.
英美文学课教学方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存 《文教资料》2008,(29):179-181
本文对英美文学课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英美文学教学的新思路,对教师在英美文学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思考.教师不是文本解读的权威的发言者,而是学生阅读文本的引路人.文章还论述了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英美文学作为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一直承担着语言培训、文化传播、德育等多项职能.在大力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时代背景下,通过打破英美文学课程孤立性,将本科四年作为一个整体,规划英美文学的全程渗透式教学,又重点关注英美文学的模块化专项教学,使学生层层深入地了解、学习英美文学,进而解读文学背后的文化、美学等,充分发挥英美文学课程的应有教学功能,同时也能更有效激励教师积极提升自我学习与创新能力以及文化理论素养,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