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明星化”与“电视学者化”无疑是眼下中国电视界两道引人注目的景观——我们既然可以从凤凰卫视的“边缘式腾飞”中看到“主持人明星化”的巨大魅力,也可以从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读书时间》等栏目中感受到“电视学者化所蕴含的无限生机。对“舆论领袖”“二级传播”模式的超越“所谓舆论领袖(Opinion Leader),又译意见领袖,是指群众中具有  相似文献   

2.
本文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综艺在观念层次上的演变历程:表演、游戏、益智与真人秀,并以此为背景对“娱乐化”、“克隆”与创新、“明星、主持人与观众”、央视与省台的竞争关系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舒影 《新闻实践》2005,(6):42-42
一、具有品牌“符号”的电视“明星主持人”电视主持人是电视台自己制造的“明星”,电视因主持人而吸引着观众,主持人也因电视而名扬四海。主持人往往又是和节目、栏目联在一起,相互依存。因此,电视媒体“明星主持人现象”已受到业界越来越大的关注。两年多之前,崔永元因长期失眠不得不抱病休养,引起了媒体的许多关注和猜测。《实话实说》新的主持人虽然也让人接受,  相似文献   

4.
李勇 《声屏世界》2010,(2):39-40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电视台在电视业改革的浪潮中首次推出了“主持人”这一称呼。从此.中国的电视主持业开始了蓬勃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设置有主持人的栏目,同时也造就了一些为干家万户所熟知的“明星脸”,电视节目主持人也随着电视业的发展逐渐走向“核心化”和“明星化”。然而,受传播规律的制约,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一个“二级传播”的“舆论领袖”.其作用的优劣意味着一个媒体的品位、可信度与权威性。在当前的电视荧屏中,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中的“明星消费”现象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观星”阶段、“乐星”阶段、“造星”阶段、“秀星”阶段、“虐星”阶段。目前明星跳水节目的强势来袭说明,如今公众已不满足对明星歌声、表演和脸蛋的“消费”了,而是直接进入到了“身体消费”阶段。这不得不使我们思考:明星消费有没有底线?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如何创新?未来我国电视娱乐节目“虐星”现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明星竞技类节目”还有拓展的空间,不过从长远来看,“虐星”过后,我国的“明星消费”将走向“温情”,手段也将趋“隐蔽”。  相似文献   

6.
是否存在着电视综艺“明星”的“特点呢?初看起来,这个问题显得那么浅显,答案义可能会显得那么简单。其实舞台上的综艺“明星”与电视屏幕上的综艺“叫星”还是有区别的!综艺“明星”同任何一个演员一样,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主持人热"一直不断升温,电视荧幕出现了许多明星主持人。主持人明星化现象是电视节目适应商业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媒介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加强对明星主持人的研究也就成为电视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就主持人明星化的定义,包装塑造的手段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出现了“泛主持人化”和“去主持人化”两种趋向,主持人的选拔不仅限于科班出身,还扩展到明星或者某一领域的专家.除此之外,主持人在节目进程中不再频繁出镜甚至是“消失性”的不出镜.在这种打破传统主持人的选拔方式和角色定位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中,主持人要想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必须提升人文关怀素养、主动“隐匿”自我、建立个性标识.  相似文献   

9.
明星制是香港影视产业的支柱.作为香港明星的“少林寺”,TVB的明星制可以被称为“片场剧星制”,在华语乃至世界电视产业中独具风格.本文以经验主义的观察和参与为基础,结合香港独特的语境,以TVB新星徐子珊为个案,批评性地剖析了一个电视明星被选拔、培养、控制和利用的过程,概括了“片场剧星制”的五大特点,以此为切入点对香港电视产业进行历史追踪和现状剖析,希望对全球华语电视产业及其研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0.
谢建华 《新闻界》2006,(3):81-81,49
电视节目主持人明星化现象,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电视栏目开始启用影视明星、歌舞明星、社会名人等明星型人物主持节目,演艺明星客串电视栏目主持人成为当前一种较为普遍的电视现象;另一方面,电视栏目以节目主持人为中心进行明星化运作,对其语言风格、形象气质、主持方式等方面进行明星化包装。主持人明星化作为一种新的电视现象,标示了电视节目主持风格的多元化特点和主持人来源的非职业化趋势。同时,也是电视台在商业社会环境下对明星效应的利用。一、主持人明星化与电视栏目品牌化当前,电视节目能否实现品牌化经营,已成…  相似文献   

11.
陈博  关强 《新闻传播》2010,(8):12-12
电视节目主持人明星化现象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电视栏目开始启用影视明星、歌舞明星、社会名人等明星型人物主持节目;另一方面,电视栏目以节目主持人为中心进行明星化运作,对其语言风格、形象气质、主持方式等进行全方位的明星化包装。主持人明星化作为一种新的电视现象,标识了电视节目主持风格的多元化特点和主持人来源的非职业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童雯霞 《传媒》2009,(3):76-76
“帕帕拉齐”出自意大利影片《滴露牡丹开》中一个专门偷拍明星照片的摄影师的名字“Paparazzo”,意大利语中其复数形式“Paparazzi”后被作为这一类人的统称,指那些专门追逐明星、拍摄名人私生活的记者。“帕帕拉齐”是其音义结合的中文译法,在港台地区也被人们俗称为“狗仔队”。在追求眼球经济的媒体时代,娱乐新闻成为网络、电视、广播、报纸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娱乐新闻一片繁荣的景象背后,娱乐报道“帕帕拉齐”化的现象也愈渐突出。  相似文献   

