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曾经与一个嫁给中国人的美国女士交谈,她说她的中国的翁姑,对孙儿最常讲的词是“不要”———“不要爬高”,“不要点火”,“不要玩水”,“不要动这动那”,“下来,太危险”。而美国家长对孩子最喜欢讲的话是:“try it!”“do it!”(“去试试!”“去干干!”)他们要求孩子的是勇于尝试,勇于动手。这是值得深思的。我常常回忆起我刚刚过完了19岁生日,决定写一部长篇小说(即《青春万岁》)的情景。当时我觉得它像一个总攻击的决定,是一个战略决策,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是一个决定今后一生方向的壮举,当然也是一个冒险,是一个狂妄之举。因为所有的忠…  相似文献   

2.
孙正侠  徐超 《中学教育》2005,(11):32-33
下午,我刚走进学校,班长李茜就拿着一张纸条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有人写纸条骂我。”我略一沉思,问她:“这件事别人知道吗?”她说:“没别人知道,就我自己看过。”“那好,你现在照常上课,不要跟别人讲,等下节课我去处理这件事。”  相似文献   

3.
孙正侠  徐超 《山东教育》2005,(10):19-19
下午,我刚走进学校,班长李茜就拿着一张纸条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有人写纸条骂我。”我略一沉思,问她:“这件事别人知道吗?”她说:“没别人知道,就我自己看过。”“那好,你现在照常上课.不要跟别人讲,等下节课我去处理这件事。”  相似文献   

4.
姚丽 《山东教育》2005,(5):76-76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吗?”当姚宇彤歪着头问我这句话的时候,我心头一震,她为什么这么问呢?一双清澈的眼睛看着我,我稍微避开了一下她的眼神,赶紧回答:“当然是啦!”“噢,那好吧!”接着姚宇彤异常高兴地讲起了她过年随家人到西双版纳去旅游的趣事,讲得声情并茂,这对于一个平时不愿说话的孩子来说真是一个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一2001年7月14日,电话铃响,是在美国的苏苏打来的。她说:“中国申请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成功了!我听到消息后,一个人跑到外面去游行了一圈!我要到北京去做义工,当翻译!”我说:“别急!还有7年呢,你该把中国话学得更好些,这可不是带洋人去游白金汉  相似文献   

6.
开心巧克力     
原来如此 妈妈让小男孩带着妹妹一起去钓鱼,小男孩坚决反对:“上次她跟着我,我连一条鱼都没能钓到。” “我会叫她不要吵你。”妈妈说,“我保证这次她不会再发出响声了。” “妈妈,不是响声!”男孩回答,“是她把所有的诱饵都吃光了!”  相似文献   

7.
教子十不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基诺特,把家长不宜时孩子讲的语言归为十大类:1.不要恶语,如“你这个大笨蛋!”2、不要责备,如“你总是做错事,真是太糟糕了!”  相似文献   

8.
“我是你的女儿,你的孩子,所以你要听我的话。请不要笑。这不是让你笑的,而是让你听的。否则我不原谅你。”说这话的是一个美国的小孩,她还在读幼儿园。她越是说“请不要笑”,她的“中国妈妈”越是觉得好笑。在中国,都是大人叫孩子听大人的话啊。  相似文献   

9.
一位青年朋友满肚子不高兴地向笔者诉说美国人没有礼貌,于是笔者问其原因。她说前几天跟一位美国人谈及她到外地旅行的情况,当她谈到一些奇异的风俗时,该美国人对她说:Youdon’tsay!搞得她很不好意思,于是改变了话题,但当她说到最精彩的片段时,美国人又说:Youdon’tsay!所以她认为自己遇上一个非常没有礼貌的美国人。听完她讲的情况,笔者禁不住哑然失笑。我告诉她这位美国人不是没有礼貌,而是很“有礼”。她愕然问原因,笔者指出“Youdon’tsay!”是一句美国人的口头禅,不能照字面解释为“你不要说”…  相似文献   

10.
译文:竿竿历降记苹苹抬头一看,原来是刚才在花园里见到的那个小男孩。“是你啊!你怎么跑得那么急?‘’“噢,原 来是你啊!”‘俄们又见面了,真是有缘啊!”“她在那里!”“啊!”“啊!”‘·参见太子!”‘·平身!’‘二太子?.’ 译文:“你快帮帮我,我不想缠脚。”“缠脚?”“对.太子!所有的宫女都得缠晰,这是宫里的规矩。请大子不要 幻凉小怪。”“‘可我不要缠脚!”“好.她不用缠了。没必要每个人都缠。”‘·是,太子。‘’“你快跟我回去!”“不, 我不想回去!”THE ADVENTURE OF QIAN QIAN@芊芊 @石文燕 @Jeanne~~…  相似文献   

11.
常留英 《天中学刊》1999,14(1):89-91
据报载,1992年10月18日是美国的鬼节。当晚8时在美国的两名日本留学生化了妆去美国朋友家,但记错了门牌号码,误入另一户美国人家。开门的女主人被这两名突如其来的“怪物”吓得惊叫起来,她的丈夫拿着枪冲了出来,连声高喊:“Freeze,Freeze!”一个学生听到喊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另一个学生却拼命往外跑。于是枪响了,年轻人当场死去。这个悲剧主要是由语言引发出来的。“Freeze”的意思是“冰冻”、“冻结”,但它还附有“站住”“不要动”的意思。被打死的日本留学生如果知道Freeze这个词特有的文化含义,就会幸免于难。这一偶…  相似文献   

12.
    
