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媒体技术的繁荣发展使纸质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及传播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尽管我国科技期刊并未完全的普及新媒体技术应用,但主流传播途径已经成为新媒体。因此,科技期刊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自身竞争力提高,进而提高传播力及影响力。本文在介绍新媒体技术为科技期刊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新媒体技术提高科技期刊竞争力的策略,旨在为其他学术期刊应用新媒体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当下我国的传媒行业进入快速变革时期。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原有的信息生产、传播方式,重构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传统把关的失效、传统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下降、大众传播转向精准传播成为传媒舆论工作的新特点。此外,智能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舆论引导的变革,包括新闻传播的碎片化、舆论引导反应的机动化、舆论引导的个性化。在新形势下,应合理将智能技术运用于新闻媒体信息生产与传播的过程中,通过人机协作更好地满足受众信息需求,同时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更好地引导舆论、把控传播风险、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21,(6):65-76
人工智能"深度合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的新科技浪潮,引发了学者们对技术介入下传播生态变革的深刻讨论。但其负面形象"深度伪造"的广泛传播,不利于公众对"深度合成"技术的正确认知,以及该技术的未来发展。本文在分析其纯数学技术特征,从科技哲学角度梳理其超真实仿真技术逻辑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阐释了"深度合成"技术给传播生态带来的巨大变革。"深度合成"技术将人们带进虚拟化生存时代。它加深了算法对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参与程度,进一步解放了新闻业者的繁重体力劳动,让更加深刻的新闻选题和更加生动的新闻传播成为可能。在更广泛的传播领域,"深度合成"技术促进了不在场传播细节的进一步还原,虚拟传播场景更具真实感的构建,实现了传播主体由实在个体向非实在个体的拓展。而面对"深度合成"技术潜在的风险,超真实仿真对真与假边界的模糊,以及人们对以往判别真伪方式失灵的恐慌等负面影响,本文从技术内部和社会外部视角提出了几个可能的风险的应对之策。本文认为,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应对的治理方式,以及通过技术应用场景的合理安排,"深度合成"技术将发挥最大程度的善用。  相似文献   

4.
智媒传播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媒体带来的问题之一,是深度报道日益式微,而智媒传播的显著特征是智能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导性。因此,从以研究传播技术、文化、社会关系为主题的媒介环境学派视域切入,分析智媒传播技术下深度报道式微的原因、带来的危害及如何重振深度报道,不失为一个既能深刻正视技术本质,又利于解决问题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李巨星 《中国出版》2023,(22):22-25
研究在系统分析智媒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传播关系新变化的基础上,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效能等视角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的内涵特征进行了细致厘定,提出智媒技术语境下从主体层参与力、内容层软实力、技术层媒介运用力和效果层影响力等四个维度,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的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政治价值、人才价值和文化价值。媒体深度融合赋予了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矩阵化传播、互动化传播、立体化传播的新优势。新时代创新红色文化传播策略,要坚持内容为王理念,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要整合多元主体媒介,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要改善叙事话语方式,提升红色文化亲和力;要善用先进技术赋能,提升红色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融媒时代,随着媒体信息流的加速融合,省市县三级融媒体中心的深度合作已成为增强舆论引导力、内容生产力、公共服务力的有效模式.通过整合技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拓展分发渠道等多种途径,为传统广电媒体推进融合传播提供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也发生了技术性的变革。如今,新媒体等被广泛地运用,使新闻传播进入了全新的数字信息化时代,也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数字媒体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被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新媒体技术就是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其对信息进行传播,拓展了新闻传播的途径,增强了新闻传播的速度。新媒体技术为传统技术带来了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所以只有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新闻传播的发展。本文从现代信息传播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剖析了现代信息传播新媒体技术给传统媒体带来的生存困境及发展对策。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应用于信息传播的背景之下,只有积极拥抱新媒体技术,创新发展,才能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势,融入信息化时代的大潮中。  相似文献   

9.
吕锐 《中国广播》2006,(10):13-17
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对广播业带来的影响传统的广播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广播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信息处理的数字化和信息传播的网络化,从而引发了信息传播领域的重大变革:跨媒体传播手段的整合化、信息传播规模的全球化以及受众收发信息的主动化。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要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当今新媒体时代,短、平、快的新闻报道拓宽的是受众的传播力,而深度报道就是提升新闻舆论对受众的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媒介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融媒体,使信息传播渠道与媒介更加多元化,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做好做精深度报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从深度报道的选题和策划、深度报道的采访、深度报道的写作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当前媒体工作者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语境下,过去主流媒体"高大全"式的话语体系面临着解构和重构。媒体深度融合是传统主流媒体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的关键,其最终落脚点是能否讲好故事。从传播的"谁(Who)、说了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Which)、对谁说(Whom)"四个要素出发,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做好工作:叙事主体形象化、话语体系故事化、传播结构立体化、阅听对象定向化。  相似文献   

