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有句古话:“三天不开口,神仙难下手。”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果不让学生开口,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学将无从下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内因,是主体,教师是外因,起主导作用,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各种教学措施和方法,必须经过学生的主体接纳才能产生实效。  相似文献   

2.
教学两个字拆开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见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教学的互动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要求英语教学要以人为本,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为中心.因此,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应该成为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说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教学活动中 ,老师是外因 ,是起主导作用的。学生是内因 ,是学习的主体。因此 ,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调动学生主动性 ,积极地学习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才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时 ,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怎样发挥主导作用 ?怎样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就此问题 ,我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一、关爱学生“施教爱为先”。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通、持久、高尚的爱。如果缺少“爱”的思想 ,就谈不上“育”的问题。教师要源源不…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是唯一的内因,而相对于学生而言,其余的一切都是客体,都属于外因之列。按照“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原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只有始终把学生当作主体对待,才能使他们积极地接受教育,全面提高素质。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学能力作为一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它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 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时,教师对学生的一切指导、启发和传授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没有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能真正认识世界的,也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是学习的内因,是发展的根据.教师的“教”则是学生学习的外因,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教”这个外因要通过学生“学”这个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将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地学习,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摆脱“以教师为主”的“外因论”思想,尽量创造条件来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韩久印 《考试周刊》2012,(39):34-34
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为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9.
教和学是矛盾关系。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服务。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首先做到尊重学生。教师要放下架子,视己为普通一员置身于"主体"之中。教师还要具有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按着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当前教学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就注定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必然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启发式教学必然走进思想品德课堂。所谓成功教育、情境教育、快乐教育,无一不是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初中化学教学在一年的教学时间内,既要完成十二个单元、三十六个课题的基本教学任务,还要进行总复习、迎接中考,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更新观念,树立生本的教学理念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生的"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内因,起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教",是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首先要从课堂教学抓起。抓课堂教学,其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抓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倡导开展启发式教学。 一、要不要开展启发式教学? 每节课四十五分钟,是不是满堂灌就算抓紧时间了呢?不见得。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用最经济的时间,主动积极通过教材学习,获得身心发展的过程。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学习的重要条件,是“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主导作用这个外因要通过学生学习的内因来起作用。教师…  相似文献   

14.
盖振华 《山东教育》2008,(10):27-27
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教与学不是彼此割裂而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但从本质上讲,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是根本不同的两种活动。辩证唯物论认为,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好比外因.学好比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幼儿主动的参与和亲自活动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是发展的主体.是他自己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体育教学中核心的内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了教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属于外因,而学生的“学”则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可以看出,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与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习效果低下,那么这样的教学无论教师付出多少努力,都是无效教学。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活泼可爱的未成年儿童,在教学中光靠老师一方面努力是不行的,教师的外因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起作用。要想使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愿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主体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教育双内因在赞成“学生单主体”的理由中,有人认为:“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个内外因作用的原理,在教育工作中是应当受到尊重的,但用在这里却缺乏具体分析。如果人要想改良某一动、植物品种,必须根据它们的内因才能获得成功,难道动、植物就成了主体吗?显然不是的。所  相似文献   

18.
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外因,教为学提供了其发展所需的各种有利条件,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学生的发展归根到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教育影响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引起其强烈的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所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励、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真正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的缺失.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由教学的本质决定的.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教师的一切活动就显得毫无意义.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彰显,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得以落实.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观念,放下"架子"让学生唱主角,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努力使学生成为发现者、探寻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