耿莉 《幼儿教育》2002,(5):30-30
妈妈领着她的小女儿在山路上散步。女儿说:“妈妈你看!蒲公英妈妈的孩子在飞,还戴着小降落伞。蒲公英妈妈不要他了吗?”妈妈说:“不是。蒲公英的孩子要去旅行,去认识河流,去认识瀑布,去认识山,去认识树……”女儿说:“妈妈你看!树叶宝宝从树枝上飞了下来,大树妈妈不要她了吗?”妈妈说:“不是。树叶宝宝要去给小蚂蚁当船,给小甲虫当伞,给小蚂蚱当屋……”  相似文献   

13.
2014年7月12日,我迎来了我的美国伙伴Monse,在与她一个月的交流过程中,我学会了一些与美国人交流的技巧,发现了我们许多的异同之处,思考了如何建立中美同学的友谊. 初次见面和互赠礼物 Monse是学习成绩优异的美国女孩,有机构赞助她到中国来参加AFS项目. 记得当时我到机场去接Monse,上了校车后,跟她坐一排,我先发起话题:“Well,how about your family?”(对了,你的家庭怎么样?)她立马就来劲了,给我讲了一路关于她家的事.这是一个与美国人交友的秘诀,让他们谈论他们自己,你要乐于跨出第一步,不要等他们来接近你.  相似文献   

14.
王艳 《班主任》2013,(7):58-58
小青长得眉清目秀,而且能说会唱,经常在学校各种活动中担任主持人,俨然是校园小明星。可在班里,她除了课堂发言较积极以外,其他方面表现很一般,成绩也平平。我一直担心她的学习,可她自己却一点也不着急。一天上午,小青兴高采烈地找到我:“老师,第三节课我不上了,大队辅导员让我去背台词,准备后天下午主持节目。”又因为这些闲事缺课?学习还要不要了?我没好气地说:“你就这个积极,学习要有这么积极就好了!”她默默地低下头,局促不安地捏着衣角,不知如何是好。看她这副样子,我略带讽刺地说:“快去吧,耽误学习不要紧,别耽误你当主持人!”听了我的话,她哭丧着脸走了。  相似文献   

15.
    
(一)喂蚕 来到哥哥家,我看见一个盒子里装着很多虫子,吓得我大叫起来:“哇!虫子!虫子!”哥哥笑眯眯地走过来说:“不要怕,这是蚕,不会咬人的。”哦,原来这就是蚕,记得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这次终于见到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你常来?”她不相信地问。“不,以后不能来了,后天就走!”“后天?”她念叨着,有些害怕,突然留意起这一切。有一种冲动要让她大声地说“不——不!不要走!留下来,为了这座城市,为了我这个可怜的弱女子!”这算什么?不过是两个天涯游子的偶然相遇,不过是两个互相连名字都不知道的陌生人。她有些发  相似文献   

17.
“喂,还有多久下课啊?”“15秒!”“1、2、3……14、15,叮叮叮……”“Yes!Go!”听到这动听的下课铃声,我连忙拎起书包跑出教室。“等等我啊!”是好友在叫我。我又退回去,看见她不慌不忙地收拾东西.实在无法忍受:“你倒是快一点儿呀!速度!速度!”她见我这急样,故意放慢动作,还向我吐舌头。我大步流星地跑到她跟前,两下就帮她把东西收拾好了。“大小姐,现在可以走了吧?”我一把将她拖出教室。还没有走到两步,好友可怜巴巴地拉拉我的衣角,低声说:“我还没拿历史书……”我晕!看见她慢慢“移”向教室,我吼道:“站住,我去帮你拿!”我实在是不敢让她再进教室了。“是这本吗?”我扬扬手中的历史书。“嗯。”她低声回答。“走啦!”拉住她的手快步向前走。“你慢点,赶着去投胎呀?”她没好气地说。“我的姑奶奶,从一打下课铃到现在已经耽误了十八分钟了!你知道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毕命……”“打佯.我走快就是了.”她实在受不了我的长篇大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华人第一女总裁,雅芳CEO钟彬娴是雅芳历史上的第一位女CEO。她以杰出的智慧和胆识力挽狂澜,将雅芳带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全新阶段,她是美国商界的明星,是女性中的明星,也是全球华人的明星,她因为非凡的成就而备受尊重,被誉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女总裁”、“全美企业最有权利的女人”。在教育子女方面,钟彬娴也有自己独道的方法,她向人们讲过下面这个故事:“父母对孩子的支持很重要,父母永远不要在孩子的成长中缺席。我曾经有一个机会和美国企业执行长官一起去见布什总统,但是那天同时也是我女儿第一次校外旅行,在这两者之间,我选择陪同自…  相似文献   

19.
爱心存折     
小宁是班里典型的问题儿童。我不否认他很聪明,可是他的表现却总让老师们大跌眼镜。他不屑于做计算题:“人类发明了计算器为什么不用”;不屑于和女生同桌:“我不要和她坐.她笨死了”;不屑于中国的教育:“我长大后是要出国去学习的”;不屑于中国的环境:“美国的绿化面积是百分之多少了,中国才及它的多少啊?”……  相似文献   

20.
曾看过这样一篇小品:中国父亲端木,拿着赴美读高中的女儿寄来的美国各科老师的评语,大跌眼镜:这真的是我的女儿吗?!她“有语言天赋”,她“乐观积极”,她“优雅”而有“创造性”,她有“人格的力量”,她是“宝贵的财富”!其中一位美国老师在推荐女儿上大学的信中说:“我以性命担保她行!” 这句话让一个父亲的心无比惊讶又深深地震撼。因为仅仅在4个月前,端木送走的那个女儿,是一个被老师批评为“没有数学脑子”,垂头丧气地对着父亲说“我厌学了”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