13.
杨萍 《东南传播》2014,(1):84-86
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亲子类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文化消费产品,延续了电视娱乐节目的明星神话并制造了新的明星.这类节目构建的“美好生活”只是一种被制造出来的、被过滤的媒介假象,作为节目主角之一的儿童,在成人社会的规则及话语中被“消费”,观众在观赏与评论的过程中营造出“大众狂欢”的景象.  相似文献   

14.
简而言之,电视明星(名人)广告,就是指利用明星(名人)形象,通过电视媒介制造特定的“名人效应”,公开、广泛地向受众传播商品信息、以促销为目的的一种广告宣传形式。这也是当今电视广告中日显其多的一种类型。电视明星(名人)广告片由三个部分构成。电视的视听功能,是为广告的媒介载体;影视明星(名人),是为广告的“第二媒介”、创意得以表达的“道具”;最后是特定商品的品牌、功用、性能、特征等个别或综合信息——要传递给受众的。由此三者构成的电视明星广告,当以有关商品的信息传递为核心而有机结合。对商品的诉求目的,始终应该确定、表现在核心位置,直接或潜在、有意或无意的偏置都不允许。离开这一核心而尽情发挥电视媒介的视听功能,或强化明星的气质形象都是无谓的。  相似文献   

15.
“虐星”现象透视 1.明星跳水竞技类真人秀《星跳水立方》.《星跳水立方》策划人员为了提高节目知名度,吸引受众眼球,将毫无跳水经验的明星们拉进体育行业.专业的竞技比赛使得明星们用生命来表演跳水,轻的被呛水、被水花拍伤,重的甚至被水拍晕,还有的耳朵进水短暂失聪.明星们频频受伤,“虐星”表演却在继续.一时间,跳水“虐星”在电视上频频上演,观众看到的不是明星们的励志表现,反而是其出丑或者身体走光等尴尬的场面.节目中对于明星身体的消费,以及观众对于明星身体的窥视,使得节目失去了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落入了泛娱乐化的潮流中,演变成了滑稽的表演.  相似文献   

16.
阚乃庆 《视听界》2008,(1):94-96
从1962年10月10日台湾第一家电视台——台湾电视台开播以来,电视综艺节目就与新闻节目、影视剧一起,支撑起收视市场的三分天下。从最初形态的明星歌舞,到当今的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电视综艺节目变数多多,才艺模仿、真情配对、明星八卦、奇人异事、赌博游戏、搜秘寻宝、整人游戏等等花样百出。在号称“亚太媒体中心”的台湾,电视综艺节目是电视媒体顺应台湾政治氛围、  相似文献   

17.
梁岩 《报刊之友》2013,(8):55-56
在现代社会,大众媒体是制造奇观文化的最大机构,而明星就是大众媒体所制造出的一种超级奇观,这一奇观现象吸引了大批电影、电视、文化学家关注与研究。电视媒体和明星联手塑造着社会的精神、文化、道德等的氛围场,而社会大众对这些影响所做出的反应又刺激着电视媒体和明星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电视媒体与电视明星的关系总是在利益分配与整个社会大环境中摇摆不定,电视媒体对收视率以及市场回报的要求以及明星对曝光度、知名度的要求,使得双方处于一种此生彼降的天平上,无法达到不平衡。这种来回波动的不平衡关系不仅不利于双方利益的良性持久实现,也会对整个社会及大众造成负面影响。本文从电视明星现场出发,分析了造星运动的根源,并探讨了媒体与明星之间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郭子毓 《新闻窗》2010,(5):42-42
电视相亲节目现状 近来一段时间,从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到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再到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电视相亲节目再度成为荧屏“宠儿”,以马诺为代表的相亲嘉宾们迅速蹿红网络,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新型相亲节日为时下“剩男剩女”与“潮男潮女”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  相似文献   

19.
沈悦 《新闻实践》2012,(8):60-61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电视主持人市场日渐活跃,倪萍、程前、杨澜、周涛、文清、亚宁等成为中国电视荧屏首批叱诧风云的明星主持人。然而与他们的知名度同时飞升的还有这批明星主持人对外界难以名状的职业困惑感,从年龄危机到薪酬困扰再到空间受限,中国电视主持人群体“职业瓶颈期”在从90年代中期往后的15年中首度大规模爆发。这是主持人自身职业发展需求不断增长与中国传统传媒业体制僵化之间的一次矛盾升级,在体制环境短时间无法改变的现实情况下,这批明星主持人无奈选择离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电视综艺“悬浮”化态势凸显,为了吸引流量,围绕着明星生活圈大做文章,脱离社会现实。电视综艺如何具有独特的时代表征?除了展现出更多的文化价值之外,是否应该直接反映现实困难、解决现实问题?湖南卫视去年推出的《云上的小店》瞄准乡村振兴领域,给出了答案,其在真人秀的情景设置、人物塑造、全制作生态设计等方面,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