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梁溪词人群体的形成受到地域文化、家族姻亲、交游唱和等多种因素影响。于创作上,既追求新变,又恪守传统。其词学思想主要包括“尊体论”“词律论”“性灵论”“创作论”四大方面,在与词坛桴鼓相应的同时也融入了新的思考。梁溪词人群体与阳羡词派、浙西词派交流碰撞、交错并存,并最终走向浙派,它们共同助推了清代词学中兴。  相似文献   

2.
以广西临桂词人为主的临桂词派主盟晚清词坛,临桂人王鹏运、况周颐作为词派领袖,标举“重拙大”之旨,建构《蕙风词话》词学理论体系,奠定临桂词派的创作成就和理论建树基础,形成在晚清词坛上与浙西词派、常州词派三足鼎立之势,并对浙派常派不断超越与创新,对词坛产生重要影响,确立其在词学史,尤其是晚清词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以苏轼为首的元祐词人多数是学,或兼具学的品格;元祐词坛“以诗为词”的共同特征、多元化风格并存的风貌,元祐词的写国事、时事,与元祐学术所具有的批判精神、融通精神、创造精神、现实精神息息相通;元祐词的议论化倾向、人旨趣,同样得益于元祐学术的沾溉。元祐学术也给元祐学词坛带来了议论过度、爱“掉书袋”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嘉道之际,寓居南京的袁氏词人及其姻亲群体打破此前的沉寂局面,一跃而成为金陵词坛的主体。袁氏词人强烈的家族文化传承意识不仅使家族成为历百年不替的文化世家,而且以他们的创作反映了时世的变迁和家族文化的起落兴衰。随园不仅成为金陵词坛群集互动的中心,联系着金陵内外的词人,而且见证着金陵词坛的兴衰。事实上,它已然成为金陵文化的标志。袁枚现象所透发并扩展构成的"性灵"氛围,深深地吸引着来自金陵内外的文化精英,使性灵说迅速地渗透到词学领域。它不仅成为这一时期金陵词学的主要特色,同时也给处于萎靡状态的嘉道词坛,尤其是浙派后期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它重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5.
史达祖,号梅溪,是南宋词坛上一个很重要的词人。他的《梅溪词》思想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甚至超过一些创作成就比他更高或相当的词人。古人,特别是清人,对他有着相当高的评价。他曾赢得同时代词人的交口称誉。著名词人姜夔称赞它“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盖能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并曾为它作序,可惜今已不传。词人张镃在《梅溪词序》中说:“生之作,辞情俱到,织绡泉底,去尘眼中,妥贴轻圆”,“有瑰奇警迈,清新闲惋之长,而无荡沲婉淫之失。”①宋末词人张炎对梅溪也极为推崇,也称梅溪与白石等“格调不侔,句法挺异,俱能特立清新之意,删削靡曼之词,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来说, 词坛唱和之风的兴盛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即相对开放的词学观念与词人之间经常性的诗酒文会。北宋之际, 苏轼的“以诗为词”未成气候, 故诗社的勃兴并未能刺激词坛唱和之风的兴盛。而宋室南渡以后, 由于音乐人才与音乐资料的大量流失与南渡政府长达十六年的禁乐, 词的“应歌”功能被削弱, 而应社功能则大大加强。文坛结社之风与词坛唱和之风便能此呼彼应。而北方词人的南下与逃难, 又促使了词人的相对集中与频繁流动, 主客观因素的相互摩荡, 唱和之风在南渡词坛的兴盛便势在必然了。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两宋词坛对东坡词的论评,认为北宋词坛对东坡词非多誉少,南宋词坛对东坡词褒多贬少,延宕到南宋末,则表现为抑扬相共,词论在东坡论中已超出了单个词人词论的意义,显露出后世词学理论发展中词派梳辨之端倪。  相似文献   

8.
全椒词人金兆燕是清代乾隆词坛的名家,他多次参加扬州词坛的词学唱和活动,与寓居扬州的皖籍词人交往密切。金兆燕的词转益多师、内容丰富,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他的词词艺精湛,手法多样,善于在词体形式上进行拓新,推动了清代中期词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北宋初期,词虽继承花间一路,但词坛尚雅是主流。到了元祐词坛,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被突破:被词人不耻的俗词进入词中,改变了初期词坛尚雅的审美情趣,表现为以俗为雅、化俗为雅和雅俗兼融三个方面。正因为元祐词人的努力,使得词坛上雅、俗对立的审美情趣渐渐融合,体现出通达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清初前二三十年词坛盛行稼轩词风,这已成学界定论,从群体步韵唱和角度,顺康朝词人存有大量步韵宋人词的创作,尽管在这一时期此类创作集中在对苏轼、辛弃疾、史达祖、岳飞等人词作的步和上,但真正能神形兼备地传承的仍然是稼轩词风。  相似文献   

