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践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基本方法论。实践方法论要求以实践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话语符号、话语空间、话语过程和话语机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形成过程中,我们曾经以劳动方法论来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形成了以劳动哲学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曾经以生产方法论来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形成了以生产哲学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曾经以生存方法论来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形成了以生存哲学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从劳动方法论到生产方法论再到生存方法论,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方法论的自觉过程。  相似文献   

2.
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是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必要条件。本文基于隐喻对意义的建构功能,以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第一集《共同命运》为例,结合空间映射与概念整合理论,利用多模态认知分析框架,从思想维度、价值维度和文化维度上分析多模态隐喻对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的积极意义。研究发现:在多模态话语中,多模态隐喻能够从观念体系层面反映、建构和传播优秀的文化思想和价值理念,促进"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对多模态隐喻的宏观社会维度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丰富隐喻对话语意义的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3.
体认语言学坚持以人为中心,注重将认知加工与互动体验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了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与本土化。本文以习近平讲话为例,从人的身体经验、物的感知经验、概念和经验的整合、历史经验和社会认知五个维度来阐发中国政治话语的体认性。揭示政治话语的体认性有助于我们更加明晰中国政治话语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认知体验的理据,丰富受众作为体认者的想象维度,从而加深人们对抽象政治概念的理解,推动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文学革命运动以来,现代汉语文论话语与古代汉语文论话语之间,发生了严重的断裂。如何应对这种断裂,如何建构新的文论话语体系,近年来,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与三种策略。第一种倾向是力图使传统文论重新言说,包括"转换论"与"重建论"两种策略;第二种倾向是不论话语的来源,一切以"应用"为指归,即"实用论"策略。"转换论"、"重建论"更多地站在民族本位的文化立场上,"实用论"似乎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但隐含其中的却是比较厚重的功利意识。  相似文献   

5.
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批判与重构的五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批判与重构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在科学意识的指导下进行。其科学意识主要表现在五个维度:成人研究维度、弱势群体研究维度、中国化研究维度、体系化研究维度和跨学科研究维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用学术话语揭示和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逻辑,构建体系完整、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话语体系,实现学术理论和知识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我国设立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现实任务,也是凝聚民族共识、提振民族精神、繁荣民族文化的时代课题。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中国经验"、贯穿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模式"、反映当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中国道路",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话语体系的实践基础和致思取向。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积累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话语体系中国化的丰富历史经验,解决了中国生态建设的实际问题,同时彰显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逻辑。在生态经济中,超越了经济效益本位的经济话语,建构了生态效益本位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话语体系。在生态政治中,超越了传统政治以权力制度为核心的政治话语,建构了以生态正义为核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话语体系。在生态文化中,超越了控制自然论,构建起了保护自然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话语体系。在生态社会中,超越了社会与自然分裂异化的社会话语,建构起社会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吴楚 《海外英语》2022,(16):9-11
该文以费尔克劳夫三维模型为框架,从文本、过程、社会三个维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我国官方应急外宣话语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探究应急外宣英译策略。研究表明:在文本维度,及物性、情态和被动化帮助译文再现元语言功能;在话语实践维度,译者应充分考虑多层面互文关系;在社会实践维度,外宣英译应当凸显主体身份,全力输出中国理念及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成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正确经验总结和理论原则。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不断构建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民族理论话语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从民族工作实际出发,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坚持基本理论原则、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凸显中国自身特色作为三向维度,不断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就属性和功能而言,当代中国需要表达中国实践、立足人民大众和构建中国自主的学术话语。但囿于存在着学术西化依附性发展、西强我弱结构性差异、话语质量比较性劣势以及话语分量相对性不足等问题,我国学术表达在国际上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话语困境。当前中国学术话语建设的根本进路在于构建中国自主学术话语体系。为此,在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系统工程的同时,要强化学者的使命意识、方法意识和论题意识,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标识性概念,以构建中国自主的现代化知识体系为契机,加快推进学术话语创新。  相似文献   