12.
面对社会思潮、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传播技术和受众需求不断发展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坚持“引导力就是传播力、就是竞争力”理念,坚持以新闻创新促进舆论引导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经过不懈地探索实践,形成了“重大主题报道时代化、经济新闻报道大众化、社会新闻报道主流化、民生新闻报道平台化和文娱新闻报道人文化”的“五化”新闻创新操作模式,有效推动了集团所属各媒体的新闻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3.
蒋海军 《传媒》2018,(10):72-75
推动传统媒体深度融合,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是一个新课题,是一场互联网带来的革命,直接关系到传统主流媒体的生存发展,关系到主流舆论阵地的发展壮大,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贵州省近年来主动把握规律、适应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趋势,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坚持基本原则、明确目标任务、把握内在关系、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步伐加快,主流媒体传播阵地得到拓展,融合新闻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融合传播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融合发展引领新闻传播创新,有效提升了区域传播力,涌现出了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与壮大主流阵地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作者参加的调研组对贵州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与壮大主流媒体舆论阵地进行了调研采访,并整合了相关调研小组的报告内容,撰写了这篇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14.
《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构的总体要求,指出要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本文以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生态作为基本研究视角,从技术生态的动力出发,探讨了主流媒体如何用技术赋能,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如何把握未来五年新技术带来的新特征,推...  相似文献   

15.
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有关柳州螺蛳粉“闻臭师”题材的新闻报道频频登上各大重要媒体,不断形成舆论热点,带来了巨大的传播力、影响力。本文就“闻臭师”新闻报道题材进行深入剖析,并总结这一报道题材对于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章晓慧 《东南传播》2022,(5):117-119
作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产物,深度合成技术在医疗、教育、科研等方面带来了新模式重塑。在信息的交流与传播过程中,深度合成技术凭借自身的合成功能与联系虚拟和现实的应用形式,推动了在NVIDIA、字节跳动PICO等媒体实践的革新。但随着传播模式的新发展局面不断深入,深度合成技术的风险与伦理挑战逐渐显露。深度合成技术在实践于信息传播的同时,需对技术风险等问题进行分析,也应探讨如何在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中做到理性反思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7.
汪平 《中国广播》2014,(11):94-95
新闻传播力通常是指媒体将信息向外扩散的能力。也就是媒体通过对新闻内容及各种传播方式的组合,将新闻向外扩散,导致产生尽可能好的传播效果的能力。它包括传播的信息量、传播速度与精度、信息的覆盖面及影响效果。新闻传播力通常是由传播技术、新闻内容、新闻表达、传播渠道等多种因素构成。传播技术和手段的先进与否,对报道速度和传播广度造成直接影响,成为传播力构成的重要物质基础乃至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媒体、微信、微视频、自媒体等新媒体,对党报等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融媒体快速便捷的传播、生动活泼的海量内容等优势,党报必须积极转变观念、加强策划、挖掘优势、打磨精品。本文主要以获得黑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的系列报道"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巡礼"为例,探讨在融媒体时代,党报深度报道应该坚守什么?转变什么?从而在报道出彩的同时,增强党报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19.
吴静 《传媒》2023,(3):51-54
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兴合成媒体技术,“深度伪造”在传媒领域的发展势如破竹。通过对国内外近年来传媒业界一线的实践梳理,可以发现该技术的合理运用可助力影视业超越时空限制,拓宽无限想象,助推新闻业增效内容生产,激发报道创新,激活广告业匠心创意,升级用户体验。但其滥用也带来诸多异化风险,导致新闻真实的消解、传播秩序的失范和舆论引导的失灵。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要始终坚持科技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网络治理体系以规避技术异化带来的重大风险,推进“深度伪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研发及合法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0.
苗苗 《新闻世界》2022,(4):46-49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广电媒体以“视觉化”为方向积极探索时政新闻与短视频、Vlog、H5、直播等新媒体形式的多样态融合创作创新;通过增强策划统筹力、创新突破力、传播研究力,讲好时政故事,传递“政”能量,不断提升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本文分析了时政新闻报道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视觉化”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