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典型人物是相对典型人物而言的。所谓典型人物,指的是那些表现非常突出的人物。而非典型人物,往往不怎么起眼。但不管是典型人物还是非典型人物,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就非典型人物而言,只要抓住了其身上的闪光点,同样可以写出具有影响力的报道来。这些年,笔者有意在非典型人物报道上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并屡有收获。  相似文献   

2.
3.
一张地市级党委机关报,需要着力报道当地的重要新闻——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一个阶段的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社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具有强烈时代和典型意义的新生事物;与中心工作紧密相关、事关全局的市领导和部门的重要政务活动,等等。这类报道一般被称之为“要闻”。如何抓好地市党报的要闻报道?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应抓好“吃透”、“找准”、“改进”三个方面。一、吃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研究一下1981年获奖的人物新闻——《他家今年愿向国家交售两万斤粮食只要求卖给他家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对于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怎样使人物新闻新起来,是很有启发的。发表在湖北《孝感报》上的这篇报道共三段,仅二百多字。第一和第二段,讲的是农民杨小运全家承包责任田获得丰收的情况。里边讲到,“他不仅要完成征购任务,还  相似文献   

5.
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对先进人物的宣传,将会进一步激发起人们进行四化建设的积极性。现就加强新闻人物摄影报道谈点感受。 精心选择新内容。就是选择改革中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在选择中确立新闻人物进行报道。抓住新近发生的事来刻划人物特点做起来并不容易。这就要求摄影记者在新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善于选择能够概括事物发展全貌的、典型的、精华的瞬间。达到见物见人,见人见思想,使读者从人物照片中窥  相似文献   

6.
7.
8.
笔者多年来有一种习惯,就是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注意多观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捕捉人物的闪光点。这样,就有东西可写,写起来也顺手了。我单位优秀共产党员、电机车间服务班长朱义富热爱集体,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我想写写他,但材料不够充实,便没有急于动笔。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总是留心观察他的一举一动,有时到车间  相似文献   

9.
10.
1998年5月,《中国作家》杂志发表了山西作家赵瑜的报告文学——《马家军调查》,立刻引起了体育界和新闻界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此后一时间内各种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这篇文章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响,笔者以为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文章涉及的是世人关注的公众人物;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文章在对马家军的一片叫好声中,提出了一些不同甚至是近乎相反的声音。本文无意评价《马家军调查》一文内容的争议,但就这一现象本身而言,带给新闻界的思考是深刻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家县市区域报,东阳日报曾经推出不少典型人物,这些人物报道都有个特点:由上级部门指令推出。尽管这些人物不乏崇高的品格,也确实有宣传的价值,但有的人物事迹远离多数受众的生活与工作,对受众而言是"事不关己","强行植入"。近两年,我们通过改版而更新典型报道理念,于一年中推出了包青春、孙炎明、林南珍三位典型人物,重新夺回了人物报道的"高地"。  相似文献   

12.
杜友学 《视听界》2000,(3):18-18
宣传先进典型人物。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一个县的范围,不可能天天涌现可歌可泣的典型人物。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县级台,除了配合宣传好全国、全省的先进人物以外,又怎样搞好本地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呢?我的观点是应从实际出发,选择突  相似文献   

13.
有选择地使用某些“闪光点”,对现场新闻深化主题,扩展其内涵,很有意义。下面结合近期发表的几篇现场新闻,谈谈“闪光点”中的几个问题。在平淡中发现问题,从普遍处找到特殊点。地方领导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到企业解决资金困难问题,按  相似文献   

14.
在2008年“五一”前后的日子里,工人日报加大了对各行各业先进典型的报道力度。有的是中宣部等领导机构指定的报道重点,有的则是工人日报的“自选动作”。值得一提的是,工人日报的人物报道,不仅在版面上得到重视,并且在稿件质量上也不断提高,出现了“时代风采”、“劳动者之歌”、“劳模写真”、“走在路上”等有特色的人物专栏,并已经出现了一批对人物报道有兴趣、有水准的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15.
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新闻媒体各类报道题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典型个人和典型单位。通过对先进的典型人物的报道,将对受众起到鼓舞、示范作用,对工作起到推动、促进作用。穆青同志在新闻写作领域涉猎非常广,尤以写人物通讯见长。他通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等脍炙人口的人物通讯,蕴藉了强烈的时代精神,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他在数十年的新闻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风格,并得到娴熟的运用。穆青的人物通讯之所以给人以这种强烈的“贴近感”,正是他在写作过程中时…  相似文献   

16.
金霞 《新闻前哨》2006,(10):28-29
在新闻人物通讯的写作中,直面人物多侧面、多角度的矛盾对立和统一,真实描写他们战胜艰难过程中的喜与忧、甜与苦、得与失,人物的精神面貌、先进思想、时代特征等闪光点,才会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物才有立体感,才觉得可亲可敬。  相似文献   

17.
正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关注经济报道,采写经济报道,始终要看到"人"这个最活跃的因素,要看到"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影响。原因很简单,经济报道中有"人",有人物,就有故事,经济报道才能更鲜活,更具个性张力,更有感染力。抓住人物,阅读才能享受"故事"经济报道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单一,采写者容易一脚踩进数据里拔不出来,变成就经济而经济或一堆数据。写的人"痛苦",看的人眼花、乏味。经济活动离不开人,只有抓住了人,抓住了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8.
李琳 《新闻传播》2009,(11):105-105
人物报道,简而言之是围绕人物展开的专题报道。在平面媒体上,人物报道的形式,又区分为人物新闻、人物通讯、人物专访、人物特写等。人物报道,因围绕人物发生的不同事件、人物本身凸显的不同性格与特质而受关注。在采访和写作的全过程中,推近视角,精细化操作,将为人物报道增色添彩。  相似文献   

19.
刘娜 《中国地市报人》2012,(12):124-125
《南阳晚报》新闻专栏“独家·讲述”,因挖掘出一位位鲜活的南阳本土人物,备受读者欢迎。这些非传统意义上典型人物的报道,因彰显了小人物的大精神,小故事中的大道理,小温暖中的大意义,开创了都市报非典型性人物报道的新景观。作为“独家·讲述”的专栏记者,本文从如何“抓住人物底色,写出读者共鸣”,浅谈非典型性人物写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台《视点·人物》专栏来分析人物报道吸引受众、实现人物报道新闻价值需要点准的五个"穴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