11.
外宣翻译中国话语体系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现代理论形态。构建中国的外宣翻译话语体系,一是在理论层面上要体现出中国的价值选择,彰显和弘扬汉语及其所代表的几千年汉语言文化;二是在实践层面上能描写外宣翻译现象并能发挥对中国外宣翻译的指导作用;三是在创新层面上对待西学翻译思想在"拿来"之后体现出有效的融通,使之自我化、中国化、民族化,并用自己的、中国的和民族的译文表述出来。同时,可从语用学中汲取理论养分,立足于话语构建、言语环境、言外之意、角色关系等方面对外交语言进行语用翻译分析,使所建构的中国外宣翻译话语体系既具有理论上的持久生命力,又能有效地指导中国特色的外宣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形成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维度体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意识、全民健身意识和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有机地把"教"与"学"结合在一起。下面,我就列举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中国气派”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仅要将“中国气派”作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所追求的成果,还应当作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发展取向,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要在时间维度上实现历史感、现实性与未来意识的统一,空间维度上通过贯东西、涉广域从而充分体现跨文化特征,内容维度上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统率下扩大理论包容性及理论整合能力,效能维度上使理论结论、实践方案具有较强的解题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为此,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必须明晰学科定阈,实现学科体系的自足;充分发掘学科资源,拓展学科研究范式;拓展学科视野,构建研究方法体系。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真正具有“中国气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还应当以高度的历史主动性践行思想解放,以强烈的学科批评意识引领学科理论和实践创新,以现代化作为学科“中国气派”之路的核心理念,这些都是其“中国气派”的观念保障。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主体性"具有两个维度的内涵,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创造性、主动性,二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要立足中国问题,总结中国经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原创性",则主要强调通过不断创新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话语和学术话语,破除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失语""妄语"和"话语依赖"等问题,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针对新时期教育对象的特点,从"以立为本""联系实际""虚实结合"和"不忘本来"四个向度出发,进一步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主体性、原创性",提升话语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成效。  相似文献   

15.
中国20世纪文论话语建构的症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 2 0世纪文论话语的建构 ,是对以儒释道文化为基点的传统话语体系的彻底革命。然而 ,由于疏离社会政治的本体化和边缘化 ,导致了缺省原动力的软骨症、轻视文学事实的学院化和玄学化 ,导致了丧失话语能力的失语症、缺乏原创性理论基点的苏俄化和欧美化 ,导致了原创性理论贫乏的贫血症 ,致使中国文论在世界文论话语体系中丧失了独立地位和深刻影响。只有关注社会政治 ,重视文学事实 ,尤其创立原创性理论基点 ,才有望在 2 1世纪建构出具有世界影响的独创性文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话语体系建构可作为理解学术研究理论自觉的观察视角。社区治理创新话语体系实际上就是对核心关键词所代表的碎片化话语的整合和型构。解读社区治理创新研究的话语建构,需着眼于核心关键词背后的实践与理论内涵。以CSSCI论文为文本,运用SATI和UCINET软件分析工具的共词分析发现,社区治理创新研究领域已形成两种话语体系,即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实践话语和以逻辑解析为导向的理论话语。前者基于对社区治理创新政策设计和实践探索的经验描述,表现为以“党建引领”为代表的政党话语、以“共建共治共享”为代表的共同体话语、以“社区协商”为代表的民主话语、以“智慧社区”为代表的技术话语等话语类型;后者基于对社区治理创新经验现象的抽象性反思和深层次探讨,表现为“党建统合”“去行政化”“再组织化”等话语形式。理论话语建构体现了研究者不断实现理论自觉的努力。持续推进中国社区治理创新研究,必须继续着眼于中国社区治理创新的鲜活实践,保持对既有理论范式的质疑和反思,在此基础上形成本土性的问题意识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进程的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也蓬勃发展,成果丰硕。为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充分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方法论原则,同时,应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整体性视野,并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为主导话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置于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18.
从世纪初女性的初步觉醒,到世纪末女性意识的全面提升,在这一发展之旅上,女性在对异性、婚姻失望之后,都不约而同的以对"姐妹情谊"的书写作为自己最后的精神家园。她们把对"姐妹情谊"的书写作为一种自觉的话语方式来解构、对抗男权话语。  相似文献   

19.
作为近代市民社会催生的一种启蒙话语的美学理论,在洋务运动之后中国市民社会初现端倪的时代传入中国。美学见证了中国社会现代性工程的起步,它为中国的启蒙话语注入了自由意志和自觉意识,但同时美学在中国社会特殊语境中又发生了价值诉求、思想资源和阐释旨归等方面的分化。就理论话语的公共性而言,中国现代美学在三个维度上体现了思想能量,即:启蒙、革命、救赎。  相似文献   

20.
与李劼人等其他川籍作家对巴蜀文化精神的主动接受不同,在巴金的小说中,广阔的生存空间下徐徐展开的地域性生存样貌被激流奔进的时代话语所消解。在叙事策略上,巴金有意将具体的意象、空间化的叙述要素纳入到时间的进程之中,其小说表现出对时间的独特体验和空间场景描写时间化,使得文本叙事时间维度强化,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和消弭了以地域意识为主要特征的空间维度。这是造成巴金作品地域色彩弱化的极为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