11.
北宋初期,词虽继承花间一路,但词坛尚雅是主流.到了元祐词坛,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被突破:被词人不耻的俗词进入词中,改变了初期词坛尚雅的审美情趣,表现为以俗为雅、化俗为雅和雅俗兼融三个方面.正因为元祐词人的努力,使得词坛上雅、俗对立的审美情趣渐渐融合,体现出通达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康熙朝中后期的唱和活动不多,也少有人关注。辛酉年(康熙二十年),唐梦赉、吴陈琰等人在游吴越途中,创作多人步韵唱和词354首,是清初词坛存群体步韵词数量最多的一次创作。通过考述"辛酉唱和"概况,展示当时词坛的一些创作现象,呈认为这次唱和的创作主题和内容,与清初三十年的多次唱和、甚至几年前的阳羡词人群唱和都有所不同,开始了走出易代风霜、追求生命智慧的"后易代"时期。在词风上并个性化的多元风格。  相似文献   

13.
湖州籍著名词人张先是北宋词坛上一大家.他留下了许多千百年来为人们广泛传诵的名篇、名句.张先对慢词形式的采用和词风转变的尝试上,曾化了不少精力,其功绩是不容抹煞的.以往由于人们把张先笼统地划归在婉约派(有的称之为“艳冶派”)词人中,对其在北宋词坛上的作用和影响评价偏低,对张先词的艺术成就也未能给予应有的正确的评价,为此笔者认为有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常州词派在清代嘉道年间顺应当时社会政治环境及词坛背景应运而生,其理论构成了中国传统词论的一部分。它对清代乃至现代词坛的诸多词人及其词论观点的提出均提供了理论的表述模式及学理意义上的帮助,对中国的词史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清顺治末年到康熙初年是清初词风胚变、词学振兴的重要阶段.广陵词人群体是这一时期一个重要的词人群体,他们的词学理论和创作都体现了不同于云间词派一统词坛时取法单一的宗旨,而是消除门径的偏见,提倡兼容并蓄、词风格多元化,这一词风的嬗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6.
康熙四年"江村"唱和(亦称"三人唱和")是清初三大唱和之一,在顺康词坛具有重要地位。其"后期唱和"共存词103首,作者为社会中下层士人。他们在主题上进一步开拓,其浓郁的人生体验和积极的人生努力,推拥出直面人生的雄健词风。创作实践证明推动词风变革的主要力量来自社会中下层士人,"大有力者"往往顺应词坛潮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   柳永在我国宋代词坛,是一位作出了非凡贡献的著名词人,在我国词曲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简而言之,可用“三个第一“来概括:他是我国词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第一位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第一位开创俚俗词派的代表词人.   ……  相似文献   

18.
论《竹山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在南宋词坛上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竹山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在南宋词坛上的地位朱鸿《竹山词》的作者蒋捷,字胜欲,号竹山。江苏阳羡(今宜兴)人。在宋未,他即与刘辰翁等“以词鸣一时”,①后人又将其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为宋季四大词家。蒋捷是一位个性刚直、富有民族气节的爱国词人。对于他的...  相似文献   

19.
湖州文学中,词起于中唐张志和《渔歌子》,至宋而大兴,张先、叶梦得、周密、姜夔及刘一止、沈与求、葛立方、吴潜、吴渊等都为湖州词坛献上了绚丽的花朵.元代赵孟(兆页)家族、明代董斯张、陈霆等人虽都写词,但主要成就不在此.至清,词人辈出.正如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一样,湖州词学才呈现复兴气象.湖州清代词学的复兴表现为:第一、词人数量之多远过两宋,仅就《全清词钞》和《国朝湖州词录》两书统计,清代湖州籍词人留有作品传世的有  相似文献   

20.
晚清词坛,创作繁荣,理论活跃,诞生了陈廷焯、况周颐、王国维等一批著名的词人,产生了《白雨斋词话》、《蕙风词话》、《人间词话》等词学理论名著。他们各自提出了“沉郁顿挫”、“重拙大”、“境界”等鲜明的词学主张,并以之指导词学批评